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三國風雲

    張飛據水斷橋的事情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劉備在長阪坡遭遇曹軍五千虎豹騎的突擊,全軍潰散,而劉備數人逃脫,作為殿後的張飛拒守橋頭,阻擊曹軍的追擊,從而贏得了撤退的機會。

    正是張飛斷後措施,起到了兩個顯著的成果:

    其一,接應到了趙雲。長阪坡之戰突然爆發後,劉備,諸葛亮,趙雲以及張飛帶著數人自顧自的逃跑。趙雲把劉備等人送到安全地帶後,發現劉備的家屬沒有跟上來,於是返回戰場找到了躲在角落的劉禪母子。

    在張飛接應下,趙雲帶著劉禪母子順利的來到劉備身邊。

    劉備等人逃跑後,為了阻止追兵,讓張飛帶領二十個騎兵據水斷橋,從而嚇退了曹操的追兵,讓劉備等人順利脫險。

    正是由於張飛這一英勇的行為,嚇退了曹軍,留給了劉備更多的時間撤退。

    02.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當張飛據水斷橋的時候,曹操麾下那麼多戰將,為何他們都不敢出戰呢?這就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問題,一個就是小說的角度,另外一個就是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個角度,站在小說《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

    首先,張飛勇猛的名聲早已聞名遐邇。

    張飛的威名能夠威名遐邇和關羽的宣揚有關,這點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中有描述:

    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

    關羽在白馬斬殺顏良之後,曹操當眾稱讚關羽,關羽不忘把自己的義弟張飛也捎上,認為義弟比自己更厲害。關羽的言辭讓曹操以及麾下的眾將認識到還有一個更生猛的大將張飛。

    關羽此舉讓曹操大驚,於是囑咐眾將以後遇到張飛要小心謹慎, 還讓人記在衣服的底部,以示時刻不忘。

    關羽斬殺顏良已經夠生猛了,現在還有一個更生猛的張飛,這讓大家已經留下了心理陰影,因此在遇到張飛後,許多人對於關羽的彪悍行為以及曹操的囑咐猶言在耳,宛如眼前。

    其次,張飛的疑兵計。

    張飛雖說被描述成一個粗人,貌似大字不識一個,除了喝酒就是衝鋒陷陣,智商比較低,其實這也只是誤會而已。只會打仗不會思考的人在戰場上生存的機率比較低,而張飛能夠活到現在,可見智商還是比較高的。

    此時的張飛手下只有二十來個騎兵,這個和正史裡面的記載差不多。如何把這二十來個騎兵發揮最大作用,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可是渲染比較仔細:

    張飛那裡肯聽,引二十餘騎,至長阪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

    張飛麾下二十多個騎兵,即使再生猛,再能打,面對蜂擁而上的曹軍,也是無能為力,因此張飛讓人在馬尾巴上繫住樹枝,然後在樹林中來回奔跑,揚起漫天灰塵,由此造成假象,以為後面還有大隊人馬正在趕來。

    最後,張飛凶猛的樣子。

    張飛的樣子非常凶猛,豹頭環眼,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當他獨自矗立橋頭,大喊大叫的樣子更是讓眾人感到驚懼。

    張飛的喊話聲非常洪亮,神氣十足,視曹操麾下眾將為草芥,這就更讓曹操麾下摸不著底細的大將感到非常害怕,因此在張飛大喊三聲之後,眾人就慌不擇路的逃走了。

    因此,從小說的角度來看,張飛一人站在橋頭,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小兵過去完全是送死,而無論是大將許褚、夏侯惇還是張遼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單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況且此時的張飛屬於歸師,兵法有言:“歸師勿掩窮寇莫追”,他們都不知道張飛葫蘆裡面裝的什麼藥,不敢冒然前去挑戰。

    許褚、夏侯惇還是張遼都是久戰沙場的老將,在戰場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斷然不會糊里糊塗的前去挑戰,否則只是徒增傷亡的舉動。

    歷史中的描述沒有小說中的描述那麼精彩,只有寥寥數語而已:

    根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那麼張飛為何做到據水斷橋,嚇退敵兵的呢?那是因為軍中的這些猛將如許褚、夏侯惇、張遼並不在這裡。

    1.許褚。許褚的身份並非先鋒而是守衛在曹操身邊的侍衛長,並沒有什麼機會單獨出戰,只有在曹操處於危機時刻,他才能夠出馬衝陣,大多數情況下,他是呆在曹操的身邊,保衛曹操的安全。

