-
1 # 彳亍前行
-
2 # 華山論數
在生活中,發生摩擦和碰撞是難免的,學生也不例外,這很常見,雖然大家都明白,但當學生髮生矛盾時,多數家長免不了會去幹涉。
有些人會不問原由上去就衝孩子大吼,有些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庇護自己的孩子,但事實這兩種方式都不太適合。
當學生之間起衝突,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正確看待問題
衝突不只有負面意義,也有正面意義,很多時候還是孩子必須經歷的,作為家長,要嘗試理解孩子衝突背後的意義,並能隨時引導孩子往健康的方向發展,沒有人願意和一個總是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孩子一起做朋友。
理解並安撫孩子
當孩子告訴你在學校發生衝突時,有些父母可能會反問孩子,是否也有錯,事實上,此時他們內心最期待的是你能現在他的角度,能夠理解並支援他,我認為這時先不要急著問問題,告訴孩子“你此時很氣憤,對呀嗎?你覺得他不該打你,是嗎?爸爸理解你的感受”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聽你的勸告,首先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
家長不要輕易介入
發生衝突時,家長不要馬上介入,千萬不要把學生之間的矛盾升級,這樣事情的性質就變了。家長維護自己的孩子,孩子覺得自己更理直氣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更認為父母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傷害自己。事實上,家長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當做人生的歷練機會,試著讓他們自己處理。
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不要急著幫助解決,最好是鼓勵他們自己先想一想怎麼解決,孩子鬧鬧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 他們很可能剛剛鬧過矛盾,上課還氣呼呼,下課又跑一起玩了,或者相互借個東西,交個作業,就又和好了,所以很多矛盾父母不要急著去幹涉。
和孩子探討解決辦法
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孩子情緒平靜後,可以對犯錯的孩子要求說對不起,如果對方孩子的父母也在場,家長可以大方承認自己的問題,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問題是能夠解決的,態度誠懇的道歉可以得到對方的諒解!
回覆列表
我處理過好多起這種事,撿一個典型的事來說吧!小學二年級,一小孩子是獨生子,家庭不錯,家裡人比較溺愛,性格有點不合群,有點自我,因為要玩另外一小孩兒的卡通文具盒,別人不給,起了爭執,就動手打了別人,被打的小孩子家裡兄弟好幾個,在家裡打鬧是家常便飯,於是還手,把這個獨生子給打哭了,我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詢問清楚,就都批評了幾句,讓他們回去了。
可是第二天,這個獨生子的家長送學生的時候,都沒見到老師,衝進班裡面打了那個同學一個巴掌,事情就這麼鬧大了,兩方家長都不讓步,我氣的不行,但還是要理智,把家長請到辦公室,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感覺到好累啊!每家都給批了一頓。解決了這件事之後,我就總結了兩個家庭的孩子教育問題:
1、家庭教育過分溺愛,造成學生心理及性格傾向自我為中心,外在表現為不合群,強勢,不懂尊重別人。
2、家庭教育未正確引導,缺乏關愛,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壓制,自卑,自戀,心理健康嚴重低下。外人不能觸及其利益,否則會產生報復性行為。
我們要因勢利導,尊重孩子,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