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隴中無極
-
2 # 老韓閒聊
脫貧的具體標準是"一超"“兩不愁""三保障",而不是不生病。
一超,是指家庭年人均收入超過3600元,有些地方這個標準是逐年提高。家庭收入主要包括務工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政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家庭支出主要是生產經營性支出,包括種植、養殖發生的成本消耗。
兩不愁,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這個標準以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為限:不愁吃,表現在家裡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能夠持續供給,不存在斷炊、餓肚子的情況;不愁穿,是指一年四季有換洗衣服,夏天有夏天的衣服,冬天有冬天的衣服。總之,不會挨凍受餓。
三保障,指住房安全保障、醫療服務保障和義務教育保障。沒有住房的,政府要為其修建;住房是危房的,政府要為其整改;位於不安全地段的住房,政府要為其易地搬遷。貧困戶成員生病住院,自付費用不超過10%,其餘都財買單,另外還有大病救助等政策支援。貧困戶的適齡兒童、少年優先享受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每學期625元。在有些地方還增加了一些保障措施:硬化道路至家門口、改廚改廁、用上自來水、能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用上網路等。
所以貧困戶只要滿足以上條件,就達到脫貧標準,即使家中有人生病。換言之,脫貧並不是保障你不生病,而是你生病了還能達到以上標準。
-
3 # 村官小焦
我們再來看看貧困戶脫貧之後會怎麼辦。
在農村,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不願意脫貧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萬一同意脫貧,後續就享受不了國家的相關政策,他們這樣想也能理解,但是呢,這也是不懂脫貧政策。為了確保貧困戶脫貧之後還能持續穩定脫貧成果,貧困戶脫貧之後其實是有“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說白了就是既是貧困戶脫貧了,也還是能夠享受所有之前能夠享受的政策,直到2020年年底。所以,在此之前貧困戶脫貧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事情。比如我幫扶的兩戶貧困戶2017年就全部脫貧了,直到現在他們還能享受產業發展、新農合補貼、公益性崗位等等相關的政策。
最早的時候,在我們這裡兜底保障政策僅僅是為了保障低保A檔(低保最高檔,可能各地叫法不一)和五保戶脫貧。但是呢,在脫貧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貧困戶家中情況確實比較困難,比如有重病病人花錢多的,這類家庭不管怎麼幫扶脫貧都比較困難,即使脫貧之後也很可能返貧。所以,就會給這部分貧困戶評低保、讓其家人外出務工、幹公益性崗位等等,千方百計提高其收入,同時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中的問題,等到穩定之後就會脫貧。
-
4 # 糖衣王子
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駐村第一書記,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首先希望這位提問者能夠理性看待脫貧這件事,多和村裡的支書、扶貧幹部、幫扶責任人進行心貼心的溝通,一定要真實反映自己的情況,明白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和當地的具體做法,然後一起制定可行的脫貧計劃並積極爭取政策措施幫扶,通過自身努力和幫扶助力早日脫貧致富。
一、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指已經完成“兩公示一公告”審批程式,建立了貧困檔案,納入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動態管理,並獲得《扶貧手冊》的貧困家庭,目的是為了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
申請貧困戶的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農村戶籍,且年人均收入低於當年貧困標準的家庭;或家庭年收入超過貧困標準,但不穩定,且“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家庭。這裡說的兩不愁指的是“吃不愁、穿不愁”,三保障指的是“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還有個一達標就是家庭人均年收入超出當年貧困標準。
