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86
回覆列表
  • 1 # 江南不缺水

    歷史的冷峻就在於它無法假設,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它有無數種可能。

    曹爽沒有投降,而是和司馬懿血戰到底就是歷史的一種可能。如果是這樣,那麼高平陵之變會怎樣演變呢?我們回到事發時間和地點。

    隨著諸葛亮的去世,司馬懿就成了一個不能繼續存在與曹魏朝廷的潛在對手,因為曹魏政權的主要敵人——諸葛亮已經沒有了,再繼續保持司馬懿的兵權就等於是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敵人。於是,曹爽等人就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封司馬懿為太傅,剝奪了他的兵權。這件事說明了一個哲學命題“矛盾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存在前提”。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矛盾,因為諸葛亮的去世司馬懿也無法獨立存在了。

    司馬懿成了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的良弓。從此以後,司馬懿就深居簡出,但是他並沒有變成一個老朽。他還在暗中積極籌劃,等待時機。司馬懿真是失意不失志!他還假裝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瞞過了前來探聽訊息的李勝。李勝把看到的假象告訴了曹爽,於是曹爽對司馬懿失去警惕。可見司馬懿的權謀多麼的周密和精緻!

    歷史來到公元249年,司馬懿已經隱忍很久了,這一次他看到了機會。於是趁著曹爽帶著他的全部親信出城打獵之際,司馬懿率領曾經的手下“破敵之人”,發動了軍事政變。司馬懿被剝奪兵權以後繼續掌握著一部分嫡系部隊,只不過是暗中控制。這一部分力量並不大,史書記載也就是三千死士。這一點力量控制整個京城是不容易的。不過這些人都是久經戰陣的飽戰之士,戰鬥力是很強悍的。這些事情曹爽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可見曹爽的顢頇和司馬懿的狡詐。

    曹爽性格上的缺陷在重大事變面前暴露無遺。原來這個愛打獵的皇帝是一個沒有什麼血性的庸人。面對司馬懿的逼宮,曹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家人生死,而沒有考慮社稷安危。他只想當一個富翁。這就充分反映出曹爽性格上的弱點,沒有血性,懦弱無能。

    曹爽是一個生於深宮,長在婦人之手的職業皇帝,沒有什麼軍事、政治鬥爭經驗,面對軍事政變立即就慌了手腳,不能當機立斷,沒有從自己的皇帝身份角度出發考慮江山社稷的安危和曹魏政權的穩定,這說明曹爽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

    曹爽不但不為江山社稷負責反而放棄有利條件拱手交出大將軍印,最後失去了曹魏江山,也失去了自己一家的性命。這就應了那句名言“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曹操當年何其英雄,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大仗、惡仗、硬仗沒少打,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讓曹操名垂青史,成為實打實的軍事家,沒想到他的後繼者卻是如此的懦弱無能!在各方面條件都佔優勢的情況下輕率的交出了兵權,交出了祖宗基業,也交出了家族的性命。可悲!可嘆!

    假設這時候曹爽不信司馬懿的話,而是堅決和司馬懿血戰到底,帶領身邊的人馬立即前往附近的城池許昌駐紮,整軍備戰。同時,利用帶在身邊的大將軍印向曹魏全國發出命令,命令各地的駐軍進京勤王,同時,以曹魏政權皇帝的身份發出討逆檄文,號召全國軍民和司馬懿血戰到底,生擒司馬懿者千金賞、萬戶侯,打死司馬懿的封為大將軍,對參與軍事政變的脅從分子只要自首就予以寬大處理。另外再以敦促司馬懿投降的方式發出一道詔書,限令司馬懿立即放下武器,舉手投降,交出被扣押的所有人質,那麼可以對司馬懿從輕發落,否則誅滅九族。

    通過剿滅和安撫這兩手,等到大軍雲集,兵臨城下的時候,司馬懿集團內部必然發生分化,很可能都不用曹爽動手就會有人殺了司馬懿並且獻他的首級。司馬懿的軍事政變就會被迅速鎮壓,而曹爽的家族肯定會得以保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的選擇是什麼?第一,不但不敢殺害曹爽的家屬還會早早投降的,事情和平解決,司馬懿被曹爽處置,肯定是處死。第二司馬懿負隅頑抗,不知天高地厚的繼續和曹爽抗衡下去,那麼大軍攻城,最壞的結果是曹爽的家屬被殺,城破之後司馬懿被處死還會被滅族,所有參與軍事政變的骨幹分子也被滅族,曹魏政權的統治更加鞏固。以後就不是三國歸晉了,是三國歸魏。

  • 2 # 本自江海人

    毫無疑問,曹爽的勝算極大,因為他較司馬懿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他可打的牌有三張:

