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心待人863

    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

    都說養兒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

    願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每當我聽到這首《父親》的時候,總是淚在眼眶裡轉。

    以前,每家每戶重男輕女,不管養幾個也要等到兒子才肯罷休。一家三四個兒子的多了。明確的說就是養兒防老,後繼有人,有人繼承家業,絕戶不了。誰家沒有養兒子,在當地是要被笑話的。以前生產隊的時候是必須養兒子,誰家沒有勞動力,工分哪裡來,沒工分,秋天就不給分口糧,多掙多分,不掙不分。

    還有義務工,你家沒勞力,你哪裡出工?可以拿錢頂,但是你沒錢。這就尷尬了,當時是很受歧視的。但主要還是社會保障那時跟不上或沒有,這也是個歷史原因。

    現在好了,男女一樣進去社會,在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經濟獨立,家庭負擔相對也輕,同樣可以負擔父母養老且比兒子不差,有時超過。社會福利、Sunny養老等國家配套工程如雨後春筍,老人不怕了,兒女放心了,生活在這樣的國度感到無比幸福。

    說到底還是人們的觀念改變了,社會福利跟上了,生活富裕了,兒女不愁吃穿,不愁父母養老,兒女一樣重一樣親。都在為下一代做榜樣,大家小家共同養老,解除老人後顧之憂,社會清風正氣,最美不過夕陽紅。

  • 2 # 蕪史

    時代不同了,每個人的觀念都在轉變。

    我們究竟要為了什麼去生孩子?

    很多人說是為了“老有所依”,在我們傳統觀念裡,一個人正常的人生軌跡就是結婚生孩子。

    但是,很多社會現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無聲的疑問著“養兒還能防老麼?”

    現在有多少父母年邁了,依然還是隻有老兩口每天朝夕相處,

    老年生活,也是生活,並不只有孩子,可以進行很多娛樂活動,

    而不是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等著孩子回家,

    何況,現在年輕人“啃老”現象比較普遍,

    而“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現象也開始多了起來

    所以,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不要把餘生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一輩子很長,我們依然需要依靠自己,依然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活。

  • 3 # 泰山124453211

    養兒防老 積穀防饑,是過去農耕社會的優良傳統,過去父子兄弟都在一起勞作,終身不離左右,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限定了老養小,小養老的生存模式。這是漫長農耕文明的特色,人類繁衍生息到了現在這樣的狀態,與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無原因。

    當今世界已然進入了現代化的新階段,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受到衝擊,人情的淡漠化巳經波及家庭。

    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舊的養兒防老形式已被打破,但我認為在中國這個特色社會中,不能完全西化,應該有我們自己的養老模式,城市有條件的家庭老人可以住養老院,農村貧困地區還須兒女擔。我們的政府部門應該制定完善養老制度,給老年人創造優良的養老環境。

    另外我䢖議,國家應當每月規定一個親情假,構建和諧歡樂的人倫道德氣氛,每年定一個親情節,放假三五天讓老人與兒女子孫團聚共渡歡樂,創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養老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十年,64G的手機還可能會有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