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對有限空間作業活動的危險性認知不足,防範措施不到位,極易引發傷亡事故。同時,有限空間中作業存在的危害,極大多數情況下均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在有限空間作業,認真落實以下防範措施:
(一)在有限空間外敞醒目地,設定警戒區,警戒線,未經許可,不可入內。
(二)對任何可能造成職業危害、人員傷亡的有限空間所做作業應做到先檢測後監護再進入的原則。先檢測確認有限空間內有害物質濃度,作業前30分鐘,應再次對有限空間有害物質濃度取樣,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有限空間。
(三)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間,應採用機械通風,通風換氣次數每小時不能少於3次。對不能採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並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
(四)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有限空間安全措施監管制度;同時應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
(五)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具備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身體無妨礙從事響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並符合響應工種工作需要的資格。
(六)有限空間作業現場應明確確認監護和作業人員。監護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
從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對有限空間作業活動的危險性認知不足,防範措施不到位,極易引發傷亡事故。同時,有限空間中作業存在的危害,極大多數情況下均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在有限空間作業,認真落實以下防範措施:
(一)在有限空間外敞醒目地,設定警戒區,警戒線,未經許可,不可入內。
(二)對任何可能造成職業危害、人員傷亡的有限空間所做作業應做到先檢測後監護再進入的原則。先檢測確認有限空間內有害物質濃度,作業前30分鐘,應再次對有限空間有害物質濃度取樣,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有限空間。
(三)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間,應採用機械通風,通風換氣次數每小時不能少於3次。對不能採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並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
(四)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有限空間安全措施監管制度;同時應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
(五)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具備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身體無妨礙從事響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並符合響應工種工作需要的資格。
(六)有限空間作業現場應明確確認監護和作業人員。監護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