    第一張牌:皇帝和他在一起。這太重要了,是決定他和司馬懿鬥爭勝負的關鍵。在帝制時代,皇帝是政治的核心,是國家和律法的化身。曹爽擁有皇帝就佔據了道義制高點。司馬懿雖然控制了郭太后,但是太后畢竟不是正統,人們怎麼可能繞開皇帝去聽太后的命令。

    第二張牌:朝廷大權在曹爽手中。

    司馬懿雖然在魏國威望極高,但是畢竟已經裝病幾年,曹爽是名正言順的獨掌朝政。意味著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權威。

    第三張牌:謀士桓範和他匯合了。曹爽不是個足智多謀的成熟政治家,有號稱“智囊”的桓範出謀劃策就補足了他的短板。

    有了這麼多優勢,曹爽可以出四招應對司馬懿:

    第一招:向皇帝說明司馬懿的為人和用心,爭取皇帝支援。曹爽雖然在皇帝身邊,但是也不能保證皇帝一定支援他。當時司馬懿打的是誅曹爽的旗號,皇帝還年幼,說不定就被迷惑了。曹爽給皇帝解釋清楚,做到君臣同心就有了勝利的前提。

    第二招:陪同皇帝移駕許昌。曹魏除了洛陽還有許昌和鄴城最重要(曹操生前就是在鄴城遙控許昌朝廷的)。曹爽當時因為祭陵身在野外,萬一司馬懿派遣一支軍隊奇襲,他很難自衛。許昌距離洛陽最近,作為故都,既有政治號召力,又城池堅固。所以桓範勸曹爽去許昌發號施令。

    第三招:請求皇帝下詔給司馬懿定罪。這樣就把司馬懿置於叛逆的境地,可以剝奪他的政治地位和政變理由。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司馬懿政變失去了法理和道義,他還靠什麼煽動人心和爭取地方大員的支援。

    第四招:調集軍隊討伐司馬懿。做了這麼多事情,終歸是為了武力解決,這要看曹爽集團的軍事指揮水平了。

    可惜,曹爽面對對手突然發難,立馬驚慌失措緊接束手就擒。自我催眠地相信司馬懿的鬼話,把自己送上斷頭臺。領導國家本就是超人的任務,一個庸人坐上去,必然以悲劇收場。

  • 3 # 農民工歪說歷史

    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這個問題問得有失水準了,曹爽這個人早先能把司馬懿和小皇帝曹芳玩弄於股掌之中,恐怕也絕不是泛泛之輩!提問者能夠想得到,曹爽難道就想不到?很顯然,彼時的曹爽根本做不到……

    郭太后的存在

    誠然,高平陵政變發生時曹爽手裡依然握著小皇帝曹芳,完全可以以皇帝之名號令天下勤王。可問題是,司馬懿並沒有把矛頭指向身處高平陵的小皇帝曹芳,而是帶著三千死士直取京師、攻陷了皇宮。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后、彼時被曹爽軟禁的皇太后郭氏也在皇宮之中。

    在那個講究“以孝治天下”的時代,郭太后已經發話了,小皇帝曹芳是不能隨意反駁的!更何況,曹芳根本不是郭太后的親生兒子,而是以小宗旁支身份被過繼後入承大統的,這種“孝道”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如果不“孝”,他這個皇帝的“正統性”“合法性”都會遭到質疑。再者,如果曹爽真的拿小皇帝曹芳作文章,司馬懿完全可以以郭太后的名義廢黜曹芳、另外過繼一個小宗旁支給魏明帝曹叡為嗣,那麼曹爽可就真的成了“叛逆”了……因此,不是曹爽不想以小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勤王,而是根本做不到!

    司馬懿未露野心、曹爽卻不得人心

    司馬懿雖然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但彼時他的野心尚未徹底暴露。如果拋開後來司馬氏架空曹氏之事,單就這個行為本身而言,是可以兩說的。如果司馬懿政變之後將實權交給了小皇帝曹芳或者另立的新君,這難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勤王”嗎?彼時誰又敢說,司馬懿就是來“篡位”的!

    司馬懿在軍中頗具影響力

    曹爽帶著小皇帝曹芳去祭祀高平陵時根本沒有想到“扮豬吃老虎”的司馬懿會來這麼一手,因此他並沒有任何準備,只是帶了護駕的常規人馬。換言之,就算曹爽想跟司馬懿開打,也只能現調、手頭並沒有現成的兵馬可用。司馬懿在魏明帝時期曾一度主持過軍隊工作,在軍中也事實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勢力。雖然後來受到曹爽的打壓、失去了染指軍隊的權力,但在軍中舊班底卻沒有被曹爽徹底清洗,尤其是那些隱性的班底。現在司馬懿打下了京師,手裡還握著郭太后,試問這些人會支援司馬懿還是曹爽?用腳趾頭恐怕也能想明白……

