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為什麼還統一不了三國呢

34
回覆列表
  • 1 # 山谷大師

    諸葛亮,蜀漢丞相,劉備的軍師,向來被稱為智慧的化身。自古以來都備受推崇,在許多史書中都被稱為三國第一軍事家,政治家。但是,諸葛亮受劉備託孤之重,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終於未能恢復漢室,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五丈原。

    究其原因,一是國力弱小,地土狹窄,整個蜀國的版圖僅僅佔據西南一州之地,即是蜀國和東吳聯合起來,也達不到魏國的勢力。本來荊州漢上九郡是西蜀臂膀,一旦丟失,又遭夷陵之敗,元氣大傷,加之部分州郡反叛,又使本來疲弊的國度猶如雪上加霜。諸葛亮勵精圖治,休養生息,蜀國或有起色,然而,諸葛亮每次北伐以舉國之力才組織起“步卒數萬,長驅岐山。”看來兵力也不足,相比較,魏國僅在西線就部署了二十萬大軍。

    二是戰略構想在實戰中的錯位。統一天下,必須集中優勢兵力,使敵方分散兵力,以實現各個擊破的目的,計劃一路出秦川,一路出荊州,可惜沒有很好的貫徹既定的戰略方針,且因關羽之死,與東吳的戰略伙伴關係基本解體,表面遵守共同進攻魏國的綱領協定,實際上各打小算盤,結果每次出征,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其三是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國家財力不足。由於連年戰爭,國庫虧虛,全中國人口只有九十萬,養活蜀國集團困難重重,到後期胸懷韜略的諸葛亮竟然似乎忘記了人才的培養和延纜,導致蜀國後繼乏人的局面,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四是天時。有蒼天助曹不助漢之說,諸葛亮在上方谷與司馬懿決戰,幾乎讓司馬懿斃命,正當司馬懿葬身大火,誰料天降大雨,澆滅上方谷大火,使司馬懿絕處逢生,諸葛亮功敗垂成,英雄垂淚,諸葛亮不得不嘆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五是諸葛亮太過謹慎。當初大將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直取洛陽。如果出其不意,直搗敵營,可能有不可思議的效果,可惜諸葛亮一生謹慎,沒有采納。

    諸葛亮雖然沒有統一三國,但是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永不言棄的精神為後世所敬仰,他依然還是一位受人們崇敬的軍事家,政治家。

  • 2 # 0度觀

    諸葛亮無疑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但是放在三國一個群雄崛起人才層出不窮的時代裡面想要統一三國也不少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仗拼的就是人口,0度君查了一下資料;魏國有103萬戶,443萬人,蜀國28萬戶,94萬人,吳國52.3萬戶,230萬人。

    對比來看蜀中國人口最少,因而實力兵力也最少。加之夷陵之戰蜀國元氣大傷,死傷五萬人馬。更是從巔峰掉下來了。

    二、地理優勢上處於劣勢

    三、蜀中國人才凋零

    諸葛亮北伐時能用的人才不多了,五虎上將中的關羽被東吳所殺,張飛被部下殺了帶著頭顱投靠東吳,漢中之戰第二年黃忠就病死了,馬超也在222年病死,就剩下趙雲了

    後來張飛兒子張苞在跟諸葛亮二次北伐時墮馬頭部受傷,送回成都養傷時不久就死了,諸葛亮不太喜歡魏延,馬謖因為失街亭被軍法處置。最後只培養了個姜維。

    234年諸葛亮去世,北伐的大業也就交給姜維了,然而蜀國國力本來就弱於魏吳兩國,又因連年征伐本來耗盡了國力,蜀國在三國中最先滅亡的。

  • 3 # 幽默歷史小王子課堂

    首先宣告一點,諸葛亮是人不是神,還有一統三國需要大量的將領軍隊和糧草的充足,這些在諸葛亮執政時期都不具備,古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蜀國當時都不佔優勢,諸葛亮在有本事,沒有足夠的本錢怎嗎一統三國呢,接下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一統三國需要的"本錢":

    軍事本錢簡單來說就是有優良的士兵和作戰勇猛的大將:

    軍隊數量:大約只有精兵15萬,兵力只有曹軍的三分之一不到,諸葛亮想要統一三國還需要百萬精兵,人是要吃糧食的,蜀國所處地區本來是就是糧草短缺之地,不可能再養百萬精兵,百姓數量有限,沒有那麼多的青壯年能夠參軍。

    將領情況:諸葛亮執政時期五虎將只剩下了馬超,趙雲,能征善戰的武將還有張苞,關興,王平和廖化.而他的主要對手魏國,人才輩出,並不缺乏這樣的猛將,加上司馬懿的存在,在這方面諸葛亮也沒有足夠的本錢.

