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閱齋

    俗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是有道理的:看人的秉賦,多在遺傳;看人的行為習慣,是著眼後天的習慣的培養。如果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起點決定了結局。

    起點來自哪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什麼樣的父母,決定了什麼樣的子女。有一婦人抱了兩歲半的孩子問巴爾扎克:什麼時候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好。巴爾扎克說,已經晚了兩年半。空白的孩子的大腦中輸入的所有資訊,均來自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現在,來自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就更多。他們給孩子的就是嬌慣,而這,就是孩子的最大殺手。再,科技發達了,電腦,手機,電視的普及,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幫助,負作用不小。又,生活的富裕,使孩子養尊處優,耽於享樂,沒有挫折教育,沒有艱難困苦的磨鍊,會有什麼才幹?有點知識,也是書本上的間接的不一定準確的東西,離真才實學,差了十萬八千里。

    其實,我們的下一代,下幾代,早已輸在了起跑線上了!

  • 2 # 多樂幼教

    孩子八歲以前是潛力挖掘最好時期,過了八歲潛力就基本上無挖掘的可能了,是這樣嗎?

      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現代心理研究指出,兒童頭三年的發展可以造就人的一生;在生命的頭四年會發展出50%的智力水平,在八歲之前又會發展出另外的30%,最後在8-17歲之間完成最後的20%。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出生的前三年是最為重要的三年,這三年的時間,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需要用自己的畫筆引導孩子,在孩子這張白紙身上劃出孩子的雛形,而這個雛形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成長。這邊是所謂的“三歲看老”。

      而八歲以前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各方面的潛力都逐漸往外冒,因此家長需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挖掘孩子的潛力,促進孩子的積極成長。八歲以後孩子的智力發育減慢,但不代表沒有潛力可挖,只是比起八歲以前稍顯緩慢。

      對家長來說,我們不應放棄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多關注孩子的自身發展,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 3 # 聚思專注力

    孩子的大腦在七八歲是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適度培養開發自然是好的。

    但是過了七八歲也不是說就沒發掘的可能了。因為兒童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一切全是未知數。比如,孩子的專注力後期也是可以培養的,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專注力,再結合一些提高專注力的小遊戲,孩子就可以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今後孩子的生活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 4 # 在我們這兒

    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來考慮問題。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潛力與價值是在每時每刻發掘和養成的,對於年齡的問題,在一張白紙上創造價值,比在一幅油畫上更容易些,所以說不論對於孩子還是自己他人,生活就是不斷地發掘潛力和創造價值過程,以此來獲得更好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秀舞、秀歌、秀籃球,真人秀大火背後能出現象級綜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