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趣旅行
-
2 # 桌面戰爭兵棋
(SS24是俄羅斯唯一服役過的導彈列車)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美蘇雙方開始激烈的軍備競賽,雙方都不遺餘力的大力開發經濟、政治、以及軍事力量。特別是核武器的開發更是提到了最優先的級別,核武器部隊的規模成長,核武器的投送攻擊距離等,都表示了國家的強大與攻擊性,隨時都能毀滅對方。
(導彈列車有著專用的導彈運載車廂)
而這其中導彈列車計劃就是其中的一項,蘇聯憑藉著自己巨大的國土縱深,以及完善的全國鐵路網,將洲際導彈搬上了列車,列車強大的載重能力,再加上鐵路網遠距離機動,可以實現了機動的洲際導彈,甚至將洲際導彈的核威懾力推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美國也開發了導彈列車——和平保衛者)
但是導彈列車真的有這麼好嗎,為什麼沒過多久,導彈列車就退出了世界歷史舞臺呢。特別是蘇聯軍方,對於導彈列車的計劃一會兒宣佈廢除,一會兒又宣佈重新戰備,折騰了好幾次,其實這個導彈列車整個計劃有關,因為它的整個功能性就處於一箇中間的尷尬地位,談論到隱蔽性,當然不如固定式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機動性也不如公路機動的洲際彈道,而且鐵路固定,並且成本也十分高昂。
(中國的東風41也有鐵路版本)
其次再加上因為導彈列車運輸發射的是洲際彈道導彈,不僅需要專用的導彈運載車廂,而且還需要在加固鐵軌上執行,所以導彈列車的行動路線其實也是加固的,這樣一來特殊的車廂外加特殊的線路,導彈列車的隱蔽性又大打折扣了,如果敵方的偵查衛星從國土上經過時,導彈列車被發現的概率很大。
(公路機動發射成為了現在陸基機動的主要方式)
最後導彈列車發射洲際導彈時衝擊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普通的鐵軌是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重量,光是一般的洲際導彈就是60噸往上走,在加上車廂的重量,發射時候的衝擊力總量非常大,不僅需要在路基加固的鐵路上執行,而且在鐵軌上發射時,都要選擇堅固的平行發射場坪發射,這樣一來導彈列車也不是在任何位置就能發射的了。
最後因為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越發的成熟,導彈列車計劃自然而然就下馬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陸基機動打擊力量都選擇了公路機動發射,導彈列車只能成為公路機動的補充,進一步的強化陸基核力量的二次反擊威懾力。
-
3 # 漩渦鳴人yy
有了更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去發展導彈列車呢?
今年國慶大閱兵的時候有一款武器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就是陸基發射的,可以在公路上面機動並且隨機發射的洲際導彈。
其實呢,洲際導彈用另外一種概念來講更加通俗易懂,也就是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發射都能夠達到全球任意一個地點,這個才是洲際彈道導彈真正的恐怖之處,也就是說我這個發射點無能位於哪裡,全世界任何一個目標都處於我的射程範圍之內,我想打哪就打哪!
也正是因為這種好處,所以在美蘇冷戰期間,雙方之間調查的一個重心就是這個國家有多少洲際導彈?洲際導彈又多位於哪裡,發射點位於哪裡!
