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角線與地面成60度才能飛得很穩,上面的線與風箏垂直。下面的線與上面的線成30度角,上下兩根線加起來的長度為風箏最大寬度的2倍最合適,如果風比較大,可以把上面的線與風箏的角度調大些。 風箏要飛的穩的條件: 選擇放飛場地與辨別風向風力 1. 選擇放飛場地 風箏是在高空飛行的,不需要在地面佔用很大的地方,但須要選拔一個相對比較平坦開闊的場地。因為風流在流經這樣的場地時,它的流向、流速才會相對保持在一種持續平穩的狀態,即這種風的性質和質量才利於風箏的起飛和飛行。如果四周都矗立著高大的建築群或密集的樹群,風流在流經這種地理環境的場地和空間時,它的流向和流速都會發生變化。 放飛風箏還要避開高、低壓電線和電網相對較多較近的環境,以確保放飛活動的安全。 2. 辨別風向風力 一般而言,各類中小型風箏適宜在2~3級的風力中放飛;大中型風箏適宜在3~4級的風力中放飛;2級以下和5級以上的風力都不利於風箏的正常飛行,大型和微型風箏能及動態類風箏,則需要具有一定的放飛經驗和技巧。 另外,離地30米以下的低空,氣流紊亂,不容易放飛,而離地50米以上的高空,氣流相對趨於平穩,容易放飛,所以風箏在起飛時往往存在升空不穩的現象,升入高空之後才會平衡飛行。 3.風箏的放飛技巧 (1) 定點放飛 定點放飛,就是放飛者側身對準風源,一手將風箏正面迎風托起,一手持線輪,並透過逐段放線、收線的技巧,使風箏從低至高逐段升入高空(定點放飛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風託舉風箏助飛)。開始可放出10米,然後再放出10米,將引線一段一段地放出,直至百米之遙。 在低空區50米之內,每放一段線都要觀察風箏的飛昇狀況,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收回風箏加以處理。如逐段飛昇穩定,可繼續放線,使其達到自己滿意的高度。 至於風箏的效能如何,不是線越長越遠越好,而是以放飛線與地面的垂直角度論高低。 風箏的引線長度以80~100米為宜,角度好的一般也只能維持65度左右,線太長反而適得其反:一是有可能突然遇到一股渾風把引線刮斷,把風箏颳走或刮壞;二是太高太遠就失去了風箏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2) 跑動放飛 跑動放飛,即由放飛者一手握住線輪,一手將風箏正面迎風托出,然後邊放線,邊收線,迎風而跑,直到風箏穩定地飄浮在空中為止(跑動放飛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風託舉風箏助飛)。 跑動放飛的要領是邊跑邊放線,並且是在跑動中一氣呵成。如果只是放線,風箏只能在低空遠去;如果只是收線或不放線,風箏只能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你跑它飛,你停它落。 如果說定點放飛是依風就勢,那麼跑動放飛就是在無勢可就的情況下,透過人的跑動,提升風箏在空氣中的運動,即提升風箏在空氣中的阻力和升力,迫使風箏由低空起飛並轉入高空正常飛行的一種方法。 跑動放飛再次為我們提出來了空氣與物體相對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原理,即無論是空 氣向物體運動,還是物體向空氣運動,空氣都會在這個物體上產生一種作用力,這個力就是空氣動力,這個力由阻力和升力組成,隨著物體在空氣中運動速度的加快而加大。跑動放飛為這種作用提供了拉力,拉力抵消了風箏自身的重力,使風箏獲得更大的阻力和升力,即空氣動力。
風箏的角線與地面成60度才能飛得很穩,上面的線與風箏垂直。下面的線與上面的線成30度角,上下兩根線加起來的長度為風箏最大寬度的2倍最合適,如果風比較大,可以把上面的線與風箏的角度調大些。 風箏要飛的穩的條件: 選擇放飛場地與辨別風向風力 1. 選擇放飛場地 風箏是在高空飛行的,不需要在地面佔用很大的地方,但須要選拔一個相對比較平坦開闊的場地。因為風流在流經這樣的場地時,它的流向、流速才會相對保持在一種持續平穩的狀態,即這種風的性質和質量才利於風箏的起飛和飛行。如果四周都矗立著高大的建築群或密集的樹群,風流在流經這種地理環境的場地和空間時,它的流向和流速都會發生變化。 放飛風箏還要避開高、低壓電線和電網相對較多較近的環境,以確保放飛活動的安全。 2. 辨別風向風力 一般而言,各類中小型風箏適宜在2~3級的風力中放飛;大中型風箏適宜在3~4級的風力中放飛;2級以下和5級以上的風力都不利於風箏的正常飛行,大型和微型風箏能及動態類風箏,則需要具有一定的放飛經驗和技巧。 另外,離地30米以下的低空,氣流紊亂,不容易放飛,而離地50米以上的高空,氣流相對趨於平穩,容易放飛,所以風箏在起飛時往往存在升空不穩的現象,升入高空之後才會平衡飛行。 3.風箏的放飛技巧 (1) 定點放飛 定點放飛,就是放飛者側身對準風源,一手將風箏正面迎風托起,一手持線輪,並透過逐段放線、收線的技巧,使風箏從低至高逐段升入高空(定點放飛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風託舉風箏助飛)。開始可放出10米,然後再放出10米,將引線一段一段地放出,直至百米之遙。 在低空區50米之內,每放一段線都要觀察風箏的飛昇狀況,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收回風箏加以處理。如逐段飛昇穩定,可繼續放線,使其達到自己滿意的高度。 至於風箏的效能如何,不是線越長越遠越好,而是以放飛線與地面的垂直角度論高低。 風箏的引線長度以80~100米為宜,角度好的一般也只能維持65度左右,線太長反而適得其反:一是有可能突然遇到一股渾風把引線刮斷,把風箏颳走或刮壞;二是太高太遠就失去了風箏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2) 跑動放飛 跑動放飛,即由放飛者一手握住線輪,一手將風箏正面迎風托出,然後邊放線,邊收線,迎風而跑,直到風箏穩定地飄浮在空中為止(跑動放飛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風託舉風箏助飛)。 跑動放飛的要領是邊跑邊放線,並且是在跑動中一氣呵成。如果只是放線,風箏只能在低空遠去;如果只是收線或不放線,風箏只能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你跑它飛,你停它落。 如果說定點放飛是依風就勢,那麼跑動放飛就是在無勢可就的情況下,透過人的跑動,提升風箏在空氣中的運動,即提升風箏在空氣中的阻力和升力,迫使風箏由低空起飛並轉入高空正常飛行的一種方法。 跑動放飛再次為我們提出來了空氣與物體相對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原理,即無論是空 氣向物體運動,還是物體向空氣運動,空氣都會在這個物體上產生一種作用力,這個力就是空氣動力,這個力由阻力和升力組成,隨著物體在空氣中運動速度的加快而加大。跑動放飛為這種作用提供了拉力,拉力抵消了風箏自身的重力,使風箏獲得更大的阻力和升力,即空氣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