    此時即使曹操身臨前線,許褚也沒有機會在這裡去單挑張飛。對於他來說,挑戰張飛重要還是保衛曹操安全重要?答案當然是保護曹操了,因此許褚沒有挑戰張飛那就順理成章了。

    這個時候的夏侯惇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並非先鋒勇士。職位到夏侯惇這個級別,在和敵人對陣的時候,已經不需要他親自率領士卒衝鋒了,因此即使夏侯惇在場,他也不會跑去和張飛單挑,打贏了也不會增幾許功勞,打輸了可是有損名譽的,得不償失。

    3.張遼。張遼也不在長阪坡,而是駐守豫州長社。此時的張遼也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即使後來非常牛的張郃,此時也接受張遼的節制,因此不到情不得已的情況,張遼也沒有機會率領親衛衝陣。

    假如他們只要有一人在這裡,以他們往昔光輝的戰績來看,定然不會輕易撤退,那麼劉備等人能否順利逃脫也就未可知了。

    03.總結

    無論是從小說的角度還是從正史角度來看,張飛能夠據水斷橋,嚇退曹軍,除了客觀上佔據有利的地形,阻斷曹軍外,在主觀上也擁有其有利的因素:

    一方面張飛悍勇名聲早已傳播開來,這點程昱和曹操的對話中有所凸顯,根據《三國志》程昱傳記載: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

    這段記載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程昱對於劉備的預見,認為關羽和張飛倆人是萬人敵的勇將,而孫權必然會資助劉備以對抗曹操,一旦劉備得勢,必然不可能被擊敗。

    既然程昱都知道張飛的勇猛,那麼曹軍中其他的人必然也知道張飛的威名,從而產生畏懼心理。

  • 2 # 魏門寒士

    在猛將迭起的三國亂世,有這麼一位豹頭環眼、面如黑炭、絡腮鋼髯的虎將。長版坡中他一聲暴吼愣是嚇退了曹操上萬的雄兵,從此是一戰成名,這也是廣大朋友津津樂道的一個經典橋段。那麼,一個無名鼠輩被嚇死也就算了,為什麼當時曹操手下良將眾多卻無人上前迎戰呢?比如:“虎痴”——許褚,許褚後來和馬超斗的是昏天暗地,張飛也是如此與馬超相鬥是未分勝負。如此來說:許褚拿下張飛可能不太可能,但是纏住張飛那不是問題,加之夏侯惇、張遼在旁協助,應該來說拿下張飛是不成問題的,那麼為何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在筆者看來,這裡不能用“不敢”這個詞,應當用“不應”這個詞,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主帥多疑的性格佔據絕大因素

    關羽的神助攻

    毛宗崗又曾這樣批註:翼德喝退曹軍,若非有云長昔日誇獎之語,曹操當時未必如此之懼也。

    綜上三個原因,只能說種種的原因,成就了張飛這次的壯舉。在當下社會我們應該把握種種的機遇,方才能一鳴驚人。你又是怎麼看待張飛的呢!

  • 3 # 一半秋色

    張飛一聲吼,曹操抖三抖。

    長阪坡之戰,是《三國演義》頗為精彩的章節,張飛吼了一嗓子,震得夏侯傑口吐膽汁,活活嚇死了。金庸武俠小說中,謝遜的獅吼功,靈感便來源於此。

    五十萬對二十一,和開玩笑似的,這仗怎麼打呀?

    但最後,張飛一嗓子,卻嚇跑了曹操,夏侯傑摔死了之後,曹操大叫一聲“速退”,大家爭先恐後往後退,武器丟了,旗子丟了,沒命地跑,結果發生了踩踏事件,踩死了不少人。

    張飛這獅吼功,果然了得!

    曹操為何下令跑呢?演義中介紹了曹操的心理活動:

    一則,張飛提前命人用馬拉樹枝,在樹林子後面揚起陣陣沙塵,曹操以為後面有伏兵,之前博望坡之戰,曹操已經上了諸葛亮一回當了,以為這次又是諸葛亮之計,於是分外小心。

    有了以上兩點考慮,加上夏侯傑嚇破了膽,曹操更是懷疑有埋伏了,於是下令急退。

    以上是演義給出的解釋。可讀者讀到了此處,產生了不少疑問,縱使曹操不敢冒然進攻,讓弓箭手一齊放箭,張飛再猛,也怕飛箭吧!

