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
2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看到很多的回答,實際上這個問題,容易引起大家的誤解。題目裡面說的很清楚,是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有人卻說是孩子的作業,我想作業和家庭作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吧。
1、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不完全是學校老師的責任。
我兒子上小學時,不管是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我們都會親自檢查,其實老師並沒有要求我們要檢查。但是孩子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績好了,養成習慣好了,以後的學習就變得很輕鬆。 我兒子從上初中以後就沒有讓我們檢查過作業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限,但是還是會問一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等他上初中高中後,孩子早就養成了自己完成作業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我們操心。
當然,孩子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想檢查作業完全可以不檢查,即使老師批評你,你也有理由。記住你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孩子。 這樣來想,你的心情會好很多,效果也會好很多。 更不要把對老師的這種埋怨情緒傳遞給孩子,不然你會毀了孩子的。
2、老師不要把能力擴大化。
老師在處理孩子作業的問題上要注意分寸。
我今年帶的是六年級,從教書20多年來,我從來沒有讓家長檢查、批改過家庭作業。 頂多就是讓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所以每週星期一到學校時,我就會特別忙碌,忙著批改作業,忙著備課。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是這樣。更何況我們學校是一所城市周邊學校,也沒有讓家長檢查作業的條件。
即使是城市學校,家長有條件,有能力管理孩子的學習,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老師要注意,你能管的只是學生,你是沒有權利指使家長的。對家長們管不管理孩子,你只是起一個建議的作用。 家長管理孩子的學習固然好,但是如果有家長不願意管孩子,你也不必生氣,更不比對家長進行指責。畢竟家長有家長的忙碌,他自己的孩子自己不願管理,你又何必操空心呢?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吧。
3、部分家長也需要調整心態和做法。
我們以前在小鎮上工作,中學有一個家長讓我們十分佩服。他孩子上初中後,孩子每學一門功課,他就會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想要方便輔導孩子的學習。 主要就是因為小學階段忽略了對孩子的輔導和培養,等到上初中後才發現孩子落下別人一大截。 不過在初中時,這位家長這麼做並不算晚。通過他與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很順利的考上了大學,而且是一所比較好的大學。
家長朋友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不要想著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是為了你的孩子,為了和你的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這樣來想,也許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
3 # 陪娃寫作業的爸爸
這是三個問題。
我是個小學生的爸爸,我認為檢查,輔導是二個事情,做不完作業是又一個事情,就這三個問題我分別說一下我的理解。
一.孩子的家庭作業,該不該家長檢查?答:必須檢查。檢查作業是家長應該做的事,也是日常生活學習中的一個必須經過的一個流程。只是檢查的範圍需要注意,
1.檢查寫完了沒有。作業的完整度是第一個要求,完整的做完一個任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2.檢查卷面是不是乾淨整潔。卷面的整潔會給老師一個非常好的印象,日積月累,分數自然給的也高。
3.統計做作業時間。統計時間,可以合理安排每天的做作業和別的活動的順序和時間。
4.按時安成要及時表揚。對孩子的肯定可以激發孩子做作業的興趣,多表揚容易形成良性迴圈。
5.明確檢查的實質。檢查就是找問題,有些負面,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而找問題就是為了不發生問題,這個一定要和孩子說清楚,經常的說。
特別說明,不檢查對錯。出現錯題也是必須的,出錯以後,老師會提醒孩子進行改錯,這樣也給孩子和老師之間多了一次交流的機會,對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抗挫敗能力,都有好處。所以,儘量把握住自己的邊際。只做以上三條。
