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水無言
-
2 # 小哥聊體育
好是好,但是球隊老闆基本都不會這樣去做的!
中超是商業聯賽,老闆的目的也是希望盈利或者其他給他們得利的目的。基本沒有老闆會說,是為了夢想去搞足球,那樣太假了!大牌來了之後既可以既提升球隊戰績,也能增加票房,不合適賣了,也不算吃虧!
其次,青訓是一件長遠的事,短期內的投入和投資不會見到效果。自己培養的年輕球員,剛開始顯然不如那些已經成名的球員來的實在。
最後,中國足球的大環境在這擺著,急功近利!不注重青訓,金錢足球的理念越演越烈!又問誰真的會去撲下身子去搞青訓,這個別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還不出成績!怎麼讓人肯定?
青訓上不去,中國足球沒有未來,還是踏踏實實搞青訓,一步一步一個腳印才是中國足球的崛起之路!
-
3 # DK體育文學
其實很多人不瞭解,中國足球有著自己的投資方向,看似引援幾千萬幾千萬的投,但其實現在大多數土豪球隊已經認識到青訓的重要性,已經開始了投資青訓的時代。
由於足協此前公佈條款,球隊被硬性規定一年的總支出的15%必須用來搞青訓。也就是支出越多青訓的費用也就越高!像是國安、恆大等隊伍的帶領下這一年青訓總投資可能會突破16個億!也就是說青訓也在一點點好起來!
而讓俱樂部把轉會費變成青訓淨投資也不現實,畢竟俱樂部也需要發展,如果不高投資也必然沒有高回報。看看今年恆大就明白了,想一心搞青訓,培養年輕人,全華班。但是從事實角度來看沒有大牌外援很難在中超立足。這也讓很多俱樂部不得不對收購進行投資。
而中超其實也在對轉會費轉化為青訓費努力著。按照中超調節費的意思來看,調節費最後還是會發還給俱樂部,而只是強制性的把錢投入到了青訓當中。這也算是滿足了很多人的希望。
而中超球隊能主動投資青訓的還是屈指可數,尤其是中超投入低的俱樂部,對於未來沒有考慮,他們只能想著眼前的利益。所以說中國足球什麼時候開始主動投資青訓而不是硬性規定投資青訓,中國足球也就強大了…
-
4 # 小二陪你聊體育
中國足球的問題是看球的人多踢球的人少,把錢都投入到青訓難道就會有家長讓孩子放棄學業去踢球嗎?中國足球的問題不僅僅是錢可以解決的。中國不缺少對足球有天賦的人,只不過他們也許在送外賣,也許在考研,也許在新東方和藍翔。在中國有錢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去踢球,沒有錢的家庭無錢供孩子踢球。在中國踢足球不足以養家餬口,這是沒有錢途的職業。中國足球的問題是沒有完整的聯賽體系,普通球員的權益得不到保證,從事足球事業的絕大部分球員退役後一身傷病,年紀輕輕無一技之長,生活都很難維持。中國足協應該建設多級別聯賽,包括在學校舉辦各級別的比賽,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參與,職業球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工資待遇不僅僅只有國家隊球員高。促進足球全面職業化,這樣才可以吸引家長把孩子送到足球學校。
回覆列表
商家只是以足球作平臺,達到自己最大化利益。怎麼可能把錢去培養青訓呢?從心底就沒有為中國足球去做什麼!更無計劃,無那種打算,這其實是一個很明自的道理,還用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