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謎石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

    從《詠鵝》到《討武檄文》,這些至今被人傳誦的佳句都出自一位唐人才子之筆,他就是駱賓王。

    位列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除了以詩文著名以外,在政治上也有特別的地位。

    駱賓王詩文俱佳,與古代眾多文人一樣形容落魄,常常和賭徒在一起混日子。直到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末期,才做了個小小的主簿,掌管文書。又因為扯上官司,還被降了職,乾脆辭官不做了。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翻身的機會——跟隨徐敬業反叛武則天。徐敬業軍中所有重要的文書、檄文都他寫的,其中就有最為著名的《討武檄文》。

    檄文中大罵武則天是迷惑君主的妖狐,也就是把武則天比作毀滅商紂王的妲己,而武則天看了如此狠戾之辭,卻是不氣反喜,竟然責備起臣僚們不用心,居然失去了這樣一個人才。

    徐敬業是唐初著名開國軍事家李勣的孫子。李勣本名徐勣,因戰功顯赫被李世民賜國姓李,也就是隋唐小說中的那位徐茂公。徐敬業在揚州起事,聚集了十萬之眾,開始有些聲勢,可惜他並沒有爺爺的軍事才幹,因戰略失誤被武則天派出的大將李孝逸率領三十萬大軍擊敗。徐敬業全軍覆沒,打算帶著家眷向逃亡高麗。中途,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砍下徐敬業和其弟徐敬猷,以及駱賓王的首級向官軍投降。

    駱賓王與徐敬業一同被殺,這只是《資治通鑑》的記載,在其他書籍當中又有不同記錄,對駱賓王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如,《舊唐書》沒有提到駱賓王在兵敗後的下落。《新唐書》則說:

    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

    唐代筆記《朝野僉載》說:

    賓王后與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而死。

    投江而死,這聽起來就比較可疑了,戰亂之時投入江中,死沒死很難說。

    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詩》記載的一篇詩話故事中,對徐敬業、駱賓王同時被部將所殺也給出了另一個解釋。在混戰之中,死者數萬,徐敬業和駱賓王在亂軍之中,不知所蹤,武則天這邊的統帥怕找不到叛變元兇沒法交代,乾脆找了兩個長得類似徐、駱的叛軍士兵頂缸,把兩個人腦袋砍下,往盒子裡一裝獻往長安請武則天過目。因為,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掌握DNA技術,所以也就認了。徐、駱二人從此隱身江湖。

    後來,著名詩人宋之問有一次到杭州靈隱寺遊玩,賞月。吟誦出一句“鷲嶺鬱巖嶢,龍宮隱寂寥”,就再也想不出後面的句子。不覺間,走到一位老僧的禪房,老僧問他:少年你在做什麼?宋之問說了自己詩思枯竭。

    老僧便隨後幫他續完了全詩:

    “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宋之問驚歎不已。

    原來,此老僧就是隱居在靈隱寺的駱賓王。當時,這裡的人也知道他的身份,卻因為他本是為了李家恢復江山才落難,對這樣的忠臣義士人們都非常樂意保護,所以無人“舉報”。後來,駱賓王在靈隱寺活到90多歲才去世。從靈隱寺之名到“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這樣的詩句,更是或多或少地暗示駱賓王已然成佛。

    雖然筆記小說和詩話的記載都有強的民間傳說色彩,不可確信,但這也恰恰說明正因駱賓王下落成謎,才會引出各種不同的故事。從情感上講,古人也更願意把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神化。

    到了明代小說《綠牡丹》,其中也有駱賓王隱居為僧的情節,更藉此敷衍出一篇忠孝俠義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想當法醫的女孩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