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段子手李易

    《易經》是一本古老的中國哲學思想鉅著,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文化,比如耳熟能詳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出自易經乾卦。但是由於《易經》成書年代久遠,裡面很多事情的敘述方式和我們今天的閱讀習慣有很大不同,如果現代人想學習《易經》該如何學起呢?

    我認為:

    想學習《易經》首先要去了解陰陽,只有明白了陰陽的概念才能瞭解《易經》中的辯證思想,當你瞭解了陰陽之後,推薦你去收看一些名家的易經白話解讀,比如曾仕強教授的解讀就很到位,這裡不建議你去死記硬背,不然恐怕你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你可以一邊聽一些大家的易經白話解讀,一邊在身邊尋找相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去印證《易經》中的哲學和處事道理,並且把易經中學到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加以運用,久而久之也就能對《易經》有充分的瞭解和認識。

    所以:

    學習《易經》這本本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哲學書籍,即使在今天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有一個正確的應對方法,也可以把一些沒有頭緒的事情得以理順,還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國學文化,祝您學業有成,自強不息。

  • 2 # 大鬍子六爻

    對《易經》感興趣,從頭學起,找一個好方法,這是很多易學愛好者都想過的問題,也是已經跨入“易學”研究者曾想過的問題。

    學習研究易經(易學)者,對其感興趣那是必須的。這種興趣,或許是“天賦”,或許是生活環境所“誘"。諸多原因,不一而足。但興趣只是興趣,只是一個人一時的意向,哪怕是“天賦”,也會有江朗才盡的時候。

    興趣使很多易學愛好者走近了“易學"殿堂,也使得很多人不是放棄了,便是“原地不動”。甚至一些研究者也是如此。

    其實,學習研究易經(易學)者除了對其有興趣,還要堅持,堅持去學習,去思考,去悟。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實踐。所以急功近利者莫學易研易,否則會淪為被人所恥的“騙子”。

    怎麼堅持,堅持什麼。這也是學習研究《易經》(易學)的方法。那就是把基礎打好。六十四卦卦爻辭,純真的易經味道,以及衍生出來的諸多易學基礎知識,比如陰陽五行,干支,甚至諸多神煞以及星宿等等。當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你最“興趣”什麼,就堅持什麼。要有目的去堅持,用心去記誦,用心去實踐。用心讀十遍《易經》和用心讀二十遍《易經》感悟絕對是不一樣的。

    要學習研究易經(易學),興趣是首要的,堅持是必須的。最好的方法是去記誦基礎知識,去實踐,去悟(這裡是總結經驗)。

  • 3 # 有孚君

    剛好我有篇文章適合您看看。

    寫給有志踏入易學大門的初學者

    文章開始之前,我要很嚴肅的說一句。

    易學真的是個大坑、深坑,乃至是黑洞。

    1 放棄吧!少年

    一門學問,或者說一項技能,也許你短則學個三五天,長則學個一年半載就能摸到門徑。

    又比如學書法,只要勤練不輟,一年下來總能把字寫得漂亮了。

    再難些的如學法律,三四年下來死記硬背,律師證基本能考下了。(不太瞭解,只是舉例。)

    但是學易。

    不浸淫個二三十年,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說你是學易的。

    (我就真的不好意思說!)

    無論學什麼,二三十年下來都算專家了。

    學易,沒準二三十年下來,搞不好你連入門都不算。

    還有,學了一陣之後,可能就會迷茫……

    學這勞什子圖個啥,生活中能用到的地方聊聊。除非是走專業算卦的路線。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就決定不學了,那麼恭喜你,得了解脫。

