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厭學,並不一定就說明孩子真的不想學,一位泰國媽媽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做法裡學到些什麼。
一個5歲的泰國小男孩鬧著不想上學,怎麼勸都沒用。
於是他媽媽乾脆請了一天假,帶他上街撿垃圾。
她帶著兒子沿著馬路撿塑膠瓶,剛開始孩子覺得挺好玩還挺興奮,可沒多久他就喊累了。
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3.5公里,最後撿了2公斤塑膠瓶。
孩子太累了,他說自己走不動了,要回家。
媽媽告訴他說,坐公交車一個人要10泰銖,必須找到更多的瓶子賺更多的錢。
沒辦法,他只好跟著媽媽繼續走路。
一路上,他看到冰淇淋店要吃冰淇淋,看到餐廳想吃燕麥,可媽媽總是反問他,“這個多少錢,我們錢夠嗎?”
孩子只好說,不要了。
後來,男孩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告訴媽媽說要回家。
媽媽反問:“累了?明天繼續這樣工作還是去學校?”
疲憊不堪的兒子迫不及待地說:“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雖然我們並不一定都會採取這種方法,但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
當孩子厭學時,我們可以先提問了解清楚,而不是直接強行溝通,透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學會主動思考,並自己得出結論。
孩子厭學,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的想法,任何難題都是有方法的,家長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同樣的問題一遍遍問,同樣的悲劇,一次次上演,同樣的焦慮,不斷重複。為什麼要等到發生才引起重視呢?做父母的,你合格嗎?
青春期的孩子厭學,並不一定就說明孩子真的不想學,一位泰國媽媽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做法裡學到些什麼。
一個5歲的泰國小男孩鬧著不想上學,怎麼勸都沒用。
於是他媽媽乾脆請了一天假,帶他上街撿垃圾。
她帶著兒子沿著馬路撿塑膠瓶,剛開始孩子覺得挺好玩還挺興奮,可沒多久他就喊累了。
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3.5公里,最後撿了2公斤塑膠瓶。
孩子太累了,他說自己走不動了,要回家。
媽媽告訴他說,坐公交車一個人要10泰銖,必須找到更多的瓶子賺更多的錢。
沒辦法,他只好跟著媽媽繼續走路。
一路上,他看到冰淇淋店要吃冰淇淋,看到餐廳想吃燕麥,可媽媽總是反問他,“這個多少錢,我們錢夠嗎?”
孩子只好說,不要了。
後來,男孩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告訴媽媽說要回家。
媽媽反問:“累了?明天繼續這樣工作還是去學校?”
疲憊不堪的兒子迫不及待地說:“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雖然我們並不一定都會採取這種方法,但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
當孩子厭學時,我們可以先提問了解清楚,而不是直接強行溝通,透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學會主動思考,並自己得出結論。
孩子厭學,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的想法,任何難題都是有方法的,家長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