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哥略知曉
-
2 # 蕉鹿林
總體而言海瑞是一個奇特的人,就像我們身邊那些實在且正直但一根筋到底,讓我們得又愛又恨的那些人一樣。其實是可以做朋友的,但是共事的話,嗯,我要想想。
公元1514年,海南瓊山一個貧窮的家庭中,海瑞先生誕生了。海瑞的童年實在很不幸福,三歲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養育他,生活雖然困苦,但對他的教育從來沒有放鬆過,海瑞從小也很用功,認真讀書,一心一意想考取個功名,不過很可惜,他並不屬於優等生,智商也很一般,到了三十七歲,才考中了一個舉人。像不像現在我們很多喪偶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的理想只有一個,好好努力,考上大學,做個好人,回報社會。
剛開始也算小成,混到一個清水衙門,做福建一個縣裡的老師,只能靠死工資過日子。可就是這麼個沒有人願意去的衙門,海瑞倒是幹得津津有味,他早出晚歸,這個四十多歲的老頭又極其刻板,嚴厲,於是海瑞有了他平生的第一個外號——海閻王。由於在教育戰線上的表現卓著,他被上級派到浙江淳安擔任知縣。無論怎樣,他的個性深入人心,目前看上去似乎是好事。你可以質疑他的情商,但不可質疑他的初心。而初心,在哪朝哪代都是稀缺品,那些靠科舉制度選出來的上級也不傻。
海瑞按時去上任了,沒有人會想到,這個不起眼的決定最終造就了歷史的一段傳奇。
在淳安,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在衙門外準備接到新任縣令,他們認為這個人和之前的知縣並沒有什麼區別,可是他們錯了。
明代官員的工資很低,正一品官員每個月才八十多石米,而海瑞縣官的工資是七石五斗,換成銀兩估計不到十兩銀子,也就夠富商們吃頓飯,當然了,官員們從來都不會被問題難倒,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撈錢方法,比如繳稅納糧的時候都有提留,足以保證全家吃喝不愁。可是海瑞先生註定是個到哪裡都發光的人,他頒佈規定,從前你們怎麼幹我不管,現在我到這裡了,那些錢都不要收了,大家要學習我,不靠外快靠工資!
大家一致認為他的腦袋有問題。
可這位仁兄居然真的這樣幹了,所有的灰色收入一概不要,大家一起艱苦奮鬥!
接下來的事情就精彩了,縣政府的辦公室主任、公安局長、教育局長全部都辭職了,師爺衙役都不幹了,大家站在一邊,準備看著這位仁兄怎麼收場。
可是海瑞先生實在厲害,他真的就幹下來了,這位兄臺真是多才多能,他一個人兼任縣丞、主簿、教諭,開堂的時候,判案的是他,記錄的是他,連打板子也是由他的家人負責,真正做到了以縣為家,鞠躬盡瘁。情商低的老好人累的都是自己個兒,但換誰想害這樣的人。
後面果然有證實。
結果上級吏部不知道這些東西,心想,既然幹得好,那就接著幹吧,海縣令被調到了江西興國,海縣令去到哪裡還是搞這一套,興國的幾個小地主和小官也受不了了,不久之後海瑞又接到了調令,說是他表現好,上級決定調他去戶部。後來據說這是興國的地主們出錢打通關係,幫他升了官,只求他能走人。
就這樣,海縣令又到了中央,在這裡他幹出了更為讓人吃驚的事情,看到了戶部官員與中央各級官吏的黑暗,海瑞沒有多說什麼,卻在不久之後向皇帝上了一封書信。
這封十分有名的書信,通常我們稱之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此書信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書中有幾句名言,包括什麼“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家家淨也!”還有什麼“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果然嘉靖皇帝一看氣得哆嗦,大叫一聲:這是誰寫的,趕緊給我抓起來,別讓他給跑了!