    2 總歸還是要寫點啥的

    最近時日,每當我回想起剛開始學易時的不知所措,就總覺得應該給初學者寫點什麼,可每次提起筆又放下。

    一來是因為我真的懶……

    二來實在是怕指歪了路。

    因為學易的圈子裡有句名言,大意是:“學易一月,自覺天下無敵;學易一年,有口難開;學易三年,方知天高地厚。”大抵如此。

    因為易學實在龐雜,天文地理、詩書禮醫、人倫草木、物理算術,無所不包。“彌綸天地之學”,不是鬧著玩的。

    不過,思來想去,還是下了決心,赧顏先寫一篇。

    星星之火,尚可以燎原。

    如果真的有人看了此文後踏入了易學的大門,不說我為易學的發揚做了微末貢獻,算是不枉我與易結緣。

    易學本身涉及的“學科”就很龐雜。

    有太乙、奇門、大六壬的“上三式”,有六爻、八字、紫微等“重體系”的,有梅花易之類“輕量級”的,當然還有風水這門“龐然大物”。

    總體歸納起來,分為理派、象派、數術派。而且爭的不亦樂乎……

    沒有固定師承,剛開始很難抉擇從何處入手。

    3 開始了我的表演

    我想說的是,無論學什麼,我都建議從《周易》原文開始。

    先明義理,再談其他。

    這個過程很枯燥。因為大多數人學易都是想學“算卦”。

    這很正常,我開始學的時候也是這樣。

    但是無論如何,八個經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老老實實把他們的樣子印在腦子裡。

    把先後天八卦分清了,再把他們代表什麼記住了,然後把六十四卦的表面意思串一遍,我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

    這部分的書,我推薦傅佩榮先生的《易經入門》和《傅佩榮譯解易經》。

    尤其是《易經入門》,淺顯易懂,很適合入門。更難得的是書裡有蓍草的起卦和解卦方法,可以暫時滿足算卦的慾望。

    (好像還送張光碟,詳述了大衍筮法。)

    其實我是讀邵偉華的書入門的,好像有一整套,具體忘了,看了一本基礎的,就轉到了傅先生的“門下”。

    另外,傅先生還有一套詳解六十四卦的視訊,講的非常好。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我要。

    4 六爻是個不錯的選擇

    “入門”之後的這段時間最是浮躁的時候,因為了解了基礎之後就想著要找門“術”去學。

    雖然不推薦這樣,但大多都要有這個過程。所以我推薦可以先學六爻。

    一是因為入門的書籍比較多;

    二是比較體系化,容易上手;

    三是起課(起卦)也相對方便,三枚銅錢(硬幣)即可。

    畢竟這個階段保持學下去才是真理。

    六爻入門的書實在太多,今人比較著名的有王虎應、朱辰彬等,他倆的書都值得一讀。

    不過還是古人的書更值得一讀。倒不是崇古貶今,而是古人治學的態度確實要比今人強很多。

    另外就是,讀慣古文,就會覺得讀現代文實在如同嚼蠟,沒有味道的很。這倒不是我自誇,很多人都如是。

    所以六爻的古書我比較推薦野鶴老人的《增刪卜易》和王洪緒的《卜筮正宗》。

    先看《增刪》,讀上一遍,沒人教也自會玩卦。

    網上很多人專研《增刪》,我遇到過一人,六爻只以《增刪》為準繩,水平相當高。

    另外《易冒》、《易隱》等都可以看看,但是不推薦在入門時讀。

    5 不要碰梅花易數

    再來說說梅花易數。

    我個人很喜歡梅花這門術數。所以算是下了不少功夫。

    但是讀來讀去,市面上關於梅花的書確實不多。

    珍本、孤本的就算有,我也自不會知曉。

    所以一直抱著《梅花易數》這本書翻,另外還有一本《梅花周易數全集》。

    這主要是梅花比起其他術數,實在是比較小眾。

    今人的書確實不少,不過一人一套路,黃鑑、韓海軍、張延生、林武樟、鄧海一等等,讀多了倒會不知所措。

    其實嚴重不建議初學者碰梅花。

    梅花也稱心易。“人於心上起經綸”,這不是一般境界能達到的,何況初學。

    梅花的體用、三要、十應,看上去簡單,有人讀了一遍《梅花易數》自覺斷卦和玩一樣,殊不知完全沒有搞明白梅花如何玩。

    什麼時候可以學梅花?

    我認為學易三年左右差不多。如果等不及,自可先學上試試,如對其念念不忘,總有再拾起來之時。

    6 讀《周易》才最快樂

    最後還是說說《周易》解讀類的書吧。

    我學了這麼多年,其實只學了六爻和梅花,剩下的就是在讀《周易》原文類的書。

    八字也碰過一段時間,不過沒學會,就暫時擱置了。

    因為《周易》讀的實在不亦樂乎。

    有首小詩道: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毫不誇張的說,他說的沒錯。

    南懷瑾老先生也說,讀易就像搞推理,想搞清楚一句話的意思,就得翻另一本書,翻到後卻又要翻下一本才能明白後一句的意思,就這麼翻來翻去,不知不覺都已經天亮。(記不清了,大致如此。)

    所以研究《周易》的原文,實要比研究其他的有趣。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既然說到了南師,就先推薦下他老人家的《易經雜說》。

