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3671606759

    謝邀。先說兩點看法:我沒直接聽外華人說過方言,缺乏切身體會,只能說點理解;此屬感性方面的反應。理性方面的常常可以一語中的,大家認同,而感性方面的,則具有豐富性,並常因人而異,想說清,或者獲得認同,很難。例如:味有百嗜,趣味無爭辯等就是。小品中如果是普通話夾雜方言,是兩種語言中夾雜造成的誤聽誤解或語言對比中的滑稽效果,惹人發笑。純粹的方言小品中,往往要懂和能感受方言中的趣味,才能惹人發笑。例如四川評書笑星李伯清,用川話說了一個女人羅嗦惹急男人的故事:男人說要出門,婆娘說帶傘,怕落雨,男人體會到婆娘的關心,回話知道了,有點感動。再過一會,婆娘又說,記得帶傘,男人有幾分不耐煩,心想,老子已經知道了,羅嗦!等到真要出門了,婆娘又說,記得帶傘。男的冒火了,罵道:你格老子吃多了,盡到唸,老子又不是不曉得(大意,似還有髒話)!說得這裡,鬨堂大笑。笑什麼呢,是男人的急樣,還是婆娘好心招罵的窘樣?四川人說話喜歡帶點“把子”,什麼是“把子”,各位自己理解,總之是帶點髒話。而帶點髒話,又未必是真罵人,有時還表示出關係的親密度。所以男人這樣說了,婆娘也不會生氣。但這樣的意思,換為北方話說,是不是真罵的意味就會有些,女人會不會生氣,我不是北方人,就不知道了。至於外華人說中國話,如說普通話甚至中國方言,說得很像,只會讓人驚歎:啊,說得真好!說帶點外華人腔的普通話,大家聽得多了,一聽就知道是外華人說的,也不至於發笑了,如笨口笨舌說方言,要麼是說得少,說得太不像,要麼是聽的人聽得少,沒聽過,會讓人產生滑稽感而發笑。這裡的笑點可能是跌破常態底線的笨拙。是一種意外的滑稽衝擊,而讓人忍俊不禁。打個比喻說,男人不做家務,有一天,忙不過來了,讓男人幫忙,男人洗菜拿菜的動作一看就不對,殺雞反被雞啄,淘米不知該如何淘,聰明的丈夫怎麼如此笨拙!女人會不會啞然失笑?!本人普通話一度極差,曾異地工作,先是說本地話,說慢點,人家勉強能聽懂,也沒人笑,畢竟不方便,又改說普通話,也沒人笑,漸漸的說得好些了。有一次開會,本人用普通話發言,說著說著,有的意思,用普通話表達不了,於是猛然冒出幾句方言,話一出口,就惹來鬨堂大笑。我想,這一定是由我的笨樣、窘樣,引來了大笑。不是所有的跌破常態底線的笨拙,都會惹人發笑,有時,只會讓人著急。為什麼此時的笨拙又會惹人發笑?原因可能在,貎似在你看來很容易,而他人卻出乎意料地表現出笨拙,會惹人發笑。這就叫有趣,那麼如再問,什麼是有趣,我只能說,別再窮追。這就是感性的豐富性,很難一語道破,待你自以為是的覺得道破了,放在另外的場合,又不見得對了。不過,我很贊成@王京徽的說法,這裡所有的笑,都沒有惡意,反而給人帶來愉悅。至於是否和文化錯位有關,外華人說方言,我之到外地說普通話中冒出方言,也許有點,畢竟說者與笑者文化背景有差異。而李伯清的評書帶來的笑,則恰恰是文化背景相同下的笑。如果覺得這樣說還不行,還要追問,那就請饒了我吧。理性需要的是冷峻和清晰,再追下去,那就是再好笑的也不好笑了,還是給我留點能笑的感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媽的茶話會歌詞,英文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