結果旁邊的一個太監連忙站出來說,這個人腦筋有點問題,估計是不會跑的。
連太監都能風聞海瑞的性格,可見這位明朝的精神偶像的威力。就像我們生活中,無論怎樣陰暗的揣測別人,內心還是希望社會上有這樣正義光明的人存在,這讓我想起了崔永元,對,歷史總會重演。
接著說,海瑞先生在上書前早就趁著木材便宜,買好一口棺材,只等著砍頭了。
被太監這麼一說,嘉靖倒不生氣了,他又仔細看了看這篇文章,嘆息再三說道:這倒是個忠臣,可以和比干相比,可我不是紂王啊。就這樣,他把海瑞關了起來,也不殺掉他,直到他死後,他的兒子才把海瑞放了出來,並且在當時的首輔徐階的支援下,被任命為應天巡撫。看大明王朝1566裡,這些都是嘉靖刻意安排給兒子用的,還欽佩為國之重器。
被關之前,海瑞那時全國知名到什麼程度?當他要到江浙最富饒的地方上任的訊息傳到後,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恐慌發生了,無數的豪門大戶紛紛舉家逃跑,有劣跡的官員聽到訊息不用海瑞動手,自己主動離職退休,等到海瑞來時,已經是一片狼藉。
可以說,沒人敢害他,連嘉靖都不敢。
海瑞確實是一個好官,他的人生就是大幹一場,不但安頓了很多貧民,還幹了很多政績,他一如既往地認真,規定了考勤制度,嚴厲懲罰遲到早退。不久之後,一生奮鬥不息的海瑞最終死去了,死時家中沒有多餘的錢,甚至連下葬的錢也沒有,破屋爛衫,幾口空箱子,這就是這位國家正部級官員的全部家產。他去世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葬。
他真的活成了傳奇,誰敢害傳奇
這就是海瑞,一個特別的人,一個堅持理想的偉人,雖然他一生不為官場所容,但所有的百姓將永遠記得他的偉大與無私,他的人生將永遠彪炳史冊,永垂不朽。
-
3 # 二曲人
歷朝歷代,尤其是著名的百年以上的朝代,其政治經濟執行並不是一無是處,均有不同程度推動歷史發展;總體治理上不會標榜貪腐光榮、陰險狡詐為時尚的。不管皇室、朝廷鬥爭多麼的激烈,從外表上,整個社會還是有序執行的,如果國家整體失序執行,則行將崩潰。當海瑞的明嘉靖、隆慶、萬曆之世,明朝還沒有到總體失序執行的程度,皇帝對國家的管理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所以,我以為海瑞能得以善終,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明朝對人才的選拔、任用、考核、升降管理仍在正常進行。海瑞是個舉人,並沒有考中進士,但其大膽上書《平黎策》,給皇帝建議治理海南黎族的辦法,得到賞識,被任命為南平縣教諭。從此走上為官之道。屢經考核,不斷升遷,任戶部主事。在比任上發生了海瑞罵皇帝事件,嘉靖帝未及最後處置海瑞而逝,海瑞又撿回一條命。隆慶帝執政,標榜直臣,放出海瑞,先官復原職,然後重用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海大人上任,力摧豪強,撫窮弱,下令發飈凌厲,部下惴惴不安,地方豪富逃走他郡躲避。有人蔘劾海瑞迂滯不達政體,漁肉搢紳,沽命亂政。皇帝認為海瑞的出發點還是對的,平調到南京朝廷去管理糧食儲備。海瑞與當朝首輔政見不合,辭職回鄉。後來萬曆帝想用海瑞帶動官場風氣,但執政者認為不可,在折中意見下,任命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便病死在任上。
第二,海瑞鯁直,公開進行鬥爭,老百姓對其熱烈擁護,有權處置海瑞的人(包括皇帝),不敢對海瑞實施致命打擊。海瑞在巡撫應天府離職時,號泣的老百姓把道路都塞滿了,家家繪畫海瑞影象祭祀,這對當局是最大的譽情,不能置之不理。
第三,海瑞為官清正,反對者找不到對其進行違法違紀攻擊的籍口。海瑞去世後,家無餘財,住處簡陋,床上用品都是麻布的,盛衣物的是個竹箱子,還比不上當時沒有做官的所謂寒士。海瑞棺槨上船出喪時,江兩岸白衣白帽送葬的人,百里不絕!
