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清影視
-
2 # 曼珠沙華_149020880
《奪命感應》警官約翰·荷伯斯新近逮捕了一名殺人犯里斯,此人除了在電刑前說了幾句奇怪的語言跟留下了一則暗語,並無特別之處。然而荷伯斯很快發現里斯的暗語指向一名三十年前自殺的警察羅伯·米拉諾。與此同時,幾起連鎖殺人案接連發生,兇手的手段如出一轍,更令人驚異的是每次的受害者即是上一樁兇案的嫌兇。荷伯斯拜訪了羅伯之女格瑞坦,對方勸誡荷伯斯放棄調查。里斯的留言終被破譯,原來他用敘利亞的古語言向荷伯斯發出威脅,而荷伯斯的堅持有了進一步的收穫,他發現羅伯與近期幾宗兇案的死者可能皆出自名為“阿薩索”的惡靈之手,阿薩索可以隨意依附人體作惡,荷伯斯的緝兇之路因此而困難重重。這場人與惡靈之戰,究竟如何收場?影片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多年前看過,我只把它當作探討正義、邪惡、親情的電影。現在卻有更多思考。 不同人種之間有膚色、語言、習俗、高矮、胖瘦諸種不同,單憑這些外在,你沒辦法判斷他們的為人。人類唯一的共同點只有人性,善良、邪惡、快樂、嫉妒、仇恨、寬容、殘忍、冷酷會在每個人身上體現,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世界上沒什麼好人或者壞人,只有好事和壞事,最終決定他們到底被視為好人還是壞人,取決於做事的時機和動機。在某人成為眾矢之的後去傷害TA,那叫為民除害,可是在其眾望所歸的時候傷害TA,那叫與民為敵。這是時機。至於動機,誰又說得準呢?徐賁不是有篇文章討論美國司法制度公認的“壞種”麼?所有人都是性本善太絕對了,所有人都是性本惡也太絕對了,或許說一部分人性本善、性本惡,才有些道理。影片裡的兩大男主角是正義的警察和不斷轉移的惡靈,在電影中邪惡打敗了正義,然而這部電影絕沒有止步於正義與邪惡之間的較量,還在探討為什麼邪惡才是最終的勝者。在影片的後面有這麼一段,Hobbes要離開Gretta Milano住處的時候,叫醒侄兒Sam,說“不管人們將來怎麼評論我,或者我做了什麼,你必須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因為我愛你,你知道嗎?”面對生死離別,如果劇情正常,侄兒會捨不得,哭著求他不要走、或者傷感地摟著他,可是Sam沒有,他只是說“我要接著睡了,等我醒來,我希望一切都好起來。”(I"m gonna go back to sleep...and when I wake up.everything is gonna be just the way it was.)這是點睛之筆。
回覆列表
是一部丹澤爾華盛頓早年的影片,個人覺得挺經典的,該片是要表達對生命意義的反思以及正義對邪惡永續之爭的一個正能量電影。影片非常引人入勝,步步都出人意料。直到影片最後,才發現那個從頭至尾的親切的敘述者原來是惡靈,立刻感覺內心惡寒~~ 雖然片內宗教信仰戲份較多,對此我本人是不信有什麼惡靈的。
每一個丹澤爾·華盛頓演出的角色我都很喜歡,比如《怒火救援》以及最近上映的《伸冤人2》。他在《奪命感應》所扮演的警察。他把一身凜然正氣,卻又平易近人,有喜有悲的神探演藝的活靈活現的,愛死他了。希望他再出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