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拔喵
-
2 # 檸檬情感課堂
銀行辦業務時,有孩子大聲吵鬧,他的爸爸便說:“你別再鬧了,要是再鬧,今天晚上就不讓你玩遊戲。”超市裡有孩子想買餅乾,但她的媽媽不願意,媽媽說:“如果你現在聽話了,我就給你買鄰居家姐姐的那種小天才平板電腦。”還有一個孩子更狡猾,在餐廳點餐時,他點了面,後來又想吃炒飯。媽媽不給他換,他便說:“那我不吃了。”媽媽最後沒辦法,只好妥協,給他點了炒飯。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檸檬認為:這不是教育,而是交易!想要孩子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只有透過懲罰才能做的到嗎?讓孩子停止任性,難道是一種值得獎賞的美德嗎?你不覺得繼續這樣下去,孩子越來越自我。即使最後孩子是聽話了,他也不明白道理。
如果父母只用懲罰或獎勵,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卻沒有跟孩子講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就會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以後便容易一犯再犯。比如說,不買餅乾,是因為餅乾高油高糖,經常吃對身體不好。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超市有好吃的水果,你去看看有沒有喜歡的。如果沒有,我們再回來買餅乾好嗎?當孩子看到又香好吃的水果,也許就會忘記了買餅乾。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選擇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以此來替代孩子對不那麼健康食物的需求。
靠獎勵制止孩子,是變相的縱容。像第二個媽媽那樣,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承諾“你聽話,就給孩子買她想要的小平板電腦”這種行為尤其不妥。隨意給予獎勵,不僅會變相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還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以至於有些孩子為獲取某種滿足,故意做出不良行為,藉此要挾父母:“要我聽話,就給我買玩具滿足我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越來越背離家長的期望。
那麼,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該如何進行指導和教育呢?今天,檸檬就介紹四種常用的行為矯正方法,讓你告別對孩子“做交易”。
第一個,正性強化法。
當孩子做出好的行為時,家長給予獎賞,對這個行為進行即時強化,這樣能起到增加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獎賞相對於懲罰而言,更容易使行為發生改變,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獎賞的內容可與孩子協商。例如,可採用代幣制:好的行為發生一次,獎勵一枚小紅花,累積一定數量的小紅花,能獲得一定的看電視時間或其他實際獎勵。
第二個,暫時隔離法。
孩子出現某種問題行為時,及時將他隔離在一個單獨的地方,利用隔離的時間讓他安靜下來,懂得被隔離是自己的問題行為所致,需要改變。比如:當孩子因爭搶玩具咬傷玩伴時,可以讓孩子到房間一角或陽臺罰站反思幾分鐘。結束後,讓孩子說說,自己為什麼會被罰站。 第三個,消退法。
有時候孩子哭鬧,只是為了獲得家長的關注和妥協。家長可以採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如此孩子就會意識到,哭鬧並不能帶來想要的結果,也就漸漸停止哭鬧了。
最後一個是示範法。
-
3 # 熙笪
適當的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每次都這樣,這樣就帶有功利性了。凡是都是把握一個度,我也這樣對待過孩子,你可以一個月,或者是多長時間這樣獎勵或者懲罰孩子,讓孩子長長記性或者是有個期盼吧,孩子也是比較有動力的,對於錯誤,也會考慮這樣是不是可以做,效果是比較好的,就是不要太頻繁,太頻繁就沒有效果了。
回覆列表
這個可以啊!我以前沒有一點點的物質獎勵家裡窮,現在有錢了!可以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比如10塊到5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