    這本書無論你有沒有基礎,想不想學易,都推薦一讀。

    書中的內容淺而通透。

    最難得的是,老人家的文字讀者很舒心,也給人很熟悉的感覺。彷彿他老人家就坐在你對面,茶餘飯後時與你娓娓道來一樣。

    傅佩榮先生的書說過了,不再重複。

    張延生入門的書也不錯,可以一讀。

    再有就是《高島易斷》和《周易尚氏學》。

    近現代解易非常精妙的兩本書。都是清末民初時寫就。

    尚秉和先生不愧易學大家,易理、易象無一不精。書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高島雖是日本人。說實話我是有狹隘的民族主義。

    但高島的書,實在讓人讀的敬佩,精妙處更如醉飲瓊漿般酣暢淋漓。真的重點推薦。

    此外就是《周易正義》、《周易折中》、《周易本義》等,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名人雅士都寫過《周易》解讀類的書。

    既然入了坑,慢慢讀、慢慢看即可。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抱著玩的態度去學,別耽誤了生活,才是正途。

    7 其他的怎麼辦?

    我現在解卦基本是用卦爻辭,配合卦象去看,也會用些梅花的東西。

    所以涉獵的也只有這麼多。

    想學奇門、風水或者其他術數的也不用著急。

    過些時日我或許會找些友人再寫篇入門文章介紹下。

    另外,如果入門時實在看不明白書咋辦?

    除了我推薦的傅佩榮先生的視訊外,曾仕強老先生那套《易經的智慧》的視訊也挺好的,很多人都說曾老不懂易,不動占卦,我只能呵呵。

    視訊要是還看不下去,我這還有個動畫片也不錯……是真的不錯……

    叫什麼我忘了,懶得翻。一共50多集。

    8 怎樣找到我們9 怎能不湊個九!

    文章之前我說,易學很難。真的很難,我不騙人。

    我更想說的是,道不遠人,易同樣不遠人。

    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僅此而已。

    太陽東昇西落,日夜交替是易;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寒來暑往亦是易;

    吃喝拉撒、讀書工作,這皆是易。

    學易,萬勿離開自然、離開生活!

    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

    此文是為“朋友”而作。然亦是對自己學易之路的一次梳理,收穫頗豐矣。

    古人誠不我欺!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 4 # 若晴

    我正在學《易經》,首先要找到國內最好的老師

    首先要看你的需求,你是準備瞭解易經,還是準備下功夫專業學習。

    如果只是感興趣,想了解易經的奧祕,百家講壇的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的智慧》比較適合你。

    學習目的很重要,想要易理,還是占卜

    大部分人學《易經》目的只有兩個,學習易理和研究占卜。

    學習易理:《易經》有64卦,也就是人生的64個場景(比如事業、結婚,育兒等64個場景),每個場景分成不同的階段,《易經》告訴了你不同場景,不同階段,你做出的選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就是易理。孔子曰:“善易者不佔”。何為不佔,易理都研究透徹了,看到一件事情,就想到《易經》裡面提到過這個場景,對號入座,如果這樣選擇,就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占卜,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占卜,都知道結果了,還佔什麼。對易經太熟悉了,對事件的因果弄的太明白了,不需要占卜了。

    想要成功,想要發財,必讀《易經》

    如果你整體想著成功,想著發財,那你真要讀一下《易經》。《易經》裡面有財富的密碼,我就見過用《易經》預測股市的,反正神乎其神。當然了這種神棍級別的普通人難以企及。但是有一點你必須意識到:一切財富向內求,而不是向外索取。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內心覓,,無感不通。

    就是說,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名利,就要修身,道德修養高了,願意幫助你的人才多。能夠站在巨人肩頭,何必平地而起。貴人相助,比你自己在哪裡瞎努力靠譜的多。大部分人成功,都是受到領導賞識,朋友相助。

    想要成功,德比才更重要

    大家都是大學出來,水平難分伯仲,想要貴人提拔,只能比道德了。沒才貴人可以培養你,沒德,人家敬而遠之,哪裡會幫助你。一個無德無才的人,整天想著成功發財,那簡直是想屁吃。

  • 5 # 靚姐兒聊絲路

    《周易》是中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鉅著,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對中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易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

    如果是自己對《周易》很感興趣的話,建議先去讀一讀通俗易懂的白話資料。推薦看看南懷瑾所著的《周易雜說》。對《周易》有了一些總體上的瞭解之後再去深入地學習。周易入門的話,看《易經》就可以了。一般來說開始讀很難讀懂,這是很正常的,多讀幾遍之後會慢慢的有所領悟的。

    基礎性的知識,要了解天干地支。這些知識讀一讀《卜筮正宗》這本書基本上就明白了,入門建議用《六爻》入門,《卜筮正宗》這本書裡還有六爻的卦例,可以自己根據註釋慢慢理解書上的內容。等到基礎性的知識掌握了,就可以深入的學習《周易》了,最好辦法是能找到一位好的老師引路。

  • 6 # 有章法的愛

    本人呢平時對這個有點小小的心得,稍微談一下哈!