    就算不放箭,派一千人馬衝過去試探一下,即使一千人馬全軍覆沒了,也不傷筋動骨呀!

    曹操為何腦袋短路了呢?

    長阪坡對峙,根本不是演義中的樣子,而是張飛事先拆掉了當陽橋,與張飛對峙的不是五十萬大軍,因為曹操先派了五千虎豹騎追劉備,可以肯定的是,五千虎豹騎中沒有張遼、李典、樂進、徐晃、夏侯惇等這些大將。

    而且,五千虎豹騎把劉備十萬軍民衝散了,劉備棄了妻兒老小,帶著諸葛亮幾人,狼狽而逃。

    虎豹騎到處燒殺搶掠,五千人馬便分散開來,四處搶奪財物,所以趕來與張飛對峙的人不會太多,說不定就幾十個人。

    當時或許是這樣的:

    幾十個虎豹騎趕到了當陽橋,發現橋被人拆了,河有五六米寬,馬躍不過去,不遠處有一個彪形大漢,嗓門挺大,在那邊罵罵咧咧的。

    虎豹騎:黑鬼,你有種別拆橋,我們過去分分鐘滅了你!

    張飛:嘿嘿,有種你們飛過來!

    虎豹騎:……(罵人的話)

    張飛:……(罵人的話)

    雙方互罵了一陣,虎豹騎過不去,便調轉馬頭,去搶奪財物去了,張飛見虎豹騎遠去了,也調轉馬頭,去找劉備去了。

    見了劉備之後,張飛對劉備說,他和曹操五十萬大軍對峙,敵人愣是被我嚇跑了!

    劉備大驚:“三弟,你真乃神人也!”

    張飛竊喜!

  • 4 # 密探零零發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的一聲大吼,喝退了十萬曹兵,為劉備撤退爭取了時間。張飛的這一聲吼,豪氣萬丈,威武霸氣側漏,可謂是張飛的人生巔峰。很多人和我都有疑問,曹操有10萬曹兵,手下有許褚、夏侯惇、張遼等猛將如雲,為何無人敢出站呢?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一戰成名。在虎牢關,面對呂布的挑釁,十八路諸侯手下大將紛紛折翼,不敢再派將出站。脾氣暴躁的張飛,忍不了呂布的囂張氣焰,出城與之大戰,打得難解難分,驚掉了諸侯們的下巴,但不得不承認與呂布有差別的,後來劉備、關羽也上場了,三英戰呂布,呂布戰敗,張飛可謂嶄露頭角,一戰成名。

    關羽的輿論宣傳,增加了張飛的神祕感。當年,關羽一刀解決了顏良,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關羽的這順口一說,再一次增加了張飛的神祕感,令曹將心生畏懼。

    從心理學來看,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在當陽橋,面對10萬曹兵,張飛大吼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而曹軍大將無人出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槍打出頭鳥,礙於上面提到的三英戰呂布以及關羽為張飛營造的神祕色彩,令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操的大將在張飛的盛名之下,不敢輕舉妄動。大家都是給曹老闆打工的,面對張飛這樣的猛將,不是自己揚名立萬的墊腳石,一不小心可能就丟了自己的性命,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

    從戰場的實際情況看,不合適輕敵冒進。當時,張飛在當陽橋上,傲視群雄,囂張至極,難免不讓人懷疑他有什麼殺手鐗,再加上張飛命令一些士兵制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不可輕易出戰。既有埋伏的可能,有沒有曹操下令出戰的命令,曹操大將也樂於處於觀望態度。

    綜上所述,既有猛將,不是軟柿子,又沒有曹老闆的出戰的命令,傻子才會出戰,去戰死,因此出現了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軍大將無人出戰的怪象,張飛著實成功地裝了一次逼!