可這樣也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必須要有專門的發射架洲際彈道導彈可不是簡單的發射那種戰術導彈需要的發射架很小,他的各種各樣的技術引數以及所需要填裝的燃料這些東西都不是一輛簡單的公路汽車能夠滿足的,因此前蘇聯關於自己這種機動的洲際彈道導彈的運載工具在不停地篩選的情況之下選擇了火車。
選擇火車前蘇聯是有底氣的,因為前蘇聯本身就是一個依靠的鐵路進行激動的一個國家,前蘇聯國土面積廣茂,所以他的物資運輸需要依靠的是鐵路,因為公路的情況實在是太過於糟糕,詳情可以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陷入俄羅斯沼澤的納粹德國軍隊。
在經過研究以後,前蘇聯終於研發出了導彈軌道列車,這種軌道列車其實就是以普通的前蘇聯的客列進行包裝,每一輛火車後面都會攜帶著三個以上的車皮,臺用來裝載發射儀器,一臺用來裝載導彈,另外一臺就是用來給發射的士兵休息用。
這些導彈列車會定時的並且不固定的在前蘇聯的鐵路進行機動,由於火車它的運載能力負擔得起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所需要的那種噸位,所以這種軌道列車一直沿用了好些年,直到俄羅斯研究出了白楊系列,公路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
鐵路就算再怎麼隱蔽,就算再怎麼隨機,但是鐵路網它是固定的,美中國人可以調查的鐵路網,然後由此推測出你的軌道列車究竟到哪個地方,不要覺得驚訝,是在戰爭時期通過間諜等情報機構是可以搞出來這麼一套流程的,也就是說,這種發射仍然還是存在被敵人打斷的可能性,因此前蘇聯搞出變態的白楊m系列公路機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
公路機動發射離鐵路機動發射更加具有隱蔽性,所以軌道列車也就慢慢的被淘汰掉。
-
4 # 優己
這個主要是因為容易暴露!在現代間諜衛星的高清拍攝之下,導彈列車很容易被暴露,這反而起不到二次核反擊的作用了。
區別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除了部分是穿山隧道之外,大部分的鐵路是暴露在露天情況下的,這使得導彈列車非常難以隱蔽其中,一旦被間諜衛星跟蹤,那麼就很可能會遭到先發制人打擊。
其次,導彈技術的提升使得導彈列車不再有優勢。在早期,由於採用液體發射技術,這使得洲際導彈的重量大都在150噸以上,部分甚至達到290~350噸,中導也有60~100噸左右,這種重量的導彈很難通過路基去運輸,鐵路運輸的優勢就會很明顯。但是呢,隨著固體導彈技術的提升,現在的導彈整體重量被壓縮到了100噸以內,中導甚至只有25~30噸左右,這種程度的導彈使用我們的土方車就能夠拉得動了,自然不需要軌道運輸了
第三點,中國的高速路基運輸能力的提升也是我們有底線做其他選擇的主因。我們國內,高速公路國道里程累計公里數已經上升到全球首位,甚至超過了美國了。這使我們採用公路運輸會比鐵路運輸便捷得多。
-
5 # 鐵桿軍迷
從前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製造了很多應對美國等一些國家威脅的武器,其中就有導彈列車計劃,這項計劃從提出到設計出來後,讓美國極為重視,讓導彈與列車相結合,利用列車的優勢和導彈的威力,讓外界給予了它“死亡列車”的稱號。可是最近在俄羅斯的軍備計劃裡導彈列車被去掉了,同時也讓西方一些國家鬆了一口氣,這款武器的威懾力十足,那麼導彈列車卻為何慘遭下馬?有軍事專家稱:在導彈列車行駛上這一條件太限制。
早在前蘇聯時期導彈列車計劃就被提出並具體實施了,這款武器就是通過對列車進行改裝,搭配上導彈,這和導彈發射車的原理一樣只是把運輸載具換成了列車,隨後美國總統布什在美俄條約裡明確要求銷燬這些列車,這個裝備自此銷聲匿跡,隨後俄羅斯又重啟了這個計劃,到如今這項計劃的下馬,那麼導彈列車到底有什麼優點和缺點讓它的命運如此起起伏伏呢?
迄今為止全世界只有蘇聯/俄羅斯曾經裝備過被稱為“末日快車”的導彈列車,那就是大名鼎鼎的SS24“手術刀”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在1985年開始部署,按照美俄核裁軍協議在2005年全部退役了。時隔多年之後,中國和俄羅斯的新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都推出了鐵路機動的型號,一度銷聲匿跡的導彈列車有望再次披掛上陣重出江湖。
俄羅斯的SS24是唯一服役過的導彈列車
為了提高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俄中國人率先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從最初的地下井固定部署發展為機動部署,而機動部署又分為公路機動和鐵路機動兩種模式。前者主要包括SS25“白楊”、SS27“白楊M”、SS29“亞爾斯”等等,後者的唯一代表就只有SS24“手術刀”。根據俄羅斯的自身條件而言,鐵路機動的導彈列車比起公路機動的一體化導彈發射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俄羅斯公路機動洲際導彈可靠性堪憂
