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urmm38195

    平行四邊形定則是數學科的一個定律。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就叫做平行四邊形定則(Parallelogram law)。定律解釋標量之間的運算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單位要一致, 但是,向量相加就要用特別的方法,因為被加的量既有一定數值,又有一定的方向,相加時兩者要同時考慮。在力學中經常遇到的向量有位移、力、速度、加速度、動量、衝量、力矩、角速度和角動量等。應該指出的是:合力表示的作用效果與 各個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一樣的。因此可以用 代替“和”的共同作用,但絕不能把 當成作用在物體上的第三個力。在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時,不能同時考慮合力與分力對物體的作用。有的人認為:“合力總比分力大”。我們可利用求合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透過作圖可看到,合力的大小是隨兩分力夾角而變化的,絕不能說“合力一定要比分力大”。 一個向量,只要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可以分解為兩個,或無窮個。但是向量的合成不同,兩個向量只能合成為一個向量。擴充套件資料發展歷史1586年,荷蘭的斯蒂文在《靜力學基礎》一書中最早提出力的分解與合成原理,並把這一原理(沒有明確表達出)應用到兩繩懸一重物、一繩在三處掛不同重物等場景中,解決了許多複雜問題。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物體的運動”的推論1、2中分別寫到:“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就將沿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運動,所用的時間和它分開受到這兩個力的作用而沿兩邊運動的時間相同”。牛頓憑藉敏銳的直覺,推斷出了運動和力的分解與合成所遵循的定則,但未作進一步的證明。幾乎與此同時,法國皮耶利·瓦里翁向巴黎科學院提交了由他獨立得出的諸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報告,但沒有表述清楚。1725年,瓦里翁在《新力學或靜力學》一書中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原理解決了各種具體靜力學問題,並初步提出了“力矩”概念,找出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原理與力矩的關係。他還把力的平行四邊形原理推廣到運動學的速度中去,認為靜力學只是動力學的特例。1726年,約翰·伯努利在寫給瓦里翁的信中提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原理可以用於靜力學。他用虛功原理分析在一個力學系統中力矩做功的問題,指出在任何力的平衡的情況下,無論這些力是直接地或是間接的用來支援相互平衡。丹尼爾·伯努利則在《力學原理的研究及力的分解與合成證明》一文中對瓦里翁提出兩點質疑:①力與速度在運用合成與分解時不應成正比;②在各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是不是具有獨立性。此後,法國的潘索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了數學證明並首先引入“剛體”、“力偶”等概念,進一步將靜力學用於剛體及機器結構的分析上。直到十九世紀乃至二十世紀初,包括拉普拉斯、茹可夫斯基等眾多力學家在內,都花了許多時間來對此進行爭論。如同慣性定律一樣,這是一條永遠無法用實驗完美證明的定則。只是隨著向量及其所遵循的運算定則的確立,力、位移、速度等被納入力的向量體系,以及運動的獨立性、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和物體在摩擦力下運動的動力機制被揭示,人們才從邏輯上接受了這一定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心繁星六一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