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子148618701
-
2 # 嚯嚯嚯陳老二
這個問題不能這樣問 ,只能這樣問 ,如果德國不去招惹英國,只想在歐洲大陸建立新秩序 ,會怎麼樣 ?
因為德國和蘇聯不是鄰居 ,德國不可能借道去攻打蘇聯 ,再說了 ,戰爭的第一個資源就是掠奪人口,有了人口才能擴充軍隊 ,德國和蘇聯的最後對決 ,有一半軍隊來自於佔有國。
蘇聯在軍事裝備上如果沒有美國的全力支援 ,德國如果沒有去招惹英美 ,蘇聯根本無法戰勝強大的德國集團 。
-
3 # 歷史的星塵
打不贏,如果德國只打蘇聯,我們以1939年德國合併了奧地利併吞並了捷克後來對比。
一、人口德國遠遠少於蘇聯
蘇聯1939年統計人口約1.6億,隨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半個波蘭、羅馬尼亞一部後,1941年戰爭前夕統計人口約1.8億。
德國總人口一般認為是8000萬。人口差距說明在戰爭潛力方面德國遠遠小於蘇聯。
二、人口差距決定了動員能力的差距
蘇聯二戰期間先後有2957.49萬人被動員入伍,其中有近百萬的蘇聯女性。在整個二戰中,蘇聯的參軍人數為3447.67萬人。
德國在二戰期間總共動員了近1700萬的軍隊,但德國並未動員婦女參戰。
三、工業能力差距
蘇聯1937年已經完成了2個五年計劃,其工業能力已超過德國。工業總產值、機器製造業、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機床產量都居歐洲第一,這也是戰爭期間拖拉機廠可以大量轉產坦克的基礎。而質量也並不差,從“T-34危機”就可以知道。
四、資源方面
蘇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各種資源都可以自給自足。特別是石油,這一工業命脈。而德國極度依賴羅馬尼亞的石油,在蘇聯佔領羅馬尼亞產油區後,德國不得不進攻蘇聯。
五、戰略縱深方面
蘇聯工業佈局充分考慮了戰略縱深。“一五”計劃時期就在烏克蘭、高加索、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地建立了新的工業基地,“二五”計劃將半數的重工業投資在東部地區。這些地區大多是在戰爭中德國很難攻擊到的。所以戰爭爆發初期蘇聯因為還沒準備好的原因損失了大量裝備,但能很快得到補充。
綜上所述,德國單獨同蘇聯作戰也很難打贏。只是在戰爭初期蘇聯因大清洗指揮人員普遍能力不高且未做好戰爭準備的時候取得了一定優勢。隨著戰爭的深入,勝利的天平遲早會倒向蘇聯,只是代價大小的問題。正如一位英國曆史學家所說:“戰爭前夜的蘇軍是一臺功能強大,但還未組裝完成的機器。”
最後,還有一個最根本的理由—正義必勝!
回覆列表
有可能贏,更大可能是蘇德長時間僵持,英美法透過所謂斡旋和干預獲得比戰爭勝利還豐厚的利益。因為那時候大半個歐洲都希望有人能去遏制紅色蘇俄,但是不能是自己去,如果阿道夫直接去攻擊蘇俄,歐洲是樂意看見的,並且很可能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援,但是也不會放任其中一方被擊敗,最好是雙方鏖戰,相互耗幹國力,這樣歐洲就不用擔心布林什維克的威脅以及日耳曼人的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