二、我們來了解下建檔立卡戶脫貧的標準:相對識別貧困戶的標準,脫貧的標準就是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兩不愁、三保障”以及一達標。也不知道這位貧困戶得的是什麼病,我想你在村裡貧困戶識別的時候應該是因病致貧的,也就是當時三保障裡面的基本醫療導致的醫療花銷大,收入不穩定致貧的。國家會給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派一名幫扶責任人,就是根據你家庭的困哪情況,幫助你想辦法、出主意、爭取政策等如何脫貧致富的。
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醫療費是一站式報銷的,當地住院是不需要住院押金的,比例也會提高。我們這裡比例是90%,醫療保險會補貼一部分,政府還給免費繳納了意外保險,最終報銷比例甚至可能會超出100%。再就是告訴這位貧困戶要相信政府,現在是脫貧不脫貧政策,即使你脫貧了,這些報銷政策還是能享受的,所以你不用擔心。
2020年是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
5 # 山澗梧桐
貧困人員有病沒治好不影響脫貧,脫不脫的關鍵在於享受了醫療保障沒
2020年中國要步小康,完成全面脫貧,在脫貧道路上不落下一個民族,不落下一個人,也包括有病沒治好的你。
在開展脫貧攻堅程序中,脫貧的政策是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來實施的。對貧困戶開展致貧原因進行分析,制定貧困戶幫扶計劃,然後對貧困戶進行幫扶,達到預期目標,就可以脫貧了。
每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不同,有的是無勞動力,收入不達標,有的是學生多,支出費用多,造成家庭困難,有的是無力建房,住房破舊,達不到要求,有的則家裡有病人,治療費用多,影響脫貧。針對致貧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幫扶措施。
貧困戶家庭成員有病,有人說,沒有治好之前不能脫貧,其實,這種說法不對,因為這種貧困戶的幫扶在於幫助其能醫得起,按政策幫助其能享受醫療保障政策。
貧困戶家庭成員如果患長期慢性病,是治不好的,治不好不能脫貧的觀點不能成立
在農村,很多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慢性病,這些病檢查出來後,長期靠吃藥控制,無法治癒。
如果貧困戶家庭成員中這樣的病人,要治癒才能脫貧的話,這樣的家庭就要等這樣的病人去世後才能脫貧。中國今年要全部脫貧奔小康,顯然與脫貧政策相違背,是行不通的。
、起的問題
按照脫貧醫療保障政策,所有貧困戶全部能享受醫療保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障,人人必須參加。
如遇到貧困戶困家庭困難,無法按期交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金的,鄉村還得幫其想辦法,在政策部分減免的情況下幫其交上。不至於生病後治理療得不醫療保障,使本來困難的家庭增加負擔,影響脫貧效果。
貧困戶家庭成員有病治療時,按醫療保障政策幫其落實好政策兌現
貧困戶家庭成員是病人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家庭的收入,貧困情況。如何解決好該戶因治療影響家庭貧困問題成了關健因素。換句話說,如何幫助落實醫療保障成了主要因素。
當家庭成員病人平時吃藥控制病情的藥錢開支,我們這裡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慢性病人定期免費發藥,病人也可以到醫自己開藥,全報銷或高比例報藥費,治病不導致家庭困難。
如果貧窮家庭成員是大病病人的,治療需要大筆費用,這樣的費用開支對貧困戶家庭影響很大。必須得采取辦法,保證該家庭不因生病導致再困難。通常情況下,貧困戶家庭成員病人生病住院治療,可享受先診療後付費,享受最低90%的報銷比例,如大病的還可申請大病保障,醫療救助,醫療扶助等,最終目的,是解決了該戶雖然有大病人,但治療費用少,不影響脫貧成效。
貧困戶脫貧,家庭病人有病治沒治好不影響,關鍵是解決好貧困戶病人生病能住得起,治得起沒?如解好好了,該貧困戶可如期脫貧,不受影響。
-
6 # 淺藍紫光
扶貧與脫貧有關係嗎?脫貧會脫掉相關扶貧政策嗎?脫貧後因生病等原因仍然貧困國家還會管嗎?
其實,這上面的問題是所有脫貧戶的擔心。
我是名幫扶責任人,我幫扶的貧困戶也有過這類耽心。首先我們要弄清以下問題:
為什麼政府要求你脫貧?其實,這個理解不對,不是要你脫貧,而是你一家人年均純收入超過最低貧線,且有安全住房、能達到安全飲水標準、吃不愁、穿不愁、教育有保障,經群眾民主評議後,才可脫貧。
為什麼有的貧困戶脫貧能享受扶貧政策?有的不能?那取決於你是屬什麼性質的脫貧戶,有一般脫貧戶和穩定脫貧戶,穩定脫貧戶指的是被評為貧困戶後,通過自身努力有享受型小車、門市、商品房、家裡有財政供養人員等情況的戶,這類貧困戶是不能享受扶貧政策的。
國家對扶貧工作當作攻堅戰,是很重視民生的,所以我們都建議,貧困戶自身要不斷努力,真有困難,國家不會不管,2020年是扶貧工作收官之年,以後國家還有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工作吧!
-
7 # 太黑郎
大家好,我是駐村筆記。
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病沒好,那讓我脫貧,我應該怎麼辦?我看了一下各類回答,有同情問主遭遇的,也有譴責問主不思進取的,但似乎都答非所問,問題是翻譯過來就是讓一個尚未病癒的建檔立卡戶脫貧,他應該怎麼辦?