這是由於俄羅斯的絕大部分國土都屬於高緯度的嚴寒地區,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薄弱,至今都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因此一體化導彈發射車都要求具備良好的越野機動能力,從而導致底盤較高、重心不穩,在複雜路況高速行駛中容易發生傾覆事故,更重要的是無法實施遠端快速轉移(通常只能在保障基地附近幾十公里範圍內活動)。隨著現代衛星偵察能力的日趨完備,俄軍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行蹤很容易被對手提前掌握。
SS24具備良好的隱蔽性和機動性
相比之下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偽裝效果、機動能力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一列導彈列車可以部署3枚SS24,偽裝成普通貨運列車,從外觀上幾乎無法進行有效識別,一天時間就能夠機動上千公里,要想對其進行持續準確地識別跟蹤,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美蘇對抗時期,蘇聯威力巨大的導彈列車一直都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美國也跟風研製了“和平保衛者”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只不過尚未服役就中途下馬了。
美國的和平保衛者鐵路機動洲際導彈
導彈列車相當於一艘在陸上行駛的小型戰略核潛艇,其維持費用無疑是極其高昂的,90年代之後俄羅斯面臨嚴重的不景氣,要伺候這些吞金巨獸實在是力不從心。另一方面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的主要配套廠商也早已樹倒猢猻散,大多流落到了其他的加盟共和國,有的甚至不復存在了,後勤保障也存在諸多問題。再加上美國也趁機通過核裁軍談判要求俄羅斯優先裁減導彈列車,最終導致“一代妖刀”SS24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的東風41也有鐵路機動版本
逐漸恢復了元氣的俄羅斯,在2014年又提出了研製新一代“巴爾古津河”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計劃,但是能否克服上述困難順利推進還有待觀察。中國的國情和俄羅斯有所差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和良好完備的地下洞庫,使得我軍的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擁有極佳的隱蔽性和機動性,對鐵路機動能力並不十分迫切。出於戰略威懾手段多樣化的需要,中國也為東風41開發了鐵路機動版本,作為公路機動版本的補充,進一步強化我軍陸基核力量的二次反擊威懾力。
首先導彈列車裝備的大多是大口徑的洲際導彈,列車的底盤都是經過改裝的,這對於列車行駛的鐵路等方面要求比較高,敵方可以通過對鐵路打擊等的方式,可以限制導彈列車的行動,這時列車的機動性就會受到限制。同時列車的防空裝備很少,在面對敵方的導彈或者敵機攻擊是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如果列車被摧毀,加上列車上的導彈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導彈列車並不完美也有自己的缺點。
和導彈列車對比,也有很多好的選擇比如潛艇發射導彈,如果可以克服自身的缺點,那麼導彈列車會是一個讓別國忌憚的武器。
-
6 # 世界人文通史
對於手頭上並不寬裕的俄羅斯而言,重啟蘇聯時代的導彈列車計劃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預算。俄羅斯國防部為了把有限的財政預算投入給公路機動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被迫中止了新一代導彈列車的研製計劃。那麼,這個導彈列車計劃究竟是什麼呢?
蘇聯(俄羅斯)地廣人稀,在其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有大量的無人區,非常利於火車隱蔽和分散,所以使用鐵路機動的導彈列車比起使用公路機動的導彈發射車更加可靠和有效。
在美、蘇冷戰時期,威力巨大而且難以摧毀的導彈列車一直都是美國軍隊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追上蘇聯的腳步,美國也跟風偷偷研製了所謂的“和平保衛者”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只不過尚未服役就下馬了,其中可能跟蘇聯解體有關。
而俄羅斯後來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導彈列車,但使用起來也困難重重。由於蘇聯時代的導彈列車都是在烏克蘭境內的武器廠建造的,所以後來的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量武備力量,但在很長時間裡都無法自己維護和生產新的導彈列車。