第四,海瑞運氣比較好,遇到的官員都比較通大理。在南平教諭任上,他慢待視察的御史,人家並沒有報復他,而是據實考核,結果朝廷提拔他當了淳安知縣。知縣任上他又得罪了總督胡忠憲,胡忠憲也沒有不講理的報復他。都御史鄢懋卿過境,海瑞不冷不熱普通接待,鄢懋卿也沒有怪罪。反而是經吏部考核,升海瑞戶部主事。海瑞上書罵了嘉靖,嘉靖帝氣的要死,將海瑞下獄,正在思量進一步處置海瑞時,卻不治身亡了。隆慶朝的執政高拱是不對付海瑞的,但他在朝廷鬥爭中失敗,得勝的張居正從感情上是維護海瑞的。張居正死後,萬曆親政,又啟用海瑞任南京右都御史,直至病死。海瑞一個舉人,在重文憑的明朝,做到巡撫職位,應當是很少的了。以海瑞的個性,換成別人,就是個進士出身,恐怕也不能做到巡撫。
-
4 # 太白曰
1
按照派系說,海瑞是太子那班子人的眼中的棟樑之才。清流一派。
隆慶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很有上進心,一心想改變明朝,雖然當皇帝后頹廢了,但在位也沒幹啥大錯。可以說,沒有隆慶一班人多次暗中保護,海瑞早被擼了。
2
海瑞自身的名氣很大。
嘉靖的性格和太祖太宗很像(不過執政本事稍差),甚至過之不及。一個敢把王爺(他爹)追諡皇帝,敢把所有官員抓起來打,敢把太宗改成祖…的皇帝,可見其獨斷的性格。
但,海瑞“指著罵”了嘉靖。
似乎是喚醒了嘉靖對明王朝復興的希望——即便權術玩弄的再厲害,明朝該腐朽沒落也還是腐朽沒落,權臣清流平衡的再好,一個王朝的復興壯大終究是需要海瑞這樣的人。
嘉靖沒殺海瑞這個“官場愣頭青”,把他留給隆慶,何嘗不是對隆慶的期望,就像隆慶把能臣幹吏留給兒子萬曆——“當爹的治國沒希望了,當兒子的要擔下擔子。”
3
海瑞的對頭都倒了。
嚴嵩嚴世蕃一派,最後都被嘉靖除掉了。海瑞得罪過得人多數都自身難保。
…
善終?虛詞。
古往今來,多少有志之士官場上四處碰壁,仕途不順,以至於最後遠離廟堂。或許確實是善終了,可對於他們來說這恐怕也不值得慶幸。
想起《大宋提刑官》的第一章,小胖子去梅城縣當官,說自己這一腔熱血撒到梅城也算值了。這聽起來確實很傻,因為廟堂從來不缺能臣幹吏,何需他這樣的萌新去送死?
是的,不缺能臣幹吏,也不缺權術登峰造極的皇帝,缺的就是這一腔熱血——“我這一朝就這樣了,我把能臣幹吏留個你,希望你擔負起重任,重鑄大明的輝煌。”這一腔熱血一直缺到崇禎一朝,我真想替崇禎說:WDNMD!
-
5 # 梨樹荔枝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黃仁宇先生稱他為“模範”,但是這個模範不僅因為個人能力出眾才有機會名垂千古,還因為明朝的社會環境而打造了一個平臺。
一是明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朱元璋從立國之初就認為宋朝的重文輕武的策略非常好,所以陸續的也解了武將的兵權,大力的發掘人才。學界基本都認為,“明朝的大臣好,清朝的皇帝好”,說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以外的皇帝基本都是不管事的,而清朝的好皇帝卻有很多。
二是海瑞本身的魅力比較大,他本身是一位比較傳統正規的科舉人才,世代都是科舉舉人,海瑞37歲才考上舉人,當時明朝十分重視教育,加之個人能力,海瑞很快升官,海瑞在戶部主事上《治安疏》,既肯定皇帝成績,又鍼砭時弊,嘉靖皇帝雖然十分生氣,把海瑞關進大牢,但是最後還是放了海瑞,並改任兵部主事。
三是嘉靖皇帝為代表的皇族對海瑞的保護,一是明朝重視人才,重視文臣,二是海瑞本身能力出眾,而且敢於直言。所以對於皇帝來說,這種人必須為朝廷效力,這是幹實事的人,也需要海瑞來正清官場,時刻警醒自己。
四是奸臣找不到把柄。海瑞本身為官清廉,並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只有勤政愛民,還不斷指責各種貪汙腐敗行為,其他大臣找不到他的把柄,也只好推薦他到其他崗位任職。他一身擔任各種大小官職20餘個,並且還沒有計算兼職可見他的仕途之曲折。
所以海瑞之名,在於自身,在於朝廷!