  • 4 # 濱城老王

    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曹爽與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的表現,大體就會看出勝敗輸贏。曹丕臨死的時候,把兒子曹叡託孤給四個大臣,分別是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四人中曹真排名第一,司馬懿最後。曹叡死前,把八歲的兒子,其實是養子齊王曹芳託孤給曹真的兒子曹爽和司馬懿。託孤大臣由四個變成兩個,權力更集中,矛盾也更突出更尖銳。

    曹爽皇室出身,被升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可謂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司馬懿此時的官職只是太尉,與曹爽相距甚遠,司馬懿心裡一定不舒服。不過,很快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司馬懿被升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令。這樣一來,司馬懿的地位幾乎與曹爽平起平坐了。那麼,是誰給了司馬懿這樣高的地位呢?表面上看是皇帝給的,其實是曹爽給的。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乳臭未乾懂什麼呢?一切政令自然都是出自曹爽之手。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司馬懿有野心也想幹點實事。

    實事求是地說,曹爽一個官二代,他的能力水平與司馬懿想去甚遠。德才不配位,時間長了,與司馬懿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比較突出的主要是在用人上問題上,曹爽排擠司馬懿,任人唯親。《三國志.曹爽傳》載:“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鹹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曹爽當政後,任用品性不好被明帝“抑黜”之人,壓制司馬家族勢力,司馬懿當然不滿意。曹爽任用的這些人果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專給他出餿主意。

    第一個餿主意是架空司馬懿。“丁謐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宣王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給司馬懿來了個明升暗降,奪了司馬懿的實權,這點小把戲哪能騙得了老奸巨猾的司馬懿。不過,司馬懿隱忍不發,嚥下了這口氣。第二個餿主意是鼓動曹爽出兵伐蜀,以此立威於天下。曹爽耳根子軟,被這幫人忽悠出兵。司馬懿勸曹爽也勸不住。此役曹軍後勤補給跟不上,牛馬牲畜死了很多,民怨很大。曹爽見無法取勝,只好撤兵。曹爽一夥鬧得挺歡,見司馬懿沒有什麼反應,便更加放肆起來。 曹爽把他的親信都安插到重要部門,胡作非為,這是司馬懿實在難以容忍的。曹爽自己更是放蕩淫樂,“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藉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縱酒作樂。”如此荒唐,還聽不得批評意見。真是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司馬懿眼不見心不煩,告病假回家休息去了。

    不過,他可不是真的休息,他回家很忙,為下一步扳倒曹爽而忙。具體忙什麼呢?他忙著建立一支祕密武裝,準備發動軍事政變。他躲在幕後,讓大兒子司馬師具體實施。事情做得很隱祕,這支祕密武裝人數竟然發展到三千人,而且就在曹爽的眼皮底下,曹爽卻毫無察覺。雖然如此,他對司馬懿表現這麼乖巧,心裡也是不放心的。便找了一個機會,讓手下人去司馬懿家探探虛實。

    這年是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他的心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臨行時去向司馬懿辭行。這個舉動不用說,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得出來是曹爽的主意。司馬懿很會表演,他躺在床上裝著病很重的樣子,請李勝進了臥室。正趕上丫鬟給端上稀飯喂他,這個細節應該是事先編排好的,不然哪有來了客人,主人自己吃飯的道理。司馬懿的表演功夫實在了得,他在丫鬟的服侍下,把稀飯喝到嘴裡,又從嘴角流了出來,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的。李勝說“本州”,他卻聽成了“幷州”,顯然是裝聾打岔。

    李勝回去後,馬上把在司馬懿家的見聞向曹爽做了彙報。曹爽聽後,也就對司馬懿放心了,不再加以防備。正是由於曹爽的鬆懈,第二年在他陪少帝曹芳出洛陽拜謁魏明帝陵墓(即高平陵)時,司馬懿在城中發動了政變。這個時候在城外的曹爽,手裡有皇帝,有軍隊有糧草,可是他沒有做任何反抗,最後還是乖乖向司馬懿繳械投降了。很多人都為曹爽可惜,認為他拼一下完全有翻盤的可能。

    曹爽如果這麼做,或許在高平陵事件上不會輸得那麼慘。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缺德少才、只知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怎麼會是久經沙場、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的對手呢?

  • 5 # 仁者厚德載物

    人生有時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退一步是萬丈深淵。同樣的選擇會有天淵之別的結果,一念之間天堂地獄,在殘酷的人世間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而高平陵政變以後,曹爽選擇退一步的後果確是萬丈深淵,導致曹爽家族七千多人被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屠殺。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父子趁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然後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來。

    當時大司農桓範從京城逃脫出去,為曹爽出謀劃策。桓範認為,不應該投降司馬懿,而是應該奮起反抗,桓範勸曹爽兄弟把皇帝曹芳挾持到許昌,然後調集四方兵力輔助自己。

    桓範的計劃,的確有很強的可行性。因為當時的司馬懿,之所以能夠發動兵變,主要靠的就是自己養的三千死士。洛陽的駐軍在太尉蔣濟的勸說下沒有反抗,但是他們對司馬懿顯然是沒什麼忠誠度的。

    司馬懿的優勢是聯絡了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掌握了曹魏朝廷,為了取得合法性,司馬懿還以郭太后的名義釋出詔書,說曹爽禍亂朝綱,免去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和兵權,特令他們立刻離開皇帝,不得滯留。

    從表面看,司馬懿佔據主動,一來籠絡住了群臣,二來有郭太后撐腰,還掌握了禁軍,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事實上,司馬懿也提心吊膽,擔心曹爽萬一孤注一擲帶著皇帝曹芳挾天子令諸侯去許都,為什麼呢?

