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祥雲157537413
-
2 # 想死傷了
俄羅斯屬於高寒地區,他的冬季更長更冷。挖地道,更費力不討好。凍土地帶更多時白雪皚皚,出了新土是招牌。實際上說這些全是扯蛋,當時的斯大林與希特勒暗中有份協議,俄不會遭到德國攻擊。但貫以閃電戰的德軍,打的蘇軍和高層全傻了,還有人力和物力挖地道?蘇軍能動的人全拿槍守陣地或巷戰了。
-
3 # 草莽英雄6688
地道戰是弱勢一方為避免直接與強勢一方正面槍對槍、炮對炮陣地戰而採用的機動靈活戰術。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地道戰,抗美援朝坑道戰都屬於我方火力弱,無法正面與日軍、美軍陣地戰而為之。
二戰蘇聯本身是強大的工業國,坦克、大炮多(而且得到大量美援:是中國美援十倍之多)。有與德國正面硬剛的物質基礎。再加上德國坦克洪流也不是地道戰能拖得住、守得住的(德國不同於日本豆包坦克、小鋼炮)。因此,蘇聯是戰場大規模陣地戰,坦克戰。是用鋼鐵對鋼鐵,炮火對炮火的現代化戰爭。
-
4 # 老乒4200
二戰時,俄羅斯人為什麼不挖地道?。應該說,真正知情又有發言權和說服力的,也只有那一代的蘇聯人。我們只能以當時我們面對敵強我弱,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採用遊擊作戰從戰術的角度去理解分析,並與當時蘇聯人為什麼不挖地道?做一比較分析。
大體可以看出德國納粹進攻蘇聯,採取的是快速閃電戰,並不像日本軍國主義侵入我東北數年後又大舉入關、經《蘆溝橋》事件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華北平原一覽無餘、一望無垠,無掩體,又無遮蓋物,並不像山區、丘陵到處有溝溝坎坎,便於遊擊作戰。
唯一有利辦法就是利用熟悉的環境夏秋尚有青紗帳,大多時間也只能依靠地道來作戰。而綜觀當時蘇德戰場,平原地區可能不多,就是有也不好辦,寒冷的冬季,凍土層不僅厚,而且硬如石頭一般,當時大多是閃電戰,陣地戰,挖地道何有時間?因此當時蘇聯並不適宜挖地道,而進行地道戰。當然,僅是與當時我華北平原對日作戰的對比分析,當時蘇聯並不適宜地道戰。
-
5 # 衡愚論
由於老斯在二戰前將蘇軍團營級軍官殺掉80%,各級指揮官由連槍都不會打的"工宣隊"擔任,戰爭一爆發,短短的一個多星期,蘇軍被德軍像趕鴨子般,一潰千里,二百萬蘇軍投降,半壁江山淪喪,蘇聯老百姓列隊歡迎德軍解放。所以當時蘇軍投降都投不贏,那有功夫挖地道?如果不是俄羅斯冬天太冷,德軍供應不上,及美英供蘇聯大量武器彈藥與糧食,老斯早就當了亡國奴。
-
6 # 任叔嶽
地道就是防禦坑道的一種——俄羅斯當然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坑道掩體了,所以沒有人說俄羅斯沒有地道,主要大中城市在防禦階段都有大量的地下防空掩體就是地道了在前線也有大量的戰壕掩體工事地上的地下的都有規模比華北地道戰可大多了。但是二戰蘇德戰場的主要作戰形式機械化部隊的運動戰,不是步兵輕武器的游擊戰。在蘇聯轉入反攻後就基本不需要這些東西了。
-
7 # 手機使用者75864409186
戰爭不僅要靠綱鐵洪流,同樣要充分利用天氣、地理和自然因素,使己方發揮最大的優勢。蘇聯人在二戰中對抗德華人太粗糙,沒有發揮戰爭藝術。
回覆列表
面對德軍強大的閃電陣地戰,不是游擊戰,挖地道是沒用的。高寒地凍沒法挖。蘇俄從歷史上就習慣大規模陣地戰。斯大林沒有毛澤東遊擊戰思維,沒有挖地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