-
6 # 葉飄刀
以人品決定正確的年代
在明朝,是一個以人品決定正確與否的年代。
在那個時代,因為崇尚孔孟聖賢之言,但孔孟聖賢的言論,比如論語,這個就是孔子的語錄,但沒有前後文的斷章取義,這個就會形成自相矛盾的地方。
那麼兩個官員爭論一件事,誰也無法說服誰的時候怎麼辦呢?聖人之言都有依據,而事情本身,如果能有共識,那就不用爭了。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所謂的人生攻擊,也就是說,事情上無法駁倒對方,那麼就攻擊你這個人,如果能證明你是一個壞人,那麼你提出的事情,肯定就是壞事。其實這個邏輯,根本沒有必然關係,貪官未必做的事情都是壞事,而清官不貪做的事情未必都是好事。但當時就是這樣一個局面。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決定了你的話語權大小。所以形成了一批所謂的清流。
而海瑞,恰恰就是所謂清官的代表人物,而且就個人品格來說幾乎無懈可擊。
那這就麻煩了,雖然貪官遍地,但大家表面還是披著皇帝的新裝的。再加上海瑞的名聲夠響,根據普遍的邏輯,既然海瑞是清官,那麼對付他的人是什麼,不就是貪官奸臣嗎?這就是隻問品格不問事情的局面,就好比殺了忠臣的皇帝一定是昏君一樣。
既然如此,誰願意促這個黴頭去對付他,所以大家的方式就是出錢幫他行賄,讓他早點升官調走了事。
-
7 # 忘川少年
原因在於海瑞自身的性格造成他在百姓心中成了清官的典範,皇帝和權臣們藉機整治海瑞,但不會把海瑞整死,他們要用海瑞這個標誌性人物教育官員,維繫世道人心。海瑞最後一次任職,品級雖高,無法作為,將國家級“廉政模範”當進棺材,並進入歷史,成為中國“廉聖”。連海瑞自己也認為,他的升遷貶降是朝廷風氣善惡的標誌。
海瑞,歷經大明四朝,最終卻能得以善終。官場黑暗,海瑞清明。明朝清官海瑞為何能在大明王朝生存下來?
南京城裡的當地人聽說海青天來了,嚇得把自家大門的紅色塗成黑色的。這是為什麼呢?過去住宅跟我們現代人是不大一樣的,現在只要有錢住什麼樣的房子都沒人管你。過去就沒有這麼自由了,這住宅是分等級的,只有那些豪門望族的人,才有資格擁有朱漆大門,平民老百姓只能用黑漆大門。好端端的大門為什麼會改成黑色,就是因為海瑞駕臨,這些豪門望族怕被海瑞查出問題來,所以就把自家的大門給塗黑了。這就等於告訴海瑞,自己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你的眼睛就不要盯著我了。這些人自願降低身份,就是為了躲開御史海瑞的注意,逃避檢查。
海瑞在江南之地對官場的奢侈做了種種限制,頒佈了一份《督撫條約》。這個條約可謂事無鉅細,就連各地方官員參見巡撫時應該穿什麼服飾,招待巡撫應該採用什麼標準,巡撫臨時的住宅應該如何裝修都做了詳細規定。他要求物價高的地方,在招待巡撫的時候,只准花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只准花銀二錢,菜餚只能三菜一酒,嚴禁海吃海喝。甚至還規定公務用紙,不許用高價厚紙,只能用低價草紙等。一句話說到底,能省則省。
海瑞的清廉到了讓同僚們無法忍受的地步,他平日裡自己放著八抬大轎不坐,偏要騎個毛驢去上班。他這樣的省部級高官都不坐轎子,其他官員誰還敢坐?應天府那些當差的“屬吏憚其威,墨者自免去”。這就是說,海瑞清官的權威是樹立起來了,可沒有人願意再替他幹活兒了。有人以此來推斷,海瑞不像是一個官員,更像是堂吉訶德式的精神鬥士。堂吉訶德是一個人在戰鬥,可海瑞不是。
誰給了海瑞這麼大的膽子?不是別人,正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海瑞所效忠的大明朝,是一個過度強調道德意識形態的朝代,尤其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維護農民利益,不惜犧牲官僚利益。他通過酷烈的手段打擊地方豪族、限制官吏傷農以及事無鉅細的道德教化,將大明王朝的權力系統打造成為扁平化結構。國家上層建築方面,他除了動用酷烈的懲戒手段,更是通過高尚的道德標準和低水平的薪俸制向帝國官員進行道德批發。
