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大明王朝1566》算是中國電視劇裡排名前三的牛劇了,值得每年都溫習一次。該劇不但深刻的揭示了大明王朝有盛轉衰的歷史過程,更是通過歷史的輪迴來啟迪(影射)現代社會的部分陰暗面。

    這也是為什麼該劇從來沒有重播過的原因。

    《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刻畫得非常的細緻,而且都有著時代的影子,那個影子既是大明的,也是現今社會的。比如大富商沈一石,作為皇帝的白手套,雖然掌控著江南的紗、綢命脈,富可敵國,但到了最後依然會被無情拋棄,並且還是非常聰明的自我了斷,一切自己背了鍋。這那個時代的必然性,更是作為政治官場工具的唯一歸宿,沈一石的角色難道沒有現實社會的意義和隱喻嗎?

    又說題主說到的高翰文,看過該劇的朋友都知道,高翰文作為翰林院編修,在裕王集團和嚴嵩集團對於江南桑、稻改革的國策定奪上奏了一本,提出了“改稻為桑”的建議,此時他是作為一個清流官吏對國家政策很負責任的做法的。這樣的官吏其實是很難得的,且不說提出的建議是否正確,但他對國事的關注和上心很值得讚揚的。

    很遺憾,在那個權術玩弄,爾虞我詐的政治體系下,高翰文的出現一開始就被各方勢力當槍使了!

    高的提議從一開始都被各方認為是不可行的,嘉靖帝,嚴嵩,徐階都認為不可行,該劇中,透過胡宗憲的口說出了前面那些大佬們從開始都知道高的意見的不可行,卻依然眾推高翰文前往江浙一帶進行改稻為桑。這個時候高翰文就成了各方博弈的工具了。

    高翰文是一個純粹的官員,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不諳官道而深受其害的官吏,最終在沈一石和鄭泌昌,何茂才的設計下中了美人計,不得不改變原則,違背了良心。高翰文從一開始各方對他的評價都很高的,無論是裕王還是徐階,還是沈一石,還是胡宗憲等等,都認為高翰文是“白璧無瑕”的,就算被嚴黨人員算計,胡宗憲等人依然認為高翰文是清廉之官,只是又透過胡宗憲的嘴說出了他不適合在官場混。

    高翰文在一眾利用他的好人幫助下,巧妙脫身,辭官而去,並與愛人牽得良緣。最後從商,但大家注意沒有,高翰文從商後,有了沈一石的影子,他逐漸的透過李王妃,靠上了裕王這棵大樹。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官也好,商也好,沒有靠山是做不長久,做不穩當的。

    高翰文在《大明王朝1556》中的具有很特殊的意義。在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官場文化中,不可能有,也不可能容下高翰文那類官員的;就算高翰文從商了,也只能是向權貴和強權低頭,才能有所發展。

    古往今來,一向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酸銅跟硫酸銅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