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時代,俄羅斯在美國政府的忽悠下籤署了美俄烏核裁協議,將蘇聯留下的SS24“手術刀”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全部退役了,此舉無異於是自廢武功。
-
7 # 榮華之武器堂
1983年8月,蘇聯政府作出決議,命令南方設計局研製代號PT-23УТТХ的導彈系統,並明確要求效能不能比美國正在研製的“和平衛士”差。經過近20年的工作,擁有10個分導彈頭的三級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導彈PT-23УТТХ研製成功並列入裝備。具體型號有
鐵路機動發射型:1980年6月完成草圖設計,1985年2月27日-1987年12月22日進行了飛行試驗。共發射32次,進行了18次壽命試驗和運輸試驗,總機動里程40萬千米。1987年10月20日第一個導彈團進入戰鬥值勤,1989年列入裝備。
單發井下發射型:1990年列入裝備,1988年8月19日第一個導彈團在別勒沃馬伊斯克郊區進入戰鬥值勤,共部署56枚。
導彈在烏克蘭的巴夫羅斯克機械廠(即南方機械製造廠生產聯合體)生產,共生產了200枚。該導彈的地面機動發射型“處女地-2”沒有列入裝備,但為此研製了重量140噸的發射裝置:功率1200馬力的МАЗ-7906發射車和功率1500馬力的МАЗ-7907發射車。
1-整流罩前錐殼;2-頭部整流罩;3-彈頭;4-分導級;5-三級過渡段;6-三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7-二級過渡段;8-二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9-二級主發動機的延伸噴管;10-一級過渡段;11-一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12-一級尾段;13-固體燃氣發生器;14-運輸發射筒
導彈各級結構佈局基本一致。發動機殼體採用全纖維纏繞的複合材料結構,發動機中央固定噴管區域性潛入燃燒室。一級主發動機使用轉動控制噴管,顯著提高了導彈在飛行中的控制效能,還採取了一些提高導彈抗核固能力的措施。二級和三級發動機噴管可以在飛行中延伸。鐵路機動型的一級和二級表面沒有多功能塗層,氣動整流罩也稍有不同。
不間斷工作的制導系統採用高效能彈載計算機,有兩套(彈上和地面)抗輻射電子元件的指揮儀表系統(鐵路機動型只有一套,沒有地面陀螺儀),此外還採取了防止核效應破壞的結構與防護措施。制導系統可以保證導彈自動進行射前準備和發射,射前有效更換攻擊目標,控制導彈飛行,保證給定的高命中精度和進行地面檢測。地面陀螺儀可與彈載陀螺穩定平臺儀器用於導彈的瞄準。
РТ-23 УТТХ導彈第一級
導彈藉助固體燃氣發生器從運輸發射筒發射導彈,飛行中間分離依靠導爆索和固體晚期發生期。飛行控制在一級飛行期間靠擺動主發動機噴管,在二、三級飛行期間靠戰鬥級的偏擺,以及部分利用安裝在整流罩上的氣動舵。
導彈最大射程10000-11000千米,攜帶10枚33-5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彈長23.3米,最大彈體直徑2.4米,發射重量104.5噸,投擲重量4.05噸,命中精度500-700米。
РТ-23 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系統
雖說該型導彈有兩種型號,但名氣最大、人們熟知的往往只是鐵路機動型號,“恐怖的核導彈列車”幾乎成了這型導彈的代名詞。實際上美國最初在50年代末期提出過把“民兵”I型導彈部署在火車上的方案,不過由於之後戰略思想的變化以及海基核力量的明顯優勢,最終沒有實現。1985年,美國有計劃為MX洲際導彈實施鐵路機動發射並在1989年7月進行了試驗,之後由於蘇聯解體,試驗也在1991年停止。而蘇聯最早的嘗試是P-12中程導彈的鐵路機動型,計劃由20節車廂組成,其中6節既是導彈運輸工具也是導彈發射架。不過由於系統複雜性和導彈發射準備時間過長等一些列原因在1962年終止了設計。因而,PT-23УТТХ這型導彈也就成了世界上唯一一種從火車上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
吊裝РТ-23 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根據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的備忘錄,到1990年9月1日蘇聯部署了33具鐵路機動發射裝置的PT-23УТТХ導彈,1997年則為36具。此外有10具並未部署,其中9具在普列謝茨克靶場用於試驗。所有這些發射裝置屬於3個由3-4個導彈團組成的導彈師。每個導彈團的1個標準配置鐵路列車帶有3個發射裝置。每個導彈師擁有1-2個起防護作用的固定式鋼筋混泥土建築,長46.2米、寬9.2米和高10.4米。導彈師分別在下列區域:科斯特羅馬(即近衛導彈第10師,4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兩個固定建築物)、別爾什金(捷爾諾波爾斯克-柏林導彈師,即導彈第52師,3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一個固定建築物)、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格拉德科耶村(維也納導彈師即近衛導彈第36師,4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一個固定建築物)。