    你說的這個呢,太寬泛,好多人對易經感興趣,那看你感興趣的點在哪裡,

    易經是俗稱,可以從國學智慧說起,那就讀《易經》,可以看看市面上解釋《易經》得書,略微懂六十四爻得演變,其中代表的哲學含義。

    也可以從占卜說起,因為易經裡面有六十四卦,而這個六十四卦代表了世間各種現象。它本來是八卦兩兩搭配而來,代表了兩種事物的演化,這被稱呼為六爻,六爻有爻辭,這是可以用來算命占卜了,以前春秋戰國,秦漢等朝代主流的推演命運,後來有一個很牛叉的大師,邵康節發明了梅花易數,也是六爻。後來民間又出現了八字算命。本質也是從六爻演化成八字的。

    從難度上來說,六爻比八字困難,六爻是一事一問,八字看的整體,好多事都能看!

    這是占卜界兩大神器!

    你想學,自己看書呢。會比較慢,會走彎路。

    也可以找個老師,學一下他的整體思路。具體還得靠自己用功!

    這是一個時間功夫,不著急的!

  • 7 # 樑1494944

    看了很多回答,但很多回答比《易經》還難懂。因為很多人都通《易經》,用《易經》的觀點和術語去和初學的人溝通,就好像你用英語和一個剛學母語的中國兒童交流一樣,比天書還難理解。還因為每個人學《易經》有每個人的目的和觀點,所以回答也不同。

    如果你要學《易經》,首先你得知道《易經》要講給你什麼東西。就像你看一本小說:它會講給你一個人或者一段歷史。又或者你看一段評論:它會講給你他對某個現象的觀點。那麼我對《易經》的感悟應該是:他是一門哲學,或者說是一個哲學派系。你想學就要求你對哲學有個領悟。

    哲學人人都有,只是觀點看法不同。《易經》的哲學是關於變(動)於不變(不動)的學說,什麼時候變的觀點。但《易經》會包羅永珍。而哲學本身就是個抽象問題,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是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記憶積累的實踐總結。這樣你想學《易經》首先你就要把所學的版本前言看通!這裡一般都講的是對《易經》的理解和來源。很多人不看前言,拿來就看內容,就想知道結果,那麼你的結果會越看學糊塗!也就是說:《易經》要講給你什麼如果你懂了,你真正理解了,後面的內容就好學了。

    然後,再學後面的內容就會包括你身邊的現象與發展道理。非常豐富,這時你可能很亂,因為這裡沒有實實在在就告訴你就會如何。但你要善於歸納就會發現很簡單。就像等號加減法,或者是天平。1+1=2或者兩個蘋果真的比三個蘋果重嗎?得看你取的蘋果大小。天熱就是夏天天?天冷就是冬天嗎?得看你的地理取位,也就是你對《易經》的理解和你身邊的取像。

    在這裡我講的都是白話,沒有《易經》的術語。就看你學《易經》的目的,如果就是愛好,理解了比什麼都強。背內容會很累很多,很多術語百度都可以看到。

    至於應用你可以拿你身邊的事比較,但不必發表評論。天像地像,風雨雷電,禾苗狀態,都是你身邊的現象,你都可以觀察,就看你怎麼理解然後取像。你比如:今年年底有很多網評:很多地方雷電交加?這就是像,我的理解會取出:《上震下艮》這一卦。但只是個人理解,你可以和別人交流,但別去和別人理論,就當自己愛好。所以你邊學邊理解。就會循序漸進!然後你會知道:一是如何變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男人娶老婆就是家,家裡生孩子便是繁衍,繁衍後果就是群體,群體結果就是大家。越來越多,,,以至於宇宙,你說不完的!