    國家治理本錢:

    人和:蜀國內部分為荊州派系和益州派系,這兩派人誰也不服誰,諸葛亮只能夠把這兩派人能成平衡狀態,並不能發揮出這兩派全部的力量去幫助他北伐,後方彈劾很常見的情況下,諸葛亮在厲害也沒有辦法,本錢還不足.

    後備糧草儲存本錢:

    蜀國所處地區,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飯,每次北伐需要準備很長時間的糧草,戰備不足的情況下無論是大魏國還是吳國都沒有希望獲得勝利.

    總上所述,諸葛亮根本沒有足夠強大或者充足的本錢去討伐魏國和吳國,他個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一統三國。

  • 4 # 過去即歷史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來形容諸葛亮再恰當不過了;總感覺諸葛亮有點逆歷史潮流而動。歷史大勢,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東漢末年,鎮壓了張角起義,卻導致地方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這導致東漢中央權威的急劇喪失;地方有了武裝,就有了資本,就可以大打出手。隨時可以把東漢中央踢到一邊。

    因為地方割據,就有了叢林法則,經過一輪大洗牌,幾個較大的軍閥出現,就是魏蜀吳三國。

    這就跟後來唐亡於藩鎮割據,也是許多節度使各地為王,唐亡後同樣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時代,才統一於宋;

    在後來的明滅元,清滅明,都實現了無縫對接;地方沒有什麼割據勢力需要攻克,滅掉中央政權就可以統一了;不想東漢跟唐朝,地方的割據局面,改朝換代必然經歷分裂階段。

    劉備、諸葛亮沒完成統一;還是佔據的位置不行;只擁有一個四川盆地是個上好位置,其他的除了山還是山。這就決定蜀國的經濟實力一定弱於曹魏,養的兵也有限;諸葛亮軍事才能厲害,如果曹魏軍事上沒人才,諸葛亮是有希望滅掉曹魏的;可偏偏遇上了旗鼓相當的司馬懿,二人用兵神出鬼沒,互有勝負;這時候比拼的就是魏國和蜀國的“內力”,誰強大,誰就能笑到最後。蜀國的實力明顯弱於魏國,諸葛亮的統一願望終將淪為“水中月”;

    東漢氣數已盡,諸葛亮會看天象,能掐會算;他不可能看不出來;之所以一生在聲稱匡扶漢室,其實就是個幌子,是跟劉備心照不宣達成的默契。

  • 5 # 諸葛玄策

    三國曆史上第一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為什麼統一不了三國?我認為有幾大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所以荊州一失關羽被斬,蜀國國運急轉急下!實力倍減!失去了跟曹魏政權平等逐鹿的實力!變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力懸殊一下子拉開了!這成為後續諸葛亮難以一統天下首要的原因!

    其三,諸葛亮用人方針導致後期蜀漢無良將。

    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基本上掌控了蜀漢所有軍政大權,在休養生息幾年後陸續開始了六次北伐。但因為軍無良將屢屢受挫,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卻用一個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去守關乎蜀軍生死存亡的據點——街亭,致使街亭大敗諸葛亮無奈退回巴蜀。

    總結:諸葛亮即使神機妙算,滿腹韜略,奈何人不勝天!就像水鏡先生在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時所說的:諸葛孔明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在天下大勢面前所謂的英雄豪傑,世外高人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碾碎!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6 # 軍哥歡樂多

    諸葛亮是一代忠臣名土,足智多謀,深謀遠慮,料事如神,豐功偉績,世人公認,但不能一統,原因有四:

    一、地利不佳:在魏蜀吳三國中,以蜀國疆域最為狹小,地勢險惡。丟掉荊州之後,蜀國就只有一個益州,經濟發展不起來。山川眾多,道路崎嶇,行軍運糧都極不方便。

    二、內部矛盾: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三股勢力不能融合,在劉備即將去世時,其實並不是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而且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兩個人。劉備這麼做,就是為了平衡二人的權力。但是隨著局勢的發展,諸葛亮和李嚴逐漸開始水火不容。認真的說,這不是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兩大集團內鬥的問題,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自然成了荊州集團的代表,而李嚴是東州集團的代表。尤其是在荊州已經丟失的情況下,荊州集團客居在西川地區,掌握權力就更加重要。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李嚴提出了很多過分的條件,這讓諸葛亮非常惱火。在爭奪權利的鬥爭中李嚴失敗被貶白帝城,但深層次的問題一直不能解決,