然而事後官僚集團們發現,在這種高姿態裡面其實充滿了謊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員們對一個特定時代的道德指令產生了厭棄,同時夾雜著對道德專制的逆反,進而容易變成對道德本身的懷疑與不信任。到了海瑞所生活的晚明時期,官場腐敗,貪官橫行,社會矛盾日趨緊張。即便如此,這時候左右著帝國命運的文官集團,並沒有完全摒棄儒家的道德觀。從嘉靖朝的“大議禮”事件,再到萬曆朝群臣抗議張居正“奪情”風波,帝國的官員們可以為了一個虛無抽象的道德目標,不惜罷官流血,也要犯顏上書。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中,海瑞才會揮舞著道德的大棒與富戶貪官一較高下,才會敢於和皇帝公開叫板。他把朱元璋提倡的各項原則都奉為自己的金科玉律,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要求近乎苛刻的節儉。他的道德大棒是從朱元璋手裡接過來的,他和太祖皇帝都天真地認為只要官員都回到社會的道德規範中去,很多違法亂紀的行為就能避免。比如貪汙就是因為官員們道德敗壞而產生,所以需要加強這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對於制度性的腐敗,歷朝以來可供借鑑的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殺”,也就是從肉體上消滅貪官;另一個就是“教育”,通過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來感動人轉化人。而朱元璋希望兩手抓兩手都硬,他除了派發道德指令,還動用了殘酷的整治手段。
在權力結構中,作為皇帝的朱元璋這麼做可以做得百無禁忌;而作為官員的海瑞要想將朱元璋的這些金科玉律使用到位,就可能會處處受到掣肘,還有可能會被已經變灰甚至變黑的制度反咬上一口。
海瑞的個性比較偏激和孤僻,行 事不合常理,由此也造成了他朋友沒幾個,反倒是為自己樹立了不少政敵,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當年內閣首輔大臣徐階曾提拔過他,不曾想,徐階在退休以後犯了一些經濟問題。
負責辦理此案的海瑞,並沒有因為提攜之情,就對徐階網開一面,而是釘是釘,鉚是鉚的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結果被徐階搞罷了官,從這件事不難看出來,海瑞在官 場上是如何的“不得人心”了。
按道理說,得罪眾多同僚的海瑞,本應是這些人打擊排擠的物件才對,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經卻有很多貪 官聯 合起來,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 “齊心協力”為幫助海瑞升官而不停地奔波著。
難道這些貪 官全都良心發現了不成?答案顯然不是的,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說出原因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話說在海瑞擔任淳安知縣期間,有一個叫鄢懋卿的中央大員要前來視察。
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當地很多官員都在磨拳霍霍的等著這位大員,希望到時候好好的給這位大員“接風洗塵”一番,能夠與他打好關係,然而,海瑞卻很不“識趣”的給這位大員寫了一封信。
信中的大意是說,聽聞您“素性簡樸,不喜逢迎”,可據我所知,您每到一地視察的時候,“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這到底是您做一套說一套,還是地方官員誤解了您的意思呢?
結果,鄢懋卿看完海瑞的信以後,一怒之下取消了視察,這讓那些早已準備了大把銀子想孝敬上級的其他地方官吏氣憤不已,紛紛指責海瑞把自己的前途給攪黃了,就連海瑞的直接上司嚴州知府,也把他罵個狗血噴頭,責怪海瑞“你自己不升官不發財也就算了,幹嗎阻礙大家的發財之路呢?”