二.該不該家長輔導?答:不應該輔導。學習是孩子的事情,知識的教育主要是老師的事情,家長主要是配合老師,把孩子教育好。
1.影響老師的權威性。老師和家長的角度不致,表達方法也不一樣。表達的事情如果發生了衝突,孩子會對老師的權威性發生懷疑,影響以後孩子和老師之間的合作。
2.影響孩子的執行力。家長輔導孩子,孩子聽課聽老師的,作業聽家長的。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出現二種思維,執行起來就容易亂。
3.對孩子自信心有影響。輔導孩子的時候,孩子顯然比較弱勢,肯定是家長都對,錯的都是孩子,時間長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弱。
4.家長和孩子關係緊張。輔導孩子,就是找孩子的弱點,現在的孩子這麼聰明,那還有不懂的,本來就有逆反期,這樣一來,雞飛狗跳就難免了。
5.增加和孩子的溝通難度。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本來家長和孩子就有代溝,還有北逆反期,再輔導作業,那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基本就沒有了。
不輔導,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是真真實實的事情。日子過得好不好,還在於家長的選擇,我選擇不輔導。
做不完家長有責任嗎?答:家長負全責。做不完作業一般分二個方面,一是孩子熟練度不夠,二是學校的作業太多。我們應該分類進行解決,從課外班那麼火的情況來看,顯然不是學校的作業太多。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寫不完都是家長的責任。因為在教育方面,家長的一個主要責任就是配合老師的要求,把孩子教育好。
1.老師是合作伙伴。家長和老師是合作關係,大家的目標是一起合作把孩子教育好。
2.家長要合理安排時間。做不完作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一般都不喜歡寫作業,於是就拖延寫作業的時間,家長應該是站在主導位置上,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做完作業。
3.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做作業慢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發育水平低,還不能像成人一樣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作業。需要家長對孩子的水平有一定的瞭解,
4.家長要帶領孩子預習。孩子學的慢和預習有關係,預習好了,學的快,學的好,作業自然快。
5.一起想解決辦法。不會的作業會拖很長時間,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現在網路非常發達,百度,一起APP,等都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
4 # 本憨不憨
小學生的作業,做家長的憑什麼不檢查?
現在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讀書不要錢了,任何人都能去上學,家長也對此不上心了。孩子在學校學不學他們無所謂,反正平平安安的在學校待著就好,出什麼事有學校有老師擔著。
所以說學校對於一些家長來說到底是傳道授業的地方還是幫忙帶小孩的地方?
對於孩子的家庭作業,他們也懶得去搭理,老師一打電話聯絡他們吧,他們還不耐煩說你老師不會教。平時他們從不教育管教自己的孩子,一到出什麼事全都是老師教得不好。
孩子學習這種事情,還得靠家庭和學校共同管理才有好的效果。如果一味的說把孩子放到學校讓老師教就可以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
5 # 小點153667012
幫孩子檢查作業,會逐漸的變成一個階段性的行為,原因很簡單:家長不可能永遠幫孩子檢查。一方面,隨著孩子長大,他作業的難度會增加。家長不可能永遠會做孩子所有的題目。即便家長跟著學,一方面不可能像孩子那樣投入那麼多時間(還有工作、還有家務),很多時候就會面對老師提出的檢查作業的要求表示很無奈。在我加入的家長群裡很多年齡差不多的家長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推薦我使用過一個app,點知教育app,把孩子做好的作業以圖片的形式上傳,然後連線老師批改,用過幾次感覺很好用,不會的題還可以要求老師解答講解很實用,你也可以試一下。
有很多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題目答得有一點不對就會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開啟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建議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去做自己的事,不要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進行檢查。
-
6 # LadyHaha雷蒂讀書
這問題對我來說有點偏僻冷門,因為我沒孩子,沒給孩子檢查過作業,只能蒐集整理總結別人的經驗,結合個人經歷,紙上談兵。
