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詩歌,真可謂是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其中,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閱讀鑑賞詩歌時,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去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有所積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個物象在不同詩詞中表現出的意蘊往往不盡相同,因而體現出意象的豐富性,我們在閱讀鑑賞古詩詞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否則,就容易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錯誤。下面,筆者僅就古詩詞中鴻雁形象的意蘊加以闡述。
一、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託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
“鴻雁傳書”的典故語出《漢書·蘇武傳》,從這個著名的典故開始,鴻雁就成了書信的象徵,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這一點在古詩詞中的運用比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中有:“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希望遠道而來的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訊息,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託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託微波。”(李商隱《離思》);“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雲中誰寄錦書來,實可行,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等。
二、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
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前兩句,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引出耳聽蕭蕭風聲、目見隨風而來的雁群,表達作者因遭長時期的貶謫而產生強烈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樹”,由遠而近,步步換景,由此觸發獨在異鄉的“孤客”思鄉之情。
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夢中鳧雁滿塘,自得其樂的景象與詩人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戲答元稹》);“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等,真是舉不勝舉。
中國古代的詩歌,真可謂是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其中,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閱讀鑑賞詩歌時,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去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有所積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個物象在不同詩詞中表現出的意蘊往往不盡相同,因而體現出意象的豐富性,我們在閱讀鑑賞古詩詞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否則,就容易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錯誤。下面,筆者僅就古詩詞中鴻雁形象的意蘊加以闡述。
一、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託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
“鴻雁傳書”的典故語出《漢書·蘇武傳》,從這個著名的典故開始,鴻雁就成了書信的象徵,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這一點在古詩詞中的運用比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中有:“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希望遠道而來的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訊息,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託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託微波。”(李商隱《離思》);“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雲中誰寄錦書來,實可行,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等。
二、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
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前兩句,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引出耳聽蕭蕭風聲、目見隨風而來的雁群,表達作者因遭長時期的貶謫而產生強烈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樹”,由遠而近,步步換景,由此觸發獨在異鄉的“孤客”思鄉之情。
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夢中鳧雁滿塘,自得其樂的景象與詩人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戲答元稹》);“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等,真是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