經過這麼一搞,當地的官員都恨死了海瑞,可又苦於找不到他的過錯,最後,這些人左思右想,終於想明白了一件事“我們罷不了你的官,還升不了你的官麼?”,於是乎,這些人開始給海瑞唱起了讚歌。
說什麼海瑞能力超群啊,清廉無比啊,政績突出啊等等,如果這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的話,簡直就是國家的損失,經過他們的一番運作,海瑞的“好名聲”上達到了朝廷,沒過多久,海瑞就被調到了江西興縣。
以海瑞走到哪裡將人得罪到哪裡的個性,因為大力打擊“偷稅漏稅”的事,很快便得罪了當地的一眾豪強,同樣找不到海瑞短板的他們,覺得淳安縣的做法很不錯,結果,這些豪強勾結當地的貪 官汙吏,拼了命地為海瑞跑官。
沒想到的是,這一招還真的就奏效了,結果,海瑞任職不到兩年,便因為“工作出色,政績突出”,被升任為了戶部主事,從而離開了興縣,就這樣,海瑞在政敵的“幫助”下,屢次升遷,可這對於他乃至朝廷來說,究竟是一件幸事還是不幸,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
8 # 魏晉子知
海瑞忠心為國,是個大直人,一眼即可看透,對皇權並沒有真正的威脅,再者嘉靖帝看似沉迷道法,可是他是絕頂聰明的人,什麼太監什麼嚴閣老什麼清流只不過是他施展帝王術的旗子而已…
-
9 # 坐看東南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海瑞雖然性格偏執,但是他自己走得正,行得正,違法亂紀的事情一件不做,貪汙受賄的事情絕對沒有,幾乎沒有什麼值得一說的把柄給別人。
就連他罵嘉靖皇帝的《治安疏》,文中也是先表揚一番、肯定一番,即使後面有批評,海瑞也是實事求是,有依據有出處,沒有胡說八道。
再說了,他一直是窮的一無所有,誰會去惹他?惹他不是自找麻煩?
正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海瑞才能在奇葩的明朝官場生存下來。能做到海瑞這樣的境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有第二個嗎?
-
10 # 真誠地看著你
在皇帝面前掛了名,而且他不跟皇帝對著幹,把自己的抱負與維護皇權一致。也就是說,打擊貪腐是他的抱負,也是皇權的需要。他不是靠罵皇帝得來的清名。
(當然了,他是啥黨來著?也就是說,他不是孤家寡人。)
回覆列表
海瑞(1514-1587年),瓊山(今海口)人,是明朝著名的大清官,為人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與北宋包拯齊名,被民間譽作“海青天”。海瑞一輩子活了74歲,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在君主昏庸,官員腐敗的明朝中晚期,“海瑞”的名字儼然成為了清官文化的象徵符號。
筆架先生海瑞自三十七歲舉人出身入仕,四十一歲才被分配到福建南平縣做教諭,相當於現在的縣教委主任。任教諭的第二年,全省官員都知道了這個脾氣有點古怪的正八品小官。
有一次,延平府視學(明朝教育系統中的巡視官員)到南平視察工作,=海瑞和他的兩名副手前來接待。副手們一見到視學,一左一右急趨上前,叩頭拜見。海瑞夾在二人中間,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視學先是驚訝,繼而羞怒,冷笑一聲,嘲諷道:“喲,你們看這三個人,倒是個山字筆架!”顯然是覺得海瑞應是有意輕慢自己,便拂袖而去了。
對此,海瑞給出了自己的道理。他講到,自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規定學官在學校見上官時應拜而不跪,以體現師道尊嚴。沒承想百年之後,士風日壞,學官們為了討好上級而無所不用其極,跪迎上官早已相習成風。海瑞的這一站卻成了官場之異類,自成官場的一股清流。
一下子,“海筆架”的名聲在官場上流傳開來。
不憚權貴到了四十五歲時,這位鬢角斑白的教諭被晉升為浙江淳安縣令。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剛接任縣令不久,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黨羽、江浙總督胡宗憲的兒子道經淳安, 隨帶大批人員和行李, 沿途作威作福, 對驛站的款待百般挑剔, 還多次凌辱驛丞。於是海瑞便立即命令衙役拘捕了這位公子,將其押解至衙門, 並沒收了他攜帶的大量現銀。
他在呈報總督胡宗憲的公文內聲稱:“以前胡總督巡視時, 命令路過的地方不許鋪張, 現在這個人行裝豪華, 一定不是胡公子。” 並派人報告胡宗憲。這讓胡宗憲哭笑不得,自知無法治罪於海瑞,吃了“啞巴虧”。
嘉靖三十九年(1560),嚴嵩另一同黨、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浙江,所到之同樣是飛揚跋扈,極盡奢侈浮誇之風。由於他掌握著朝廷的鹽運業務,是實打實的“肥差”。各地官員從自身利益出發,都好吃好喝的接待他,沒有絲毫怠慢。動輒就是幾千兩白銀的賄賂,只是為了讓鄢氏能夠“行個方便”。
然而剛正不阿的海縣令卻不吃這套,鄢懋卿的節使還沒到達淳安時,就接到海瑞給他寫的一封稟帖,稟帖中寫到:
“嚴州府淳安縣知縣海瑞謹案……臺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聽者皆雲:‘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與臺下頒行條約大悖戾。”
意思是說鄢懋卿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海瑞還在稟帖中嚴肅地指出:
“夫都院出理鹽政,我祖宗以來未之有,亦希闊事也。事出希闊,則疾苦者望車駕而赴訴,貪酷者望車駕而改心,百姓得希闊之遇焉可也。乃今府縣恐以不周致罪,極意買辦,裡甲憚於出才,怨口嗷嗷。百姓不沾希闊之恩,反苦希闊之費。”
意在點出鄢懋卿種種道貌岸然行徑的不合禮法。於是鄢氏自知無辯解餘地,只得繞道而去,自此對海瑞懷恨在心。海瑞的上司,嚴州府守令獲知此事後,先是想要責備海瑞的魯莽,後又回過神來,相形見絀的稱讚道:
“好了淳安百姓,難為汝!難為汝!”