低年級的孩子,假設剛上小學吧,看描述應該不是留守兒童,但願家長也不是做生意忙到幾天也見不上面的那種。那首先慶幸一下,為圓滿正常的家庭。有條件能幫孩子檢查作業的家長和家庭,已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幫孩子檢查作業,與其說討論“應不應該”,不如說來討論“怎樣”幫。有條件當然應該幫,關鍵是“方法”和“度”的問題。老師讓家長幫檢查作業的要求也不是空穴來風,當然是想讓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及時解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家長的事情,老師是想借檢查作業建立一種溝通交流吧。
首先,把幫孩子檢查作業的時間當做一種陪伴,親子的時間。有句話說的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最直觀簡單的愛的表現。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是不言而喻的,在學校一整個白天了,放學回家應該父母子女互相陪伴,天倫之樂不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沒有幫助。
其次再來說幫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代勞肯定是最不可取的,孩子終究有一天會獨立自主,竊以為,當家長的,主要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教給方法,和建立學習習慣。做到這些以後就要慢慢放手,最後只抓大方向就行了。
看過一個老爸分享的育兒帖,他說孩子獨立以後每天放學回家他只問一個問題:“今天在學校過的好嗎,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幫忙嗎。”然後,balabala,孩子會把學校發生的事,需要幫忙的事都告訴老爸,老爸再針對性地提出參考意見。感覺這老爸的方法還是比較可取的。
我有一個同學,我是在懂事以後才意識到她老爸有多厲害的。我去她家玩,發現她爸會給她和她弟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智力題,交給他們去找答案。她和她弟都玩得不亦樂乎。他倆成績都很好,我那同學後來考上研究生還出國了。
最後我想說,還要通過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及時發現孩子生理、心理上的問題,有的孩子氣血不足、容易疲勞,記憶力不好,精神不集中;蔫倔,陰奉陽違,逆反心理,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習,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
我從小跟公公嫚嫚(爺爺奶奶)在農村老家生活,小學在老家上的,整個小學期間成績慘不忍睹。農村教育質量就不提了,我從小又病病歪歪;公公年紀大,文化程度不高,嫚嫚文盲,他們根本輔導不了我。中學了回城裡父母家,那時候有困難還可以找組織,老爸找單位要名額給我送市重點中學去了。也許是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變好了,我成績一沖沖到班裡前十,但是也進不去前五。父母挺滿足於前十名,因為是市重點,升學率百分之六七十,上大學基本不愁。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學習還是留有遺憾,因為沒有學到最好,沒學透。而且我還有個毛病,雖說生活條件好了,生病也少了,但還是一動腦子就犯困,特別容易疲勞。理科都是動腦子的,這樣怎麼能學好。越學不好越沒成就感,越沒興趣,甚至產生恐懼心理,最後理科學得跟粑粑一樣,全靠文科拉分。當時覺得自己特不爭氣,學不好,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大腦缺氧。
前段時間,我對量子物理產生了興趣,讀了一本科普讀物,讀了兩、三個月,讀讀,睡睡,醒醒,再讀讀,睡睡,醒醒……就是大腦缺氧。
整個中學期間我跟父母很隔閡,沒想過找他們幫助,他們也沒想過要幫我檢查作業。他們雙職工忙得顧不上我是一方面,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環境差異導致的不適,媽媽和公公的矛盾(嫚嫚去世了)帶來的牴觸是另一方面……那時候也沒有心理健康、親子概念,我們都沒想過要溝通交流。在爸媽同事圈的孩子裡,我算是好的,成績不差,紀律很好,性格文靜,爸媽放心地讓我自己打理自己,誰也沒注意到平靜外表下洶湧的心理暗流。
初中最要好的有一個同學,她家庭條件跟我差不多,可是在初二分水嶺的時候,她理科成績一飛沖天,進入前五,把我甩下了。有一次我們聊天,好像是我說要把早餐錢省下來幹嘛幹嘛去,結果她說她告訴她爸說把早餐錢拿去幹別的了,她爸批評她了,說早餐錢不能省,早餐必須吃。我是絕對不可能把挪用早餐錢的事告訴爸媽的,這也許是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她趕超我的另一個原因吧。很多年後才意識到整個成長的過程,我是在孤軍作戰,而同學們是舉全家之力與我對抗啊。
但是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 彷彿冥冥中早已註定。
就像說農村教學質量差,可當年我老爸就是從我們那個小山村考出去的,比我的環境還不如呢,至少我那時已經有老爸按月寄生活費了,可是老爸當年不拿獎學金就沒錢上學,作為長男家裡還動不動威脅他讓他輟學。但是老家農村刀耕火種肩挑手提的艱苦勞作堅定了老爸“鯉魚跳龍門”的決心,據說老爸靠點可憐的私塾底子就考上了中學,然後就一路自帶學霸光環拿獎學金直考到名牌師範大學——家長給檢查過作業,想都別想。
人世間的事情,誰能說的清呢?