    可見曹爽集團擁有皇帝、兵力、武器、糧食等有利因素,生存下去不存在任何問題,完全可以與司馬懿集團對抗,如果曹爽採納桓範的建議,曹魏將形成洛陽朝廷與許都朝廷兩個政權分庭抗禮的局面,最終勝負很可能看地方將領的支援哪一個朝廷。

    首先是北方。 實力派人物是:徵北將軍程喜、幷州刺史孫禮等。

    鎮北將軍程喜與兩派都關係不太大。 但是,幷州刺史孫禮是司馬懿的絕對支持者,孫禮原來是曹爽的部下,後來得罪曹爽被處罰投靠司馬懿。

    再看東方, 實力派人物有:王凌、毋丘檢、諸葛誕、文欽等。 這些人都是淮南三叛反對司馬集團的主角。

    其中王凌是司徒王允之侄,在王允被殺後逃出,被曹操所救,因此他對曹魏皇室極度忠誠。等到曹爽當了大將軍,為了籠絡王凌,他升王凌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

    再看南方,實力派人物徵南將軍王昶,都督荊州、豫州諸軍,是司馬懿的親信。

    最後是西方,實力派人物是:夏侯玄、夏侯霸、郭淮。夏侯玄是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軍事,他是曹爽的表弟,無疑是支援曹爽集團。

    綜上所述,在曹魏四大地方實力派中,東方與西方肯定支援曹爽集團,而北方與南方更偏向司馬懿集團。

    由此可見,雙方基本是勢均力敵, 但是,畢竟曹爽集團手中的皇帝曹芳更有合法性,因此,總體形勢對曹爽集團略微有利。

    但曹爽集團的許都政權與司馬懿集團的洛陽政權對抗的結果很可能是造成曹魏一分為二,蜀漢與東吳趁機北伐中原,奪取曹魏地盤,由三國鼎立局面變成四國混戰的局面,鹿死誰手非常難說。

    考慮到四國混戰中,與曹爽集團、劉禪集團、孫吳集團等相比,司馬懿父子的政治軍事才能更強一些,笑到最後的很可能還是司馬懿集團,司馬家族的西晉王朝統一全國仍然有可能是大勢所趨,只不過需要的時間會更加漫長,統一戰爭會更加殘酷複雜。

    可惜曹爽只擅長文鬥不擅長武鬥,在圖窮匕首見的最關鍵的決戰時刻,曹爽兄弟這群紈絝子弟認慫了!他們想的不是絕地求生垂死掙扎與司馬懿集團決一死戰,拼一個魚死網破,而是留戀洛陽的嬌妻美妾花花世界,幻想只要放棄權力放棄軍隊還能保住花天酒地的花花公子生活,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家族幾千人會被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斬草除根全部屠殺。

    難怪桓範看到曹爽兄弟在一夜未眠以後選擇服軟投降,氣得破口大罵“曹真一世英雄,怎麼生了曹爽兄弟這一群豬?”

  • 6 # 老威觀史

    高平陵事件發生於公元249年,是司馬一族奪取曹魏大權的政變,這次政變的結果就是曹魏政權自此之後變成了傀儡政權,大權一直由司馬家族把控,直到最後司馬家在一切都成熟之後代曹魏自立,建立了屬於司馬家族的王朝,晉朝。

    曹魏的政治格局

    魏國的第二個皇帝曹睿於公元239年逝世,臨死之前制定8歲的兒子曹芳繼承皇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這是個典型的宗族與能人同治的政治格局,也是曹魏政權的一貫傳統。

    曹魏政權一貫的政治傳統就是宗族與能人共用。從第一代君主曹操開始,其身邊的許多大將,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人,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同時能人也很多,如郭嘉、賈詡、張遼、荀彧、程昱等。

    ▲在曹操、曹丕、曹睿時代,司馬懿只能靠邊站

    到了曹丕和曹睿時代,曹氏宗族也始終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勢力,如大將軍曹真、大司馬曹休。重用曹氏宗族,也是曹魏平衡政治的一貫方略,因為三國是一個亂世時代,面對蜀國和吳國的威脅,要穩固政權就必須重用一些能人,如司馬懿這樣的,但是能人的特點就是能力太強,如果沒有制衡,就容易大權旁落,因此需要宗族勢力加以牽制。