導彈列車載重120噸,車廂長23.8米、高5米、寬3米,列車最大執行速度120千米/小時。整個列車共有20節車廂,包括牽引單元、指揮通訊單元、生活單元、保障單元和3組相互獨立的發射單元組成。牽引單元包括3臺內燃機車;指揮通訊單元由指揮車、通訊車和電源車組成;生活單元由餐車、儲藏車、和2輛生活車組成;保障單元為1輛能源車;每個發射單元包括1輛發射車、1輛控制車和1輛輔助車,導彈位於發射車車廂尾部。
待命的РТ-23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與之前的導彈機動方式相比,鐵路機動有著自己的特點
-機動能力強:一般執行速度可以達到100千米/小時,滿載狀態的發射列車一晝夜可以機動上千千米,機動範圍較大。
-隱蔽性強,生存能力高:導彈發射列車採用與普通列車相似的特徵,與民用列車很難區別,這是最有效的偽裝。鐵路發射車載重量大,便於進行偽裝、加固及抗電磁干擾設計。
-反應速度快:發射列車高度整合,各作戰要素有機融為一體,作戰部隊戰備轉換速度快。
-全天候:可以做到全天候值班,一般可以攜帶4-6枚導彈。必要時還可以加長使之攜彈量相當於1艘核潛艇。
當然由於鐵路、橋樑和隧道是戰時敵方的破壞重點,有可能難以實現放大範圍機動;另外研製、維護和更新費用高。
РТ-23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蘇聯解體後,改型導彈繼續在俄羅斯戰略火箭軍服役。1995年俄羅斯戰略火箭軍有46部改型導彈發射裝置,攜帶460枚核彈頭。2001年6月1日,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從軍種改為兵種,該型導彈裝備數量也在2002年變為36部。2005年8月12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將全部PT-23 УТТХ鐵路機動型導彈都退出了戰鬥序列並銷燬了全部導彈,僅殘留了部分地面設施。
-
8 # 油膩大叔8069
導彈列車不過核武補充,導彈列車價效比並不是很高,鐵路電氣化不利導彈列車發射,但是製造核恐怖就很大,不利國家形象和發展,傳統發射車可以改裝輪轂在鐵路上行走,製造導彈列車的緊迫是沒有。
-
9 # 天命之年123
沒必要,中國公路網發達 ,超過十公里長的高速公路隧道不少,一兩公里長的隧道無雙。盾構機數量佔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犯愁的是開工不足。
-
10 # 軍武文齋
導彈列車的意義在哪?實際打擊意義並不大,效果也不如海基好。這東西重點就在於核威懾,導彈列車擺在那,有個洲際導彈在那,這東西就是給人看的。要知道一個問題,核武器,就是給人看的,而不是隨隨便便打出去用的。
幾個原因加在一起,俄羅斯的導彈列車也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即便如此,俄羅斯也沒說以後不研製導彈列車了,只是說終止,把有限資金投入到其他專案。年初那會兒,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說,俄羅斯不太可能去重啟這個巴爾古津河計劃。導彈列車屬於專門給人看的武器,目前的情況就是,沒有就沒有吧。
回覆列表
但是,移動的目標不一定是安全的目標,衛星成像技術的進步可能會使這種想法變得更難。根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依賴於可通過影象看到的道路或鐵路線的移動系統有效地縮小了目標區域,並可能降低阻擋移動系統所需的導彈數量。” 換句話說,專業人士可以識別核武器的存放位置,從火車的速度計算出它們的位置,然後沿著可能的軌道轟炸。
核鐵路概念不是一個新想法。這個想法類似於美國空軍1986年提出的一種可能的方式,用於發射維持和平的洲際彈道導彈,在計劃的美國系統中,每列25列火車將配備兩枚導彈,發射車負責升空射擊,一輛火車裝有燃料,另一輛將儲存維修裝置,另一輛將專門用於裝備一支全副武裝的安全小組。發射器將被儲存在硬化的防空洞中,在發出警報時,火車將通過鐵路網路鋪開。
經過四年的努力,最終設計於1990年完成,但該專案於1991年被取消。目前處於警戒狀態的美國Minuteman III導彈自1970年代起就一直儲存在發射設施中,該裝置已經老化,需要設計替代品,這是使洲際彈道導彈保持警惕的新方法,鐵路能成為美國的選擇嗎?
可能不會,因為俄羅斯仍然是唯一一個可以發射足夠多的核彈頭到美國的國家,擁有足夠多的衛星,並且可以進行打擊核彈列車所需的精準計算,此外,美國鐵路系統無法按計劃在合理的範圍內執行,根據2014年的報告,鐵路移動發射系統的價格需要300億美元。
即使俄羅斯的計劃現在無法實施的,但考慮到兩國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俄羅斯正在現代化其核態勢這一事實,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新的國防白皮書,該白皮書將北約確定為對俄羅斯安全的主要威脅,並主張使用核武器來抵抗任何威脅俄羅斯生存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