  • 5 # 韶華傾夢

    張飛是蜀漢的五虎上將,與關羽一起被稱之為世之虎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操率軍南下,試圖一舉而定鼎中原。在荊州被曹操拿下之後,曹操火速命令曹純和文聘等人,率領虎豹騎連夜急行軍去追趕劉備。

    在長阪橋旁,面對僅有張飛一人,為何曹操不命令許褚、夏侯惇,以及張遼等人出戰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曹操生性多疑,在沒有確定是否有埋伏的情況下,曹操不會立即下命令。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多疑的人,之前在逃難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夜裡聽見磨刀霍霍的聲音,曹操就以為呂伯奢一家要殺了自己。所以,在還未探查清楚的情況下,曹操就率先舉刀殺死了呂伯奢一家。

    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曹軍是一個紀律性很嚴的軍隊,而曹操又是一個善用漢律的諸侯。因此,當曹操沒有下令他們向前時,許褚等人自然也不會上前挑戰。

    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

    夏侯惇曰:“元直之言謬矣。吾看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懼哉!吾若不一陣生擒劉備,活捉諸葛亮,願將首級獻與丞相。”

    正是因為諸葛亮多次重創魏軍,使得魏軍再也不敢小瞧了諸葛亮的計謀。而在長阪橋的時候,曹操看到橋後塵土飛揚,就是下意識地認為是諸葛亮在埋伏。

    除了忌憚諸葛亮之外,魏軍眾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害怕張飛的勇武。張飛和呂布能夠打五十回合,甚至是一百回合而不分勝負。反觀夏侯惇和呂布大戰十餘合而大敗,許褚也只能和呂布大戰二十回合而不分勝負。

    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所以,在面對這麼勇猛的張飛,站在面前的曹操更是膽懼,害怕張飛突然一個衝鋒過來而使得自己的性命不保。自然而然地,曹操就更需要許褚等人的保護了。

    操教各部下精選五千鐵騎,星夜前進,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大軍陸續隨後而進。

    在這麼高度作戰的情況下,再加上沒有曹操的進攻命令,許褚等魏將自然不會違背軍令去向曹操發起挑戰。

  • 6 # 不沉的經遠

    張飛長板橋斷後,許褚等人不敢上前一是因為單挑確實沒人打得過張飛,二是因為擔心有詐。

    當陽之戰劉備被曹操擊敗以後,張飛在長板橋橋頭橫槍躍馬阻擋追兵。此時曹軍雖有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名將在,但是卻無一人敢上去挑戰張飛。最後更是被張飛三聲暴喝嚇得全軍崩潰,狼狽逃竄。

    張飛在演義中是最強的武將之一,即使面對呂布也能戰一個難分勝負。可以說在演義裡的第一梯隊中,張飛也是排名名列前茅。只有呂布、關羽、趙雲、馬超等人才有可能和他一戰。

    相比之下,曹操手下武將雖多,但是在典韋去世以後,超一流武將就只有一個許褚了。其他夏侯惇、夏侯淵等人最多隻有一流水平,和張飛之間要差著一個層次。

    更何況橋頭地方狹小,難以閃避,一旦打起來就只能硬扛。此時張飛為了保護劉備,自然是不顧自己死活,拼命死戰。曹軍眾將心知這一上去可不是決勝負,而是拼生死。張飛之猛連呂布都忌憚三分,許褚等人自然在更不敢輕易冒險。

    張飛看似性格莽撞,實際上也頗有謀略。在趕到長板橋以後,張飛自知身邊只有二十幾名騎兵,如果曹軍大至,那麼肯定難以阻擋。所以他使了一個疑兵之計命,手下騎兵砍下樹枝,拴在馬尾 上,在翹邊的樹林裡往來奔跑,揚起塵土,讓人認為林中有千軍萬馬。

    在曹軍追到橋邊時,看到張飛孤身一人佔據橋頭,行跡反常,又見他身後樹林裡塵頭大起,果然擔心有伏兵,驚疑不定,不敢輕易上前。

  • 7 # 愛尚文史

    ☞答案是否定的!

    別的不說,單看許褚、夏侯惇、張遼三人,絕對是國家的利益大於個人生死,視死如歸的典型代表人物。

    許褚是繼典韋之後,曹操的第二代大保鏢,是曹魏集團最稱職的保鏢之一。每逢救主,他都可以豁出性命,不計一切代價。

    夏侯惇簡直就是鐵血硬漢。眼睛被射中了,二話不說,將倒鉤連著眼珠子一起拔了出來。眼珠子還沒嚥下肚子呢!他又開始挺槍驟馬,去馳騁疆場去了。一槍戳死了射他的曹性。整個一鐵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夏侯惇明知道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武藝高強。但他仍然幾番糾纏關羽,甚至揚言要將關羽生擒活捉,且無分毫畏懼。

    生死尚可置之度外,連死都不怕,又豈能被張飛的大嗓門給驚住不出呢?況且這邊還有十幾員戰將,張飛只有一個人,怎麼可能害怕打不過張飛呢?