    曹睿死後的政治安排也很明顯,就是用司馬懿這樣的能人穩固國家,用曹爽這樣的宗族勢力保證大權始終掌握在曹魏手中。這種政治平衡在曹丕和曹睿時期還能維持,原因在於曹丕和曹睿時期,作為皇帝來說曹丕和曹睿的能力都很強,能夠對司馬懿這樣的能人形成震懾。另一方面來說,終於曹魏的元勳很多都還健在,如果司馬懿這樣的能人要造反,這些人也會第一個跳出來維護曹魏政權,而這些元勳的能力也往往出眾,司馬懿未必能勝了了他們,如張郃、許褚(一直活到曹睿時期)這樣的。

    曹魏政治格局的打破

    這個政治格局在曹芳時期被打破了,因為此時具備了兩個條件:一是皇帝沒有掌控局勢的能力,曹芳9歲繼位,高平陵事件的時候才17歲;二是制約司馬懿的宗族勢力其能力明顯弱於司馬懿,尤其是曹爽。

    ▲熬到了曹芳時代,司馬懿就是絕對的NO1了

    在曹芳繼承皇位之後的頭幾年裡,表面上曹爽非常得勢,將許多重要的職務都安排了自己的親信,架空了司馬懿,但實際上局勢仍然在司馬懿的掌控之中,只是曹爽沒有察覺。

    當時曹爽帶著曹芳去拜謁帝陵的時候,竟然犯了糊塗,將曹曦和曹訓帶走,這兩個人一個統領中領軍,一個是武衛將軍,他們幾乎統帥了全部的禁軍。帶走了曹曦和曹訓,等於洛陽城內的禁軍出現了無人掌控的情形。

    司馬懿在此之前一直裝病在家,成功地騙過了曹爽,使曹爽以為司馬懿已經沒有任何能力與自己抗衡,便放鬆了警惕,警惕一旦放鬆,破綻就出來了,拜謁高平陵的時候,也正是曹爽破綻出現的時候。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當時為中護軍,掌管了部分禁軍,司馬家族就利用司馬師手上的3000兵馬迅速控制了都城洛陽,並迅速以郭太后的名義宣佈了曹爽的罪狀,號召全國討伐曹爽,為政變取得了合法的理由,在政治上處在了上風。

    那麼這個時候司馬懿就掌控了局勢了麼?其實並沒有,司馬懿此時只是掌控了整個首都洛陽的局勢,並沒有掌控全國的局勢。

    恆範的分析

    正當司馬懿佔據了京城,曹爽等人帶著皇帝曹芳困在洛陽郊外的時候,恆範來到了曹爽身邊,勸他帶著皇帝曹芳去許昌另立山頭,以皇帝的名義調集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曹爽卻猶豫不決。

    ▲只可惜曹爽不是個明白人,唯一能活下去的選擇也放棄了

    此時的恆範心裡很清楚,必須要跟司馬懿死磕到底,如果投降了司馬懿或是司馬懿贏了,那麼他們這些曹爽一黨的人是必然都會被司馬懿除掉的,反正投降是個死,不投降拼一把還有很大的機會活下來,幹嘛不拼一把呢?恆範是個明白人,可惜曹爽不明白。他以為投降了司馬懿雖然失去了權力,但還能享受人生,每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恆範認為,中領軍在和典農都在洛陽城外,而曹曦是中領軍完全可以掌控這支部隊,曹爽扥人本身就握有大權又有皇帝,可以調集除了中護軍之外的所有禁軍,軍事力量是遠遠大於司馬懿的。就連作戰需要的糧草,恆範作為大司農也可以幫他們在全國排程過來,有這樣的優勢完全可以和司馬懿博一把。

    可惜曹爽很糊塗,投降了,最後也被殺了。

    如果曹爽聽從了恆範的建議沒有投降

    如果曹爽聽從了恆範的建議沒有投降,那麼曹魏不至於會大權旁落。其實恆範分析的並沒有錯,當時的司馬懿雖然控制了首都洛陽,但實際上他掌控的兵馬並不多,除了司馬師的3000人馬外,最多再加上一些洛陽周邊的部隊,人數其實也多不到那去。

    只要曹爽不投降,禁軍大部分其實還是在曹爽手上,而全國各地的地方大員當中,有好幾個其實都是曹爽提拔的,如青州和徐州這兩個地方,離洛陽最近,恆範就在哪裡當過都督,有很多的舊部;曹操對當時的揚州都督王陵有恩,如果曹爽以皇帝曹芳的名義號令天下,那麼王陵也會投向曹爽一邊。

    曹爽如果帶著曹芳到了許昌,那麼就會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到時候真正會投向司馬懿一邊的不見得會有幾個,原因就在於人們都是趨利避害的,誰的勝算大人們才會投向那一邊。到時候會有幾個州堅定地站在曹爽一邊,那麼剩下的州其實也大概率會倒向曹爽。