就說現在的社會環境已經變得成績好上大學出來也不一定就能取得世人所謂的成功了吧,不是有調侃的話說中學成績好的同學要跟成績不好的同學搞好關係嗎,說說不定成績好的同學大學畢業了還得上成績不好的同學開的公司去謀一份工作呢。雖然是笑話,個別特例,但也不一定絕對不會發生。
所以說我們看重生活的過程就好,體驗了就好,其實大家殊途同歸,不管檢不檢查孩子作業,做的好做的壞,最終目的地都是一樣的。
-
7 # 天語通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孩子們言行習慣的模仿主要來自家長,一個班級群體中接受相同老師的同樣的教育,往往仍然會有較大的差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來自家庭的影響是最不可忽視的。
孩子本身是有較大差異的,比如走路,有的一歲就能獨立前行,有的可能一歲半,甚至接近兩歲;有的一歲斷奶,自食生存,有的2歲半斷奶,三四歲還滿大街跑者喂;再比如說話早晚也有很大不同,這除了孩子先天素質的差異之外,與父母從小的教育引導訓練不無關係。
在學校裡,老師的授課教育是面對全體同學的,有的學的輕鬆愉快,有的節拍慢,跟不上老師和同學們的節奏,學的吃累困難。雖然老師一般都會有所傾斜的,但畢竟受時間精力等的各種限制,很難把每個孩子都照顧的面面具到而不掉隊。
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也需要通過做練習做作業才能真正實現,差距在這裡就會顯現出來了,有的孩子20分鐘就完成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1小時或者更久,這或許就是部分孩子作業多,寫到半夜12點的真正原因。學校裡的課堂時間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必然會用這樣的課後練習和家庭作業的補充提高。
小學生的很多父母都非常用心,孩子放學回家彙報一天學的東西,家長高興,通過陪孩子做作業聊天,以及與孩子的互動交流,順便輔導了孩子的學習,再通過檢查批改家庭作業,更好的瞭解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非常有針對性的幫孩子解決他的所有疑問。此時有了表揚和鼓勵,給與孩子勇氣和自信。
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嘗試還沒有完全脫離對父母的依賴,借對父母的高度信任,小學生非常願意和父母討論,看到什麼,知道什麼,學到什麼,都願意說給父母聽,有什麼問題,該怎麼做?也願意向父母發問,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答案,鼓勵和表揚。也許孩子的習慣和能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形成了。
這一階段父母的付出,意義非常重大,這也正是形成孩子學習能力和習慣等的關鍵期。
每個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優秀的,最完美的,但放到班級群體中比較,就會發現會有很大的差異了。儘管如此,多數家長還是願意聽從別人的讚美之言,你的孩子很棒很漂亮很優秀,鑑於此,很多學校里老師也會迎合家長的心理一味說好,很少面對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白白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機會,也有的老師會盡職盡責,正確的全面的評價學生,策略的或直接的面對家長指出孩子的不足,不過已少之又少了。
這裡特別注意,當老師發現並特別做出提醒的學生,更需要父母用更多的時間,科學合理的細心呵護陪伴,加強有意識的訓練引導,以讓孩子在行為習慣能力和所學知識上更好發展,或優異於其他同學,或者不掉隊。恰恰在這其中,由於沒有引起父母足夠重視或者父母本身教育孩子的能力欠缺,造就了孩子日後的被動或者更大的差距。
每個小學生,都需要父母付出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自己陪伴呵護和培養。當然,隨著年齡增長,年級的升高,這種需要會越來越少。由於個體的差異,這個過程的長短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孩子在上完低年級,或者中年級以後,就會有了一定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
在學習上,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有意識的逐步放手且暗中關注,孩子也就逐漸疏遠脫離父母,自然的去接受學校老師的教育了。也有的上完小學了,還是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就需要做父母的更多的付出了。
孩子是家長的,學生是老師的,也許這個老師會陪伴你的孩子學習一年兩年,或者三五年,最終還是家長陪伴孩子長大。
在正規管理的學校裡,每位任課的老師都會按計劃規定實行正常的教育教學,批改作業,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每個家長也都有對子女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生活不易,工作很累,壓力很大,時間很緊。
學生之間最終最大的差異雖然與學校與老師與社會等有關,但主要還是來自家庭的教育,特別是小學階段家長的陪伴呵護和培養,以及恰當時機的放手,和學校老師教育的有效對接和交接。
老師安排家長批改作業,主要還是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低年級,至中高年級,少量家長還能與孩子討論互動學習以外,更多的也就是提醒家長對自己孩子作業過目檢查,讚揚鼓勵或者簽字監督了。進入中學多數家長也就逐步失去這樣的機會了。
這不是老師在推卸責任,也不是在加重家長負擔。優秀的家長會自然的擔起這份重要的教育責任,用一年或幾年的陪伴呵護培養,讓孩子具備應有能力自信和優秀品質,這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也會是這個家庭最大幸福。
所以父母,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珍惜,珍惜,責任使然,就那幾年。
-
8 # vilb
不應該
愛做不做,愛錯不錯,愛會不會,愛輔導不輔導
你是指望老師給你孩子開小灶補課輔導是吧?