  • 8 # 宜靜書法

    想學易經,首先你得明白自己學習易經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算卦、占卜?還是為了瞭解一下國學經典,使自己能夠多些智慧。目的要明確,如果單單的是為了讀一些可以讓人明白事理的知識,建議看一些白話文的講解,瞭解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為了預測那要知道易經預測的原理是什麼。

    很多人把易經看的神乎其神,把研究易經的人看做是裝神弄鬼,其實,那都是不瞭解易經的根本的實質。那什麼是易經?其實,易經就是古人最初認識大自然的一個總結而已。我們來看先天八卦,古人對大自然和我們是一樣的充滿著探索的慾望,我們不也在想象和探索著宇宙嗎?對於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呢,易經就是對於世界的一個認知。

    古人想象著人類世界沒有形成之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發現頭頂上是天,腳底下是地,並且觀察到,天空與地面之間有一定的聯絡,是通過氣流的運動,天空的氣是向下的,地面的氣是向上的,天地之間產生了互通,比如熱氣與冷氣的交換,正是因為天地之間的陰陽氣的互通與上升與下降,東方有太陽,白天升起,西方有月亮,晚上升起,日復一日,從未改變,古人又看到大自然還有雷電,風雨,高山,海洋,這就是八卦的真正含義:乾,坤,離,坎,震,巽,兌,艮,那麼從字面來看,你不知道它啥意思,其實,這都是用八個字來對自然現象的總結,比如,打雷的時候就是震動,就做震,這個可以理解吧,乾的本意是什麼?陽氣升騰,所以就代表了天,所以學習易經要把這8個字的本意去弄明白,其實,這8個字就是形象的比喻了大自然的現象,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了易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了吧,它是一本闡述自然起源與現象的一本書,那為何有預測功能呢?

    其實,易經的預測功能就是一個對現象的解讀,比如我們看到天空中出現了陰雲,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下雨了,這幾天天氣陰了,是不是就要考慮不能洗衣服,晾衣服了?這個就是從現象上做了一個分析,從行動上做了一個規劃。

    那麼易經64卦呢?把大自然的現象總結出來,然後分析這些現象背後可能會產生的問題,讓人們能夠儘早的認知到危險與危機,適當的採用合適的辦法去處理,避免產生更大的損失,所以,你也不要把易經看的那麼複雜,深奧,它其實就是古人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和看到的現象總結出來,讓我們來進行參考,更有利於我們的生活,工作而已,易經雖然闡述的關於人類的不多,但是,闡述的一切都是為人類服務的。

    那卦是什麼?掛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從現象中去分析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八卦就是八種現象。五行呢?其實就是在八卦的基礎上對大自然的延伸認知,是對大自然的物質形態的一種關係的認知,也就是說,大自然之間的物質都是有關係的,比如,你垃圾亂丟,不愛護環境,那麼環境就會受到汙染,反而去侵害人類,五行八卦都是闡述的大自然中物質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五行也是一種形態的總結。

    那麼我們知道了易經八卦的現象如何預測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那才是學習易經的核心。我用五行關係來解釋如何進行預測分析。

    五行是金水木火土,它不是代表的就是某種物質,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生相剋的,那麼也就是說,大自然之間是要平衡的,不平衡就產生了病態,假設當天五行關係是:

    金水木火土

    核心就是金,那誰影響了金?木影響了金,那直接用金剋制木生火就達到了調節功能,可很多人在實際的利用中就是不能想通這個道理,悟不出來其中的原因,當你悟出來了,你就覺得原來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

    關於五行理論的實際利用,本人也有專門的專欄進行講解與解讀

    不管是易經還是五行理論,它闡述了一個辯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遇到什麼情況,該如何應對,所以,學易經,其實是提高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個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提高了,是不是工作上的問題和矛盾就解決了,做事也就順利了。

    易經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時,要知時之義,識時之行,用時之機,你能通過現像察覺到機會,並能抓住它,這才是易經闡述的核心問題。

    以上粗略的談了一下易經的本質,以及易經中闡述的觀點,對人類的行為的影響,要想學習就得靜心去學習,因為易經語言艱澀難懂,但是,你能讀懂易經這本書,你會發現,你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有了知識,那就有了智慧。

    關於更多的易經的實際利用,後續還會有詳細的闡述。

  • 9 # 觀易國學

    無論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周易》這本原文是繞不開的,既然是從頭學習,那麼也可以以之為必讀之書。

    既然明白了要讀的書,那麼學習方法也就在其中了,看到過類似問題,也看到了一些人的回答,很多都在推薦入門讀物,這種方法,並不推薦這樣做。

    初讀此書,或許覺得讀不懂,包括文字、含義,但應該繼續的讀下去,只有自己去認真揣摩,才有自己所悟,也就才能所得。

    《周易》裡的“十翼”是經典之作,大致明白其中之理後,然後再去了解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六十四卦。