首先,“醫療保障”的定義是什麼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打響脫貧攻堅戰,旨在消除貧困,保障民生。實施依據為“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其中“三保障”中有對“醫療保障”的明確定義:
一是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要覆蓋全部農村貧困人口,使得貧困人口得了大病和慢性病,不至於因病致貧返貧;二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設施條件達標,基本藥品齊備,擁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全科醫生和合格的鄉村醫生;三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健康檔案、疾病預防、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定義中沒有說一定要保證治好病這麼一條,這個概念首先要明白,主要看相關制度是否已覆蓋跟進,如果達到要求,即視為醫療保障到位。
其次,脫貧工作是有嚴格標準要求的貧困戶的脫貧退出要嚴格按照“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要求進行評審,經村民代表大會評議,鄉鎮交叉核查,縣級抽查確認,凡收入超過要求,“兩不愁、三保障”得到保障的,即可退出,那麼像問主這樣家庭內有正在患病的人員是退出還是保留,則需工作人員結合實際,如各方面均已達到要求的,堅決退出;仍有不達標部分,則不得退出。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尚在病中的成員,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但不是決定指標。
最後,脫貧不脫政策,致富根本靠自強根據現行規定,脫貧的建檔立卡戶,仍可享受貧困戶各項政策至2020年底。問主暫時是可以放心的,各項政策是不會隨脫貧而消失。至於之後,首先祝願你早日康復,再者利用好現在的好政策及時謀取致富法子,切不可有“等靠要”思想,那要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
8 # 張信瑞1
做人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滿足。
國家扶貧政策的初心,是讓一部分實在貧困的人,是讓國家出錢幫你一把,把你帶上富裕的道路,讓你不落在後面。
但相當一部分人,把國家的施捨當成了義務,這不得不讓人憤慨。
這幾年,國家對貧困戶(當然,還有一部分不是真正的貧困戶)的扶助超手乎想象。送房孑,送票子,雞鴨豬,手機,電視等等,無所不送。他們不繳醫保,全家看病、孩孑讀書都不用花錢,一個扶貧證比一個軍人家屬的光榮證強一萬輩。
這幾年,扶貧幹部也是搞的焦頭爛額,白日晝夜都在為他們奔波,有時還在貧困戶面低三下四,一副狼狽相。而有些扶貧戶還趾高氣揚,動不動威脅不簽字。沒什麼要什麼。為迎接檢查,幹部還要為他們打掃衛生,一些人堪比老革命老功臣光榮偉大。
歸根到底,是國家過於仁慈,把像提問者這樣的人慣壞了。別人靠勞動致富,你是用等靠要發財。如果長此以往,國家如何發展,勞動人民的心理又怎能平衡?
-
9 # 左走右看看左右
不要怕,也不要著急,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看問題要全面,想想前些年,提留款、計劃生育、其他費用,那個時候咱們老百姓得了大病只能是熬,家庭條件好的多熬兩年,不好的只能早走。現在大病有醫保、有民政救助,各種慈善基金會、救助平臺,上學有九年義務教育,不但不要錢還補助生活費用,村內基礎設施也有很大提高,出門有路、有文化廣場、有組織活動,通水、通電、還有的地方實現了通天然氣。這些事怎們來的,政府投入,駐村宣傳,產業帶動,村幹部努力,沒有大傢伙的努力,能有這麼好的生活光景麼。看看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真正有了事情他們幫你多少,看看政府幫你多少,捫心自問下。
作為貧困戶,你得看一看,比一比,政府和扶貧幫扶對你有沒有提升,家庭情況有沒有改善。給你套房子不現實,但是相應的優惠政策卻是積極落實,積極去減輕你家庭負擔,如果沒有這些你支出會增加多少,退出來只是一個界定的劃分、一個名稱的變化,政策還是該享受繼續享受,
好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去奮鬥,政府只是在困難的時候幫你一把,一股腦的推給政府那你只能貧困到底。
-
10 # 福傳農味
脫貧的標準是看你是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
1、“一達標”
是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準,即為達標,也就是說該貧困戶具備了脫貧的前提條件。
最近30年,國家3次制定扶貧標準:第一次是1986年的206元,第二次是2001年的865元,第三次是2011年的2300元。國家每年根據農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費價格指數調整換算成的現價即為當年扶貧標準。比如,2016年國家扶貧標準線為2952元,貴州省扶貧標準線為3146元。國家置頂最低線,各省在此基礎上各不相同。
2、“兩不愁“
不愁吃、不愁穿
3、”三保障”
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 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 ”這是一個內涵更豐富、層次要求更高的扶貧工作目標。首先,它要求鞏固溫飽成果,使扶貧物件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從基本解決到穩定解決。其次,它不僅僅關注扶貧物件吃飯、穿衣、居住等基本物質生活消費,而且還關注其享受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狀況。這就要求我們在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時,既要看收入,又不能唯收入,要運用好“兩不愁、三保障”這把尺子去綜合衡量貧困群眾是否真正實現穩定脫貧。
你說你還在生病,就不願意脫貧,生病是一時的,不是家庭的固定開支,再說了,你脫貧了仍然享受醫療政策,即脫貧不脫政策!
回覆列表
你生病還沒好,在這裡深感同情,也祝你早日康復!
關於你的問題,我就說兩點點。
第一,你對國家的政策瞭解的不夠,思想還是沒有轉變,你要知道國家的政策是脫貧不脫政策,摘帽不摘幫扶,你要知道脫貧了,還是建檔立卡戶,住院報銷政策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改變,如果你家的實際情況已經達到脫貧標準,為什麼不脫呢?所以咱們得轉變思想觀念,如果沒達到脫貧標準,那肯定不能脫,如果達到標準而自己以患病為由不脫,那就是拖國家的後腿,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二,你的問題中沒有說明家庭成員情況,如果家庭完全喪失勞動力,那就是一類低保戶,如果部分喪失了勞動力家庭困難,那應該是二類低保戶(當然四有戶等不符合條件的除外)。要知道農村一二類低保戶脫貧時屬於兜底脫貧,因為低保金已經高於脫貧標準了。為什麼不脫貧呢?另外,如果你家裡其他人都健康,有正常勞動力,那就更不應該問這樣的問題了。
所以,不管你家是那種情況,患病沒好不是不能脫貧的條件,除非你沒交醫保,還患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