    所以恆範的建議是對的,帶著曹芳去往許都與司馬懿繼續對抗,才是曹爽能活下去的唯一選擇,如果真的這樣,那麼至少曹爽贏下來的機會會非常大。

  • 7 # 陶式防務評論

    如果曹爽真的這麼幹,那麼結局很可能是他與司馬懿同歸於盡。

    客觀講,曹爽即使挾天子於令諸侯,也很難在戰場上對抗身經百戰的司馬懿。但是,他敢於拼命,則等於也置司馬懿於不義,對後者也是必死的結局,只不過未必死於曹爽手上。

    所以,曹爽無論進退都是死局。真實的曹爽肯定認清這一點了,所以他果斷認慫,寄希望於司馬懿發慈悲,但後果大家都知道了。

    但如果曹爽發狠心,要和司馬懿一拍兩散呢?我們假設他挾持皇帝曹芳,下了對司馬懿的討伐令。結果,很可能是司馬懿憑藉充分準備,勾結世家大族,迅速集中武力先解決曹爽和御林軍。

    以曹爽低能的軍事才能,司馬懿只要有幾千精銳就能消滅他,然後奪回皇帝。所以,曹爽還是必死。

    但歷史發展到這一步,就和史實不同了,因為司馬懿此舉等同於董卓。曹芳的討伐令,在這個時候還是管用的,曹魏的各地長官必然有很多人響應,而不是淮南的毋丘儉、諸葛誕在史實中那樣的區域性戰亂。

    這時候的司馬懿,不過是一個有能力的逆臣,還做不到史實中的權傾天下,只能作為幾大豪門同盟的出頭鳥。即使在這個同盟內部,也隨時會出現反戈一擊的人。所以,司馬懿的陣營很不穩固,很難抵抗四面八方的攻擊。

    這樣就會形成諸葛亮、姜維夢寐以求的大好局面——曹魏內部自爆,蜀漢和東吳趁機勾結曹魏內部反司馬勢力,大舉北伐。更有可能的事,司馬懿會被曹魏內部某些人搶先一步幹掉,然後北方進一步大亂。

    後面的故事,我就編不下去了。曹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陶慕劍)

  • 8 # 鯉波說史

    高平陵之變,曹爽如果轉移根據地,很有可能翻盤。可以以身邊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圍剿司馬懿,天下可定。

    可惜曹爽沒戰略眼光,不想個男子漢大丈夫,蠢材一個。投降,滅族。投降前,腦子不轉轉。至此,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之手。其實三國曹魏是最先滅亡的。

  • 9 # 觀復一鑑

    司馬懿隱忍幾十年,終於在暮年之時做了一次執刀人,以三千死士發動了高平陵兵變。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實際控制的也只有洛陽城。

    因為他賭曹爽必降。

    因為他太瞭解曹爽了,基本就是草包一個,遠遠沒有曹家的風範和本事。

    如果曹爽肯聽恆範一言, 不至於人頭落地,誅滅三族。

    如果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百分百分勝利,沒有司馬家族什麼事了。

    原因幾何?

    1.實力懸殊

    司馬懿雖然掌握了洛陽城,但是人力物力都有限,一旦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動勤王,天下兵馬任由其調動,司馬懿的三千死士又算得了什麼。

    如果曹爽帶著天子回到曹操的故地許昌,完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行政體系。

    因為這裡本來就有曹家的根基所在。

    恆範手裡還有大司農印章,天下糧草任由調動。

    如此一來,司馬懿絕無勝算。

    2.天下人心

    司馬懿屬於巧取豪奪,他在篡奪曹家的天下,自然是不得天下人心的。

    而曹爽和天子在一起,自然名正言順的討伐逆賊。

    如此一來,司馬懿還是沒有勝算。

    可惜曹爽為人太過張揚,有無絲毫本事,只是沾了宗親的光,不然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高位。

    司馬懿對曹爽也是絕對的瞭解,才會蓄謀已久,發動兵變。

    一句話,曹爽敗給了自己,而非司馬懿。

  • 10 # 顧道驚城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他的兒子曹芳此時只有8歲。

    曹叡原本計劃建立一個由皇族成員構成的輔政班子,成員是曹宇、曹爽、曹肇、夏侯獻和秦朗。曹宇是曹操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應該是夏侯淵或夏侯惇的子孫,秦朗是曹操的養子。

    這個輔政名單一公佈,就受到豪門士族各種形式的反對。五個輔政大臣全是皇族成員,如果這個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帝國權力中樞就沒有豪門士族的位置了。曹叡最後也妥協了,因為從力量對比看,曹魏的皇族力量不足以在權力中樞搶佔這麼多重要席位;從理論上講,魏文帝時代明令禁止諸王輔政。