不畏聖怒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當時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已經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逐漸怠慢朝政,不理政務。終日沉迷於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專心致志地齋戒修道。總督、巡撫等高官們算是等到了拍馬屁的好時機,正向為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來討皇帝的歡心。
此時,又是年逾半百的海瑞挺身而出。他不懼Regal,上疏痛斥朝政利弊,指出:作為一國之君,雖位凌人民之上,但不能只顧自己安樂長壽,而應該以萬民為念,聽取臣下的意見,為百姓謀福利。作為合格的君主,必須把關心民生疾苦作為第一要務,否則就是失職的,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治安疏》(注:俗稱《上皇帝疏》,或《萬言書》)。在這份奏疏中,海瑞說世宗皇帝就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 舉凡官吏貪汙、役重稅多、宮廷的揮霍無度和民間的盜匪橫行,皇帝本人都應該負直接責任。而奏疏中具有刺激性的一句話是:
“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就是說普天下的官員百姓, 很久以來就認為你是不正確的了。這基本上算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了,後果自然可想而知。世宗皇帝讀了海瑞的奏章,勃然大怒。
受諭還尊“海瑞罵皇帝”一事簡直是千古無出其右。正在世宗皇帝盛怒之下想要治罪於他的時候,宦官黃錦在旁邊說到:“這個人向來有傻名。聽說他在預備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該死,便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訣別,在朝廷聽候治罪。”
當時世宗雖已年花甲,而尚未完全昏聵,稍冷靜後,還要扔在地上的《治安疏》“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數月”。
後來,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世宗還是下了詔書,將海瑞下獄論死。與此同時,世宗甚至自己已不久於世,於是密諭內閣首輔徐階寫下了遺詔,令後繼皇帝在他賓天后,立即釋放海瑞,並加重用。
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載坖登基,立即遵從遺詔將海瑞“首出之獄”,不僅官復原職,還加重用。隆慶三年(1569),在徐階的推薦下,海瑞被任命為應天巡撫,登上了他為官生涯的最高峰。這一年,他已經五十六歲了。
作為歷史的共識,海瑞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無疑是明朝乃至整個古代官場上的清官典範。
然而,二哥看來,海瑞的一生雖始終秉持著自己內心的那份執著,但在表象上難免給人一種過於偏執和較真的感覺。主要原因在於,究其一生跌宕起伏的官場生涯,雖然屢次冒犯權威,甚至引得聖怒,但卻始終站在維護皇權利益的一方在行事。
一方面,他堅定地擁護著太祖皇帝所設立的“祖制”,以國為家,家國不分,確實做到了以天下太平為己任;另一方面,他不畏強權,給渾噩的明朝官場帶去一股清流,直面並揭露醜陋的官場惡習。
而無論以上哪一點,無疑都是廟堂之上的那位天子所願意看到的。可以說,正是因為海瑞將家國之利益當作為官的根本出發點,成為了執政者教化官場風氣最便捷有力武器。試問哪個皇帝會排斥一個為自家江山社稷嘔心瀝血的忠臣呢?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皇帝已經被指著鼻子罵了,但在冷靜思考過後,還是赦免了海瑞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