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寫《七步詩》是希望和平相處,郭沫若寫的《反七步詩》歌頌奉獻精神!在中國詩壇上,說到關於描寫“豆和萁”的詩,那一定是三國時期曹植的那首《七步詩》最著名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這首詩中,曹植首先列舉了日常生活中“豆與萁”的相煎現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謀害他的陰謀.向曹丕發出了“你我本來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顧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質問.
可能有些讀者還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一首《反七步詩》.“反七步詩”,是大文學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詩中寫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見,他認為“萁用自我犧牲(燃燒化為灰燼)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觀點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詩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們互相配合,勇於奉獻.
我們都知道,<七步詩>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所寫,本詩是這樣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大文學家郭沫若卻從"煮豆的結果"這個角度做了重新審視,寫下了<反七步詩>,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從兩首詩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兇殘的"加害者"變成了一個成就別人犧牲自己"奉獻者",從而巧妙地為曹丕鳴了不平.郭老的確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文學家,非常令人欽佩,值得後人學習.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傳,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的哥哥曹丕繼承餓曹操的王位,他嫉妒曹植的才華和名氣,害怕曹植奪他的王位,就設計陷害.他讓草紙以“兄弟”之類的字眼,在行七步的時間裡作出一首詩來,否則就以抗命之罪殺害他.草紙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內做出了這首《七步詩》.這首詩以燃豆萁煮豆為喻,諷喻曹丕不要那麼急與兄弟相殘.據說曹丕聽了這首詩後非常慚愧,加上在一旁的母親苦苦相勸,當時就放過了曹植.
這首詩淺顯易懂,比喻貼切形象,所以流傳久遠.人們也因此都知道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對他很是欣賞和同情;對曹丕,人們則是予以指責和詬罵,認為他心胸狹窄,疾賢妒能.千百年來,一直就這樣流傳著.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郭沫若在他的歷史任務研究系列文章之一《論曹植》中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首詩說是曹植所作,是缺乏真實性的.他在文章結尾作了這首《反七步詩》.在這首詩裡,郭老從煮豆的結果這個角度重新審視“煮豆燃豆萁”這個現象,豆萁為了幫助豆粒成為酒席上的珍饈,燃燒了自己,毀滅了自己.和流傳甚廣的《七步詩相比,一個兇殘的“加害者”變成了一個成就別人犧牲自己的“奉獻者”,從而巧妙地為曹丕鳴了不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曹植寫《七步詩》是希望和平相處,郭沫若寫的《反七步詩》歌頌奉獻精神!在中國詩壇上,說到關於描寫“豆和萁”的詩,那一定是三國時期曹植的那首《七步詩》最著名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這首詩中,曹植首先列舉了日常生活中“豆與萁”的相煎現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謀害他的陰謀.向曹丕發出了“你我本來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顧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質問.
可能有些讀者還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一首《反七步詩》.“反七步詩”,是大文學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詩中寫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見,他認為“萁用自我犧牲(燃燒化為灰燼)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觀點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詩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們互相配合,勇於奉獻.
我們都知道,<七步詩>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所寫,本詩是這樣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大文學家郭沫若卻從"煮豆的結果"這個角度做了重新審視,寫下了<反七步詩>,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從兩首詩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兇殘的"加害者"變成了一個成就別人犧牲自己"奉獻者",從而巧妙地為曹丕鳴了不平.郭老的確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文學家,非常令人欽佩,值得後人學習.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傳,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的哥哥曹丕繼承餓曹操的王位,他嫉妒曹植的才華和名氣,害怕曹植奪他的王位,就設計陷害.他讓草紙以“兄弟”之類的字眼,在行七步的時間裡作出一首詩來,否則就以抗命之罪殺害他.草紙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內做出了這首《七步詩》.這首詩以燃豆萁煮豆為喻,諷喻曹丕不要那麼急與兄弟相殘.據說曹丕聽了這首詩後非常慚愧,加上在一旁的母親苦苦相勸,當時就放過了曹植.
這首詩淺顯易懂,比喻貼切形象,所以流傳久遠.人們也因此都知道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對他很是欣賞和同情;對曹丕,人們則是予以指責和詬罵,認為他心胸狹窄,疾賢妒能.千百年來,一直就這樣流傳著.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郭沫若在他的歷史任務研究系列文章之一《論曹植》中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首詩說是曹植所作,是缺乏真實性的.他在文章結尾作了這首《反七步詩》.在這首詩裡,郭老從煮豆的結果這個角度重新審視“煮豆燃豆萁”這個現象,豆萁為了幫助豆粒成為酒席上的珍饈,燃燒了自己,毀滅了自己.和流傳甚廣的《七步詩相比,一個兇殘的“加害者”變成了一個成就別人犧牲自己的“奉獻者”,從而巧妙地為曹丕鳴了不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