    於是曹叡擬定了第二套輔政方案,就是皇族和豪門士族各派一個代表輔政,相互制約共同捍衛皇權。曹叡的本意是由燕王曹宇出面,代表皇族出任輔政大臣的職務。但曹宇認為皇族衰弱,自己沒有能力率領衰弱的皇族與豪門士族抗衡。而曹宇的理由是:我是燕王,既然陛下說過禁止諸王輔政的話,那就不要破例。於是孫資和劉放建議曹叡讓曹爽出任輔政大臣。皇族方面的人選確定了,豪門士族那邊根本不用選,必須是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地位太高,如果不用司馬懿,別人也不敢出任輔政大臣。

    確定司馬懿輔政之後,曹叡對司馬懿做了一套虛偽的表演。他指著司馬懿,對自己8歲的兒子說:我把你託付給這個爺爺了,我死以後,你要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爺爺來看待。而司馬懿則是感動得熱淚盈眶,大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架勢。

    不得不說,曹叡和司馬懿都是實力派影帝。曹叡一開始本不打算讓司馬懿輔政,即使安排司馬懿輔政,也要在司馬懿的頭上安排一個曹爽。司馬懿明知道曹叡不信任自己,卻依然表現得赤膽忠心,好一副君臣和諧的模樣。

    從理論上,這個輔政方案並沒有太明顯的錯誤。但在實際操作中,它是難以實現平衡的。這個方案想要成功執行,就要求首席執政官有著過人的勇氣和智慧,而曹爽顯然欠缺相關的素質。

    首席執政官如果沒有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就難以克服恐懼和貪婪的困擾。只要看一下劉禪與曹爽的差別,就可以知道曹爽所欠缺的是什麼了。

    處於劉禪的位置上,無為而治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太難了。因為成年皇帝與輔政權臣之間的矛盾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劉禪如果無法克服恐懼,肯定會想辦法削弱諸葛亮的權力,因為諸葛亮的權力太大。面對劉禪的步步緊逼,如果諸葛亮被動接受,那諸葛亮一定早已從實權派變成了一個榮譽高官;如果諸葛亮主動抗爭,那諸葛亮和劉禪之間一定會有一場龍爭虎鬥。但不管諸葛亮如何選擇,後世對於諸葛亮的評價肯定都不會像現在這樣高了。

    幾乎所有的政變,都是因為君臣陷入了囚徒困境。說得具體點就是:誰也不敢相信對方是否決定對自己動手,所以乾脆先下手為強。雖然大家都明白,互相合作是最好的選擇,但依然會選擇搶先動手。這並不是單純的利益驅動,而是當事人雙方無法克服恐懼。

    如果提著全家人的腦袋賭博,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和財富更上一層樓,很多事業有成的大人物並不會做這種事情,因為代價太大。可如果不提著全家人的腦袋賭博,就有可能讓全家人都提前掉腦袋,很多事業有成的大人物也會選擇行險一搏。不是因為利慾薰心,而是為了保命。

    曹爽和司馬懿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一直明爭暗鬥,表面上看,曹爽一直處於上風;而實際上,曹爽逐步把自己的權力基礎掏空了。

    高平陵之變的整個過程,就好像兩黨在競選拉票。最初,司馬懿以太后的名義控制了洛陽城;曹爽以皇帝的名義,隨時可以到許昌另立中央。兩人勝負的關鍵在於,誰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已經拉開了貴族政治的序幕,但並沒有建立起議會和元老院那種權力機構,所以整個投票的過程非常微妙。

    對於豪門士族而言,無論誰獲勝,都必須尊重自己的利益。否則,無論候選人有什麼身份背景,都休想獲得一張選票。曹爽之所以會失敗,就是因為他獲得的選票太少了。

    曹爽獲得了幾票?真正有效的只有一票,還有三張人情票。

    真正有效的一票是九卿之一,大司農桓範投的,可是當恆範投出這一票之後就傻眼了。因為桓範發現除了自己以外,竟然沒有人跟投,於是桓範當時就急紅眼了,攛掇曹爽一定要抗爭到底。

    桓範為什麼如此強硬?因為這一票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的,桓範怎麼可能不強硬呢?但是曹爽並不敢強硬,很多人說是因為曹爽愚蠢窩囊,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曹爽當時有一種說不出的絕望。混了這麼多年,在緊要關頭竟然只獲得了一票,憑藉這種人緣,曹爽怎麼敢和司馬懿對賭呢?如果投降司馬懿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投降司馬懿就是十死無生,你讓曹爽怎麼選擇?