    其實無論什麼著作,都是解釋這些方面的,也是作者對這些知識的一個解釋和領悟。

    最後說一下,學習的目的是運用,無論這個運用是什麼,都要聯絡自己的生活,這個時候再去看一下其他著作,定有所得。

  • 10 # 些子大法惟一傳人

    不知你多大年齡,最好四十五歲以後再研習。年輕時研習易經一個是耽誤正事第二是悟性不夠。

    學習易經切忌盲目崇拜古書古義。隨著社會文化領域開放包容,以前斥之為封建迷信的易經八卦風水堪輿等領域也不再受打擊限制。愛好者們與日俱增。一旦踏入此門,絕大多數愛好者們都將皓首窮經也不會有學通的那一天。

    這是有幾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愛好者們基本都是購買社會公開出版物來自己學習的,社會公開出版物從古到今是不會有真經的,這個大家用理性的頭腦分析下就可以知道,如果社會公開出版物裡面有真理,比我們悟性高的人有的是,社會上早就大師滿天飛了,風水寶地也早就被人挖光了,還輪到到我們?二是參加一些公開培訓班,這也是學不到真經的,大多數時候這些培訓班反而會將你引向歧途!三是抱著不想學習交流的目的結交其他愛好者,名曰互相切磋探討,其實誰掌握了真理也不會告訴你,研習風水奧祕只有學習,沒有互相學習。四是盲目崇拜古人,把得到一本古書或者碰到一個滿口經書語句的人當做寶貝,以為得到了真傳。

    這裡專門對盲目崇拜古書古義這一關鍵制約愛好者們悟道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

    一、先說古書對遠古中華神祕文化傳承是否就是真傳。所謂我們的說的古書最早至春秋時期,老子孔子那個時代,再早的古書基本沒有了,最晚要到清初的書籍,再晚就不叫古書了。那我們來看看甲骨文的發現解讀考古發現就可以瞭解這些古書是否是真傳。甲骨文是中國已經發現的具有嚴密結構系統和最成熟的也是最早的一種古文字。在清朝光緒年間,古董商、金石學家王懿榮,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看見上面刻著字,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把這些奇怪的圖案畫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發現甲骨文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孔子和《說文解字》許慎都沒有見過甲骨文,截止近代一百年前的古人直到孔子時代的古人都沒有見過甲骨文,何談這些古人寫的古書就是真傳呢?包括孔子所做的周易十翼也是有偏差的。舉個例子:各種易學書籍中都對天干地支的蘊含的意義做了解釋,甲是一顆種子種到了田裡,乙是種子發芽了等等,天干地支是反映的植物生長死亡的過程。其實經過對甲骨文的考古發現,天干是商代十個大部落的名稱。由此可見大量古書的謬誤!

    二、再說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的發現發展。1543年哥白尼因為日心說而被教會烈火焚身,距今近六百年。我們中國是在清末才奉行日心說。在此之前古人是站在地球觀測天體,一直奉行天圓地方的地心說,連地球是圓的都不能發現。基於地月系統的歷法有很多弊端,與自然不可調和後,又置閏月,補足地球圍繞太陽實際天數。並不是說我們的祖先不偉大,雖說沒有發現日心說,但我們的祖先從漢朝時期就能精確地計算出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執行軌道和週期,比如歲星木星,古人就計算出木星每12年運轉一週天。但是在觀測天體時是一種人站在地面的視運動,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產生了木星的停留衝逆等視運動,我們現在知道了其實木星一直在公轉,並沒有停留。再遠的天體,我們祖先就沒有發現了。由於古書都是參照的地月系統,那麼由此產生的理論就大多數不符合自然。我們作為網際網路時代人,就不能抱著古人的理論當寶貝,在故紙堆中打轉轉,不越雷池半步,那我們所學所思同樣不會有進步。

    三、古書多數是偽書偽理。古代也和現代一樣,有的為了留名,有的為了炒作。即使有真才實學的大家,著述時也用一些陰晦的口訣隱藏了真經。比如:江東一卦從來吉、八個四個一, 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等等,後世解說五花八門,各執己見,風水流派林立,其實風水真理只有一個。

    四、晦澀難懂的術語。比如什麼是風水?解讀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是玄空?解讀仍然無所適從!更別提什麼些子法、天步真元等等。愛好者隨著看社會公開出版物越來越多,更加是一頭霧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死如燈滅”從科學方面來說,意識會隨著人類生命的“流逝”而消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