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重要的一條陘道。
歷史上對太行八陘的排序為從南向北,井陘為第五陘。在八陘中,僅井陘和軹關陘是貫穿太行山、連線華北平原與汾河盆地的陘道。綿延千百年的井陘古驛道,百年前始建的石太鐵路(前身為正太鐵路)、建國後修建的307國道和青銀高速在井陘道交疊,形成一幅古今要道交會圖。
一陘為軹(zhǐ)關陘
軹,戰國時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濟源市東的軹城鎮。軹關陘的起始在濟源縣西十一華里處,關當孔道,因曰軹關。軹關陘的末關為現山西侯馬市南的鐵鈴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的說法,語中的軹道就是軹關陘。
二陘是太行陘
太行陘又稱太行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溝通晉城市和焦作市的一條重要通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陽,北接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是“兵要首地”、“商旅通衢”。沿陘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晉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關名曰“太行關”。又稱天井關,雄定關。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陘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第三陘是白陘
白陘即孟門陘,在山西省陵川縣東約三十公里處。是太行八陘中目前儲存距離長、完整的茶馬古道。據此陘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第四陘為滏(fǔ)口陘
在今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是溝通豫北安陽和河北邯鄲與晉的孔道,自古便為重要隘口,直探華北大地。古人云:由此陘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
第五陘是井陘
井陘為古關名,又稱土門關。太行八陘中,井陘得名很早。《呂氏春秋》總結了天下重要的九座山隘,所謂“天下九塞”,井陘就是其中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陘縣的井陘山上。那裡的地勢“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所以被稱為井陘。井陘道連線著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六陘是飛狐陘
飛狐陘,也稱飛狐口。該陘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和蔚縣之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餘華里。古人云: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勝之地也。是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間的要隘,還是關內通往關外的重要孔道。
第七陘是蒲陰陘
在今河北省易縣西紫荊嶺上,山嶺有紫荊關。從易縣西通淶源、山西靈丘,從靈丘往北就一路直抵大同了,已然便是蒙古高原的邊緣。所以,這條通道在古時就是一條現成的進軍路線,北方高原的騎兵,南下大同,經此可直逼河北內地。
第八陘即為軍都陘
北三陘中位置靠北的是軍都陘,陘道是太行八陘中短距的。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之居庸山。古名軍都山,軍都陘有關曰居庸關,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從南口經過居庸關到北口,只短短四十多里,地形險峻。在現代地理學上,軍都陘又是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的地理分界線。其此陘是古代出燕入晉北去內蒙塞外的咽喉之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見證了許多王朝的興衰。
“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重要的一條陘道。
歷史上對太行八陘的排序為從南向北,井陘為第五陘。在八陘中,僅井陘和軹關陘是貫穿太行山、連線華北平原與汾河盆地的陘道。綿延千百年的井陘古驛道,百年前始建的石太鐵路(前身為正太鐵路)、建國後修建的307國道和青銀高速在井陘道交疊,形成一幅古今要道交會圖。
一陘為軹(zhǐ)關陘
軹,戰國時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濟源市東的軹城鎮。軹關陘的起始在濟源縣西十一華里處,關當孔道,因曰軹關。軹關陘的末關為現山西侯馬市南的鐵鈴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的說法,語中的軹道就是軹關陘。
二陘是太行陘
太行陘又稱太行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溝通晉城市和焦作市的一條重要通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陽,北接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是“兵要首地”、“商旅通衢”。沿陘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晉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關名曰“太行關”。又稱天井關,雄定關。形勢雄峻,素稱天險。由此陘南下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第三陘是白陘
白陘即孟門陘,在山西省陵川縣東約三十公里處。是太行八陘中目前儲存距離長、完整的茶馬古道。據此陘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第四陘為滏(fǔ)口陘
在今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是溝通豫北安陽和河北邯鄲與晉的孔道,自古便為重要隘口,直探華北大地。古人云:由此陘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
第五陘是井陘
井陘為古關名,又稱土門關。太行八陘中,井陘得名很早。《呂氏春秋》總結了天下重要的九座山隘,所謂“天下九塞”,井陘就是其中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陘縣的井陘山上。那裡的地勢“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所以被稱為井陘。井陘道連線著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六陘是飛狐陘
飛狐陘,也稱飛狐口。該陘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和蔚縣之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餘華里。古人云: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勝之地也。是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間的要隘,還是關內通往關外的重要孔道。
第七陘是蒲陰陘
在今河北省易縣西紫荊嶺上,山嶺有紫荊關。從易縣西通淶源、山西靈丘,從靈丘往北就一路直抵大同了,已然便是蒙古高原的邊緣。所以,這條通道在古時就是一條現成的進軍路線,北方高原的騎兵,南下大同,經此可直逼河北內地。
第八陘即為軍都陘
北三陘中位置靠北的是軍都陘,陘道是太行八陘中短距的。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之居庸山。古名軍都山,軍都陘有關曰居庸關,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從南口經過居庸關到北口,只短短四十多里,地形險峻。在現代地理學上,軍都陘又是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的地理分界線。其此陘是古代出燕入晉北去內蒙塞外的咽喉之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見證了許多王朝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