    如果當時有許多人像桓範一樣支援曹爽抗爭到底,曹爽肯定也敢跟司馬懿對賭的。但現在這種狀況,如果曹爽敢壯著膽子高呼一聲:我要和司馬懿玩命到底,底下肯定也是一片“衝動是魔鬼”的勸說。如果曹爽再不聽勸,底下肯定是通過各種渠道向司馬懿賣好,甚至直接逃回洛陽城,曹爽更是看不到一點希望。

    人心的向背,決定了事件的成敗。

    除了恆範的一張有效票,曹爽還獲得了三張人情票,分別是辛敞、魯芝和楊綜投給他的。

    可這三票並沒有什麼用,因為辛敞是曹爽的參軍,魯芝是曹爽的司馬,楊綜是曹爽的主簿。他們作為曹爽的屬員,如果當時什麼表示也沒有,恐怕以後就沒法在江湖上混了。所以他們只能把票投給曹爽,但是他們心裡怎麼想的,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聽說司馬懿和曹爽開始拉票時,辛敞不知道該把票投給誰,他的姐姐告訴他,你是曹爽的屬員,曹爽有難的時候,你一定要支援曹爽,否則你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呢?所以,你應該把票投給曹爽。但你千萬記住,絕不可以出風頭,只要隨大流就可以了。

    魯芝與楊綜的心態如何,史書上沒有詳細記錄。但是從情理上分析,他們投票給曹爽的的動機應該和辛敞差不多。因為在高平陵之變結束後,司馬懿並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還認為他們忠於職屬,並對他們進行了一定的表彰。如果他們也像恆範一樣,把全家人頭壓在曹爽身上,估計不會這麼輕巧地過關。

    而在辛敞把票投給曹爽時,辛氏家族的大姐大(辛憲英)顯然是心向司馬懿的。魯芝與楊綜把票投給曹爽時,他們家族的重要成員恐怕也和辛憲英一樣。從這層意義上講,曹爽得到的這三票就只是人情票。這三個人站在他身後,只是為了證明他們是講義氣的人。卻並不代表他們會拿著全家人頭來支援曹爽。

    分析完曹爽,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得了多少票。

    司馬孚是度支尚書、司馬師是中護軍,這兩位省軍級的高官都把票投給了司馬懿。因為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兒子。在司馬懿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站了出來。而曹爽的弟弟曹羲和曹訓,卻在曹爽最需要他們的時候裝聾作啞。

    除了司馬氏的自己人以外,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也把票投給了司馬懿。高柔接受太后的懿旨(其實也就是司馬懿的命令),以代理大將軍之職進入曹爽軍營,接管了曹爽的直屬軍隊;蔣濟緊跟司馬懿,共同指揮軍隊駐紮在洛陽城外。

    大家要明白,所謂的高平陵之變,就是司馬懿把皇帝堵在了洛陽城外,並拿著太后的懿旨罷免大將軍。這種事情如果失敗了,那肯定是抄家滅族的下場。而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敢在這個時候聽從司馬懿的安排,就等於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投票給司馬懿。

    除此之外,身為九卿之一的太僕王觀以代理中領軍之職進入曹羲的軍營,接管了曹羲的直屬軍隊。也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投票給司馬懿。

    曹爽一方擁有一位九卿級官員的一張選票;司馬懿一方擁有兩位三公級官員和三位九卿級官員的五張選票,實力懸殊一望可知。

    高平陵之變持續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司馬懿並沒有率軍進攻曹爽,只是拉開架式,強迫大家開始站隊。

    曹爽一直拖到第二天早晨才率眾投降,因為曹爽等了一天,卻沒有等到期盼中的選票,所以曹爽越等壓力越大,越等越絕望。而尚書陳泰以中立的態度對曹爽說,我回洛陽城替你打探訊息。等陳泰回來以後就勸解曹爽,現在投降還能當個富家翁;頑抗到底一定凶多吉少。

    陳泰是陳群的兒子,也是九卿級官員。陳泰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著陳氏家族不會支援曹爽抗爭到底。而陳泰從洛陽城裡兜了一圈出來,就證明洛陽城裡的豪門士族並不支援曹爽。否則,陳泰絕不會這麼痛快地來做說客。

    曹爽也許在反思,為什麼我獲得的選票這麼少?

    使用權力的過程是一種享受,而積累權力的過程則是一種苦修。如果肆意濫用手中的權力,就如同肆意濫用錢財一樣,早晚會透支一切。一個人的人緣有多好,不在於有多少酒肉朋友,而在於有多少生死之交。一個人的權力有多大,不在於平時能夠如何耀武揚威,而在於關鍵時刻是否有人願意繼續聽從你的號令。

    如果你把自己的權力,編織成一張“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大網,那在你遇到危險的時候,自然會有許多利益相關人員為你出頭,甚至為你拼命。如果你的權力僅僅侷限於一個極小的範圍,那在你遇到危險的時候,沒人落井下石你就該感恩了。因為大多數時候,落井下石才是常態,至於雪中送炭?想也別想。

    從某種意義上講,選舉和站隊是一樣的。

    整個高平陵一片沉默,大家都在等著曹爽做出決定。司馬懿守候在洛水邊,他在等曹爽,他相信曹爽一定會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事機械行業這麼多年,螺栓上的4.8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