    四、人才儲備不足:蜀中無大將,蜀國內部人才缺少,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內外部人才,並錯用關羽和錯用馬謖,後期文臣武將相繼死去,內廷缺少良臣監管,導致宦官勢力抬頭。外部,劉備、劉璋手下的舊部相繼死去,沒有好的將領可以使用,以至於最後,姜維一人獨守劍閣,鄧艾偷渡陰平,成都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將出戰。

  • 7 # 長大方知真中堂

    首先,諸葛亮是不是三國曆史上第一牛人姑且不論,其次就以蜀國的綜合國力來看跟本不是魏國的對手,無論出現怎樣的牛人都很難率領蜀國統一三國。

    三國演義只是後人根據歷史加工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史書。為了尊劉貶曹,已經把諸葛亮描繪成了神,而不是一個人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三顧茅廬之後,擔任劉備集團的軍師,在此期間,數次出使東吳,對蜀吳聯盟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擔任蜀漢丞相,一直到北伐在五丈原去世,可以說為蜀漢鞠躬盡瘁。是值得人敬重的,但正史中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中那麼無所不能,也有著自己的缺點。

    三國中很多家喻戶曉的故事其實跟諸葛亮跟本沒有關係,作者羅貫中卻把這些事硬生生的放在了諸葛亮的身上,例如草船借箭,借東風。還有另一個方面,諸葛亮在內政上的才能遠高於他的軍事才能,這一點從第一次北伐就可以看出,在一場不大的戰役中諸葛亮就疲於應對,很難想象如果戰爭更大會如何。

    諸葛亮性格上也有問題,第一次北伐中,重鎮街亭的防守任務固執的非要交給馬謖,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如果街亭交給馬謖的副將王平會怎樣呢,王平可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呀!軍事才能毫無疑問)。還有,為什麼不能試用一下魏延的奇襲策略呢(子午谷奇謀就一定不行嗎)?

    諸葛亮本著對蜀國的忠心,很多事親力親為,這本是件好事,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種做法也很危險,他並沒有為蜀國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等到蔣琬和費禕去世之後,蜀國就很快衰敗了,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繼續執行諸葛亮的政策。

    當然最重要的是蜀國的國力無法跟吳魏兩國相比,三國中蜀國的國力最弱,蜀國只佔有益州,而魏(涼、並、幽、青、兗、豫、揚州和荊州北部)吳(荊州和揚州大部以及交州)兩國卻佔領了其餘的八州之地,還有,南中之地是羈縻政策,跟本不能實行有效的統治,這樣算來,蜀國的地域真是小的要命。成都平原固然是“天府之國”,但畢竟也是有限的。另外,疆域狹小,人口就少,隨之而來的軍隊數量也是有限的(諸葛亮每次北伐只能帶領幾萬人的軍隊)。本來蜀國的政策應該是保境安民,以防守政策為主,但諸葛亮和他的繼承者姜維卻硬要北伐,消耗國力,最終被魏國所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8 # 空夢歷史

    究竟是《三國演義》中美化蜀國,惡化魏國,還是各種雞湯文不斷推向諸葛亮才造就如今的位置呢,三國在歷史上也不過近百年曆史,但是這段時間中出現的英傑可不少,從混亂的到統一,天時地利人和方面沒有一樣是少得了的。諸葛亮在我們的印象中看起來是非常偉大,但是也有無力迴天的時候。

    地理位置對比

    魏國定都的是洛陽,佔領最有利的位置,長江以北的九個州都是魏國領地,較為平坦開闊;

    而蜀國位於四川盆地周圍,山高峻險,耕地面積更是少的可憐,面積最小,國力最弱。

    經濟對比

    魏國有鄧艾的屯田制度,徭役賦稅是最輕的一個,糧食以及社會經濟都在增長,社會也是逐漸在穩定;

    人口對比

    魏國是當時佔地最大的國家,人口也是最多的,亡國時近400萬人口;

    蜀國地勢問題就直接導致人口最少,亡國時不足百萬。

    軍事對比

    魏國基於人口基數大,儲備兵力四五十萬,每條戰線兵力都可以達到十萬以上;

    蜀國基本都沒人口,儲備兵力不到二十萬,每條戰線都是隻能夠幾萬人鎮守。

    古代冷兵器戰爭中靠的就是人口,決定人口力量的就是基礎建設和生存環境,蜀國從各方面看都是最弱小的一個,何況當時人才輩出,東吳三傑,曹操五大謀士可不是吃素的,所以想靠諸葛亮去平定整個亂世這幾乎不可能。