    接下來!重點分析一下,張遼等人不出馬的主要原因?

    戰役簡介:

    此事還得從常山趙子龍說起!

    話說有糜芳來報劉備,言趙子龍投曹一事。張飛聽罷,心中怒氣難消,揚言要一槍戳死趙子龍。於是引二十騎往當陽長阪坡趕去。剛行不遠,張飛望見前面有一座木橋,橋東一帶樹木叢生。

    於是,心生一計。利用獨橋與樹林,製造了一隊疑軍。

    他下令隨從二十騎,將柳樹枝砍下掛在馬尾之上,在樹林裡來回馳騁。瞬時塵土飛揚,氣勢磅礴。張飛看了暗笑。

    曹軍大將文聘先引一軍至橋頭,看了樹林裡的動靜,未敢輕動。緊接著,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橋頭。眾人見勢不對,趕緊報告了曹老闆。

    曹老闆親至橋頭,張飛見狀,大喊一聲“吾乃燕人張益德!誰敢與吾決一死戰?”曹操想起關雲長曾說過,他三弟在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於是開始心慌。

    張飛見曹操猶豫不決,又大喊一聲“吾乃燕人張益德!誰敢與吾決一死戰?”曹操萌生了退意。張飛見狀,又叫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曹操身旁夏侯霸倒地身亡。

    如此!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不迎戰張飛的原因就有了……

    簡單的說!猛張飛繡花,粗中有細,張飛的計謀運用成功。

    首先!他在樹林裡,弄出了很大的動靜,意在告訴對手,自己的身後有大隊的軍馬。

    然後!獨自立於橋頭,作出故意引誘對手交戰的舉動。

    這屬於二次明示。

    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二次明示這種東西,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看破虛實的。

    我明擺著告訴你,我身後有大隊的軍馬,明擺著告訴你,我要引誘你過來。就問你信不信。

    所以在沒弄清虛實的情況下,曹軍將領是不敢貿然出軍的。

  • 8 # Ad哥哥

    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在曹操軍中殺了個七近七出,鮮血濺滿了徵袍。

    正遇上在此斷後的張飛,便都止步不前。

    許褚,夏侯惇,張遼這些大將當時為何沒有與張飛交手,追殺過去呢?

    懼怕孔明之計

    張飛獨守橋頭時,不光是準備仗著自身勇武,跟追軍蠻幹的,而是展現了他粗中有細的一面。

    他是有準備的,讓手下二十餘騎,用樹枝栓在馬尾上,來回奔騰,衝起塵土,布起疑兵架勢。

    張遼他們看到了這陣勢,知道情況不對,便停止進軍。

    他們怕什麼?雖然的確是張飛設的埋伏,但他們卻不是怕張飛。

    因為張飛一直屬於有勇無謀的猛將,能有什麼計策。最多設個伏兵罷了,曹營這些將士一齊殺過去,豈是些許伏兵可擋。

    而當時的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張飛僅是故布疑兵,意在迷惑對方。

    他們真正怕的是劉備的軍師諸葛亮。

    要知道孔明初出茅廬,便火燒博望坡,再燒新野,白河放水,將曹操軍中第一等的大將夏侯惇,曹仁都打的潰不成軍,落荒而逃。

    典型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人。

    曹軍已經有兩個血淋淋的教訓了,眾將也都害怕再中諸葛亮的計策。因為任你是千軍萬馬,一但著道,也只得片甲不留而回。

    因此曹營一眾大將,面對落單的張飛卻不出戰。第一個原因就是怕一切都是孔明的安排,故意讓張飛在前誘敵,留殺招詭計在後面等著招呼。

    張遼等人猶豫不決,便請曹操親臨。結果張飛怒目圓睜,大喝道: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虎將虎威,聲如雷鳴,連喝三聲。曹操當時便被他氣勢震住,加上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而亡,當即撥馬便逃。

    主帥帶頭跑了,手下將士哪裡還有戰意。一霎間軍心大散,全隨曹操去了。這也就成全了張飛的威名: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結語