老師們就算是有那心,也沒時間啊。
-
9 # 民一農
我現在既不是老師,又不是學生家長,但我是當過20年老師的農民。很多人認為檢查、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完全是老師的事,與家長沒有責任。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的。我是從事過20年教育事業的,對教師職業的酸甜苦辣我是嘗飽了的。儘管現在教師的待遇好,工資高,但教師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既要備課上課,又要批改學生的學校作業,特別是批改平面幾何作業,我一想起就頭疼,既要看圖,又要看證題步驟,真是一眼左看,一眼右看,改一個學生的作業都不容易。如果說每個學生的家庭作業都有老師檢查輔導,老師就是不休息吃飯也幹不過去。家長也要理解體涼老師工作的辛苦。
其實,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老師的耐心教育,與家長的督促輔導是分不開的。學生的學習檢查輔導應該有老師和家長相結合,只有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學生才會有優異的成績。
-
10 # 好點兒572
要分開,一個是檢查作業,一個是批改作業,家長是檢查作業完成沒完成,是可以的,教師是批改作業,批改作業要十分認真,是老師責任。
回覆列表
大家知道老師為什麼要留家庭作業嗎?家庭作業是對當天課堂所學進行鞏固,非常有必要性。
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學會,有沒有聽懂,家庭作業寫一寫就全明白了。所以家庭作業非常重要。
既然是孩子的家庭作業,那就是在家裡完成,既然是在家裡寫作業那孩子不會了,肯定是家長輔導,因為老師也不能到家裡來輔導呀。
再說到檢查作業這個問題,我也回答過好多次。作為老師我也讓家長檢查作業,但是這種檢查並不是要求家長去判斷作業的對錯。
而是請家長看一看孩子有沒有完成作業,起到一個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的這樣一個作用。
然後就是看一看孩子寫字是否工整,是不是認真對待了家庭作業。因為作業是不是認真,能夠反映出一個孩子學習態度正不正。
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孩子,即使現在成績好,但也不能夠長久。所以從家庭作業上能夠看出很多問題。
家長們其實可以這麼做:
第一、給孩子規定好時間,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要設立好獎懲制度,可以準備一些星星貼紙。按時完成作業貼一顆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就扣掉原來貼的一顆星。
如果達到多少顆星星,家長可以給孩子獎勵,滿足他的一個小心願。通過這樣的獎懲制度,給孩子一種動力。
第二、剛開始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後期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家長檢查第二次。
按照作業檢查情況,依然和獎懲掛鉤。如果孩子檢查作業以後,家長二次檢查沒有發現錯誤,就獎勵一顆星星,如果發現錯誤,訂正錯誤以後扣掉他的一顆星星。
第三、如果孩子的作業沒有做完,那麼家長要找原因。孩子是不會做,還是在磨蹭。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我同事家孩子就這樣。由於寫完作業以後家長看的太緊,沒有機會去玩,所以每天寫作業他都要磨蹭到睡覺時間。
後來溝通家長髮現了,滿足了她這個心願。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就有一個小時的自主支配的時間。
從此孩子的作業再沒有拖拉過,每天都早早的完成作業。看自己喜歡的書,看一會電視。
總結:孩子的家庭作業總是完不成,家長是要負起責任的。因為在家完不成的話如果到了學校,只能犧牲孩子上課時間去補寫作業,這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