  • 9 # 王勇論道

    諸葛亮確實很厲害,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說起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他可是整個三國時代唯一入選武廟十哲的人。此外諸葛亮的治國能力也是堪稱一絕,劉備去世後,蜀國內憂外患,他硬是憑藉自己的才華讓蜀國渡過了這一段險惡的時期。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簡單地說:就是形勢比人強。

    諸葛亮沒有統一天下的具體原因,我們接下來稍微分析一下。

    其一:就像諸葛亮的師傅司馬徽所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

    在曹操和孫權的地盤,幾乎不可能染指的情況下 ,留給劉備的只有荊州,益州,以及漢中和偏遠的交州。就在劉備奪取這些地方的時候,曹操和孫權也沒閒著,他們也在積極地謀取這些地方,這就大大增加了劉備的難度。比如:劉備好不容易佔有荊州,卻只是和孫權借的,還要時刻面臨孫權的索取,另外就在劉備佔據荊州的同時,連偏遠之地交州也被孫權搶先佔了。之所以諸葛亮輔助劉備奪取地盤如此難,就是因為不得天時。

    其二:由於劉備討伐東吳的慘敗,基本上敗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

    這時劉備的蜀國僅僅只佔有益州一隅之地,人口有限,物資也有限。而從荊州帶來的文臣武將,以及精銳士卒,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慘重。諸葛亮心裡很明白統一天下幾乎不可能了,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此時的天下局勢是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連吳國統一天下都做不到,蜀國怎麼可能實現這一遠大目標。諸葛亮畢竟不是神,做不到灑豆成兵,也做不到讓士卒不吃不喝,然後勇猛作戰。

    其三:孫權會阻止諸葛亮統一天下,因為孫權即使不能統一天下,也要做一方諸侯,而並不想做漢臣。

    面對諸葛亮的北伐,孫權心理的想法無非是:諸葛亮最好是不勝不敗,無功而返。正是基於這一想法,倘若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了,收復了長安、洛陽。此時孫權會馬上與曹丕或者曹睿合作,共同對抗蜀國,就像當年他和劉備聯合,共同對付曹操那樣。面對著孫權的這一想法,諸葛亮無可奈何,有孫權的掣肘,統一天下幾乎不可能。

    諸葛亮不能統一天下,並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這是一盤不可能下贏的棋。倘若關羽沒有死,荊州也沒有丟失,諸葛亮還有機會統一天下。如今面對只有一州之地的蜀國,諸葛亮能做的只能是不斷北伐,以維持蜀國的生存。

  • 10 # 歷史玩著說

    且不論諸葛亮是否可以擔當三國第一牛人(三國國士無雙的牛人太多,郭嘉,司馬懿,諸葛亮等誰都不是好惹的),我們姑且認為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軍事家,政治家吧。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論述為何蜀漢統一不了三國。

    第一,著名的《隆中對》提出的三分天下,有幾個先決條件“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由此可見,諸葛亮認為第一:必須先握有荊益。第二:和諸戎,安撫夷越。第三:外結孫權:第四:內修政理。第五:須天下有變,出秦川擊曹魏。而縱觀蜀漢最鼎盛時期這五個先決條件也沒有完全成熟。更遑論經歷了關羽被殺,與孫權交惡且夷陵大敗之後的蜀漢。失關羽張飛等一大批老將,折損蜀漢大量精銳,丟掉了荊州等部分地盤。諸葛亮在此時光是支撐蜀漢不被其它二國所滅已經是精疲力盡了,哪有多餘氣力涿鹿天下。有人可能會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是最明顯的證據證明蜀漢仍有力氣跟慾望爭奪天下?我個人認為,六出祁山實在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舉。我個人認為這只是諸葛亮最好防守就是進攻這類的道理。因為,曹魏在抵擋蜀漢進攻的同時,必須分兵防備東吳的偷襲,同樣,東吳進攻曹魏,也必須防備蜀漢的偷襲。曹魏勢大,但三國初期也無法同時跟蜀漢、東吳同時兩面作戰。

    除了人口原因,還有就是將星隕落。荊州之戰前,蜀漢有五虎上將,魏延,鄧芝等。將星璀璨,氣勢如虹。蜀漢後期,能征慣戰的名將悉數隕落。空有王平,張翼等將領。“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蜀漢的人才凋零是如此迅速且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