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互助金,最高30萬賠付金”,我參加瞭如此有吸引力的網路互助平臺,為什麼突然收到關閉的資訊?
仔細思量,網際網路互助平臺的關閉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明智之舉。它有什麼弊端致使自身陷入困境呢?
1.會員流失率高。
分攤費用在發生互助事件時才確定,導致定期收取的互助金有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引起會員不滿甚至流失。
2.糾紛發生率高。
線上加入的會員普遍存在未仔細閱讀產品介紹而盲目加入的情況,發生拒賠時易產生糾紛。
3.平臺隨時面臨崩盤危險
互助平臺不具備精算策略,一旦遭遇地震等規模性群體性災難,立刻崩盤。
4.平臺要取信於社會,面臨的治理成本巨大。
平臺必須由第三方獨立託管資金,否則公眾有理由懷疑其侵佔或濫用資金。
賠得越多平臺提成越多,這種計提費用的方式,有損害消費者利益之嫌疑。
要防範虛假調查,應對調查人員與會員串通捏造虛假互助事件的發生,勢必增加治理成本。
5互助平臺的保障功能有限,吸引力會逐漸喪失
一年一投,並不保證續保,年老體弱疾病纏身時無法繼續投保,此時已經錯過投保真正商業險的最佳時機。
互助平臺的真正目的是透過巨大流量,同保險公司、醫院、藥企合作,提供醫療增值服務牟利。
流量變現成本支出如此巨大,權衡利弊之後,互助平臺被關閉,不奇怪。
“10元互助金,最高30萬賠付金”,我參加瞭如此有吸引力的網路互助平臺,為什麼突然收到關閉的資訊?
仔細思量,網際網路互助平臺的關閉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明智之舉。它有什麼弊端致使自身陷入困境呢?
1.會員流失率高。
分攤費用在發生互助事件時才確定,導致定期收取的互助金有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引起會員不滿甚至流失。
2.糾紛發生率高。
線上加入的會員普遍存在未仔細閱讀產品介紹而盲目加入的情況,發生拒賠時易產生糾紛。
3.平臺隨時面臨崩盤危險
互助平臺不具備精算策略,一旦遭遇地震等規模性群體性災難,立刻崩盤。
4.平臺要取信於社會,面臨的治理成本巨大。
平臺必須由第三方獨立託管資金,否則公眾有理由懷疑其侵佔或濫用資金。
賠得越多平臺提成越多,這種計提費用的方式,有損害消費者利益之嫌疑。
要防範虛假調查,應對調查人員與會員串通捏造虛假互助事件的發生,勢必增加治理成本。
5互助平臺的保障功能有限,吸引力會逐漸喪失
一年一投,並不保證續保,年老體弱疾病纏身時無法繼續投保,此時已經錯過投保真正商業險的最佳時機。
互助平臺的真正目的是透過巨大流量,同保險公司、醫院、藥企合作,提供醫療增值服務牟利。
流量變現成本支出如此巨大,權衡利弊之後,互助平臺被關閉,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