    因此張遼等將之所以沒有出戰,一是因為怕中孔明之計,二是曹操被張飛的氣勢震住,帶頭走了,眾將不得不隨之而退。

    所以並不是他們自己懼怕張飛,不敢出戰。

    張飛雖然號稱萬人敵,勇武天下聞名。但張遼等將又豈是泛泛之輩,又兼又多勢眾,豈會逢戰不進,遇敵不上。

  • 9 # 小鎮月明

    《三國演義》中,長阪坡絕對是曹操絕對不願意提起第二次的地方,因為率領十數大軍的曹操在此地短時間內連吃兩次癟,而對手分別只有一人。

    張飛是三國時期的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更是唯一一個四次次單挑呂布之人,在第三次單挑時張飛與呂布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可見張飛的武力值確實高。

    而張飛在長阪坡獨拒曹操百萬大軍,更是將張飛萬人敵的形象刻畫到了極致,羅貫中關於張飛在長阪橋喝退曹操大軍的描寫也是相當精彩。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當年關羽在曹營時,曾向曹操說過張飛在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當然,這是鬼話,曹操自然不信。不過,當曹操看到張飛那霸氣的形象,還是肯定了張飛的戰鬥力。

    但是張飛再厲害,他始終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強如呂布最後不也是被活捉。所以說曹操並不是因為張飛武力值高才退兵的,哪怕夏侯傑被張飛嚇死了。

    曹操之所以退兵,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張飛命令手下的二十餘騎兵在馬尾巴上綁上樹枝來回奔跑,塵土飛揚,製造了疑兵的假象。再結合當時的地點,長阪橋。一座橋,能有多大,即便是曹操有百萬大軍那也得過得去才行。

    所以曹操並不急於追趕,而是撤軍之後再來。至於曹操手下的一眾名將,如張遼許褚等人,沒有曹操的命令,自然不會輕易出擊!

  • 10 # 指動濟南

    在當陽橋頭,一聲大喊:“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結果曹操的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等全都不敢出戰……儘管這是《三國演義》的演繹,但並非毫無依據。來看看《三國志》的記載:

    張飛守在岸邊,拆毀了當陽橋,怒目圓睜,執矛大喊:“我是張益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操軍中無人敢出。(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這就是民間所津津樂道的——張飛一人嚇退百萬兵的故事。

    1、張飛勇武聞名曹營

    冷兵器時代,武力值的高低決定了武將的地位。張飛的武力值有多高呢?來看看《三國志》中的記載:劉備跟隨曹操打敗呂布,又隨之返回許都,曹操拜張飛為中郎將(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

    曹操封張飛中郎將,表明對他武力值的認可。同期前後被封的許褚(武衛中郎將)、張遼(中郎將、關內侯)武力值最高,也不過與張飛同一個層次。夏侯惇雖為建武將軍,是因為與曹操同脈同宗,才居於中郎將之上,並不代表他的武力值更高。

    更關鍵的是,曹操是在打敗呂布後拜張飛為中郎將的。雖然《三國志》沒有記載三英戰呂布,但是劉備不是去旅遊的,為表明實力也定然會讓張飛奮力出戰。也許正是發現了張飛的英武,曹操才會在戰後封他為中郎將。自然,曹營中應該知道張飛的厲害。

    2、張飛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三國志》記載張飛獨自挑戰曹軍,《三國演義》則稱張飛身後山坡林地裡,20多名士兵拖著樹枝掀起塵煙,以作疑兵……拋開這20名微不足道的士兵不談,我們要相信張飛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此前關羽、趙雲為他的出場已做好了鋪墊。

    關羽身在曹營時,襲殺顏良立大功,曹操十分佩服關羽的勇猛(曹公壯羽為人),人以群分,必然也會向關羽打聽張飛的情況。《三國演義》的記載就非常生動:關羽說我這兩下子不行,我二弟張飛才牛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而在張飛封神當陽橋之前,趙雲也表現了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捨命拼殺曹操大軍,力保劉備的妻兒安全(戰後趙雲被升為牙門將軍)。《三國演義》同樣記載生動,趙雲在百萬曹操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

    先是有張飛的二哥給背書,後有劉備的衛隊長在曹操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所以,當張飛站上當陽橋時,無人敢出來和他決一死戰。看來任何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的力量和支撐都是最重要的。自古以來,道理依然。

    3、曹操的大將也許沒到當陽橋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張飛在當陽橋頭髮出挑戰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人都率軍來到了。很多人把呂布列為三國第一猛將,尚有三英挑戰,為何曹操的8員大將來了卻不應戰?難道八英戰張飛還沒有勝算?

    所以,也許真相只有一個:曹操的大將也許沒到當陽橋。在這一點上《三國志》的記載更接近史實:“敵皆無敢近者”,沒有說是曹操的大將們沒敢應戰。其實想想也應該明白,如果面對張飛的挑戰,8員大將都嚇得不敢應戰,這今後的臉還往哪兒擱?

    其實,《三國演義》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大量描寫介於史實和演繹之間,半分實半分虛。而張飛獨自挑戰曹操百萬大軍,也更符合民間對英雄的想象。

  • 11 # 香姐逛歷史

    在猛將迭起的三國亂世,有這麼一位豹頭環眼、面如黑炭、絡腮鋼髯的虎將。長坂坡中他一聲暴吼愣是嚇退了曹操上萬的雄兵,從此是一戰成名,這也是廣大朋友津津樂道的一個經典橋段。

    那麼,一個無名鼠輩被嚇死也就算了,為什麼當時曹操手下良將眾多卻無人上前迎戰呢?比如:“虎痴”——許褚,許褚後來和馬超斗的是昏天暗地,張飛也是如此與馬超相鬥是未分勝負。

    如此來說:許褚拿下張飛可能不太可能,但是纏住張飛那不是問題,加之夏侯惇、張遼在旁協助,應該來說拿下張飛是不成問題的,那麼為何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在筆者看來,這裡不能用“不敢”這個詞,應當用“不應”這個詞,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三國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

    話說,曹操南下取荊州,在新野大敗劉備,劉備扔下妻小倉皇而逃。忠肝義膽的趙雲孤身犯險,單騎救主,在曹營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劉備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傑率兵追擊,追至當陽橋遇到殿後的張飛。張飛在當陽橋前大喝三聲,嚇死了曹將夏侯傑,喝退曹操百萬雄兵,張飛也全身而退。

    在當時,曹操身邊有數位大將,李典、張遼、樂進、夏侯惇、曹仁,還有號稱“虎痴”的許褚,但他們沒有一個敢上前跟張飛決一死戰,為何他們全都認慫了呢?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許褚的武力值是不低於馬超的,而在當時張飛跟馬超戰成平手,那麼為何許褚面對張飛不敢上前一戰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年曹操攻打張繡失去典韋,而典韋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在那時許褚跟典韋一樣,就是保衛曹操,如果曹操沒有發話,他是不會擅自行動的。

    所以張飛能夠全身而退,如果從追上來的曹營人馬先後順序上來分析,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首先曹軍是尾隨追擊趙雲,在長坂橋張飛接應趙雲過橋,截住了後面的曹軍,最早追上來的是文聘,文聘是原劉表部將,曾和張飛是友軍,根基不穩怕出錯,外加在劉表手下不可能不知道張飛的厲害,所以不敢輕易行動,要回去請示;

    後面陸續趕到的曹仁,曹洪,張郃,夏侯惇,張遼,李典等,看遠處有片樹林,塵土飛揚,怕中埋伏,不知道啥情況,再加上在諸葛亮手下都吃過大虧,所以會對張飛身後的大量灰塵驚疑不定,見自己人站那裡傻望,也就隨眾,一字擺開;

    隨後曹操在青羅傘蓋簇擁護衛下,也到橋頭,這時將軍們得看曹老大的意思。這時張飛大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這讓曹操和眾將想起關羽曾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猶如探囊取物,關羽在曹操那裡十年,曹營有頭有臉的大將應該都清楚關羽的武力值,說不定很多人還經常和切磋,經過關羽對張飛的大力宣傳(說張飛武力值比他高很多),自然會有畏懼之心。

    張飛當陽橋斷後是因為當時劉備兵敗開始大逃亡了,逃亡就需要有斷後路的了。曹操在《三國演義》中來說,相比較諸葛亮來說是差點意思的,和諸葛亮的交手未佔到便宜,所以他面對張飛斷後時猶豫不決也是正常的。

    因為他帶領士兵對劉備窮追猛打,但看當陽橋一個又黑又壯的人在橋頭,且身後好似有伏兵潛伏(注:根據《三國演義》的場景,張飛應該是命令燕雲十八騎在馬尾上綁上樹枝。十八人騎馬來回奔跑,頓時塵土飛揚,好似千軍萬馬。)

    曹操率軍殺到之後因為多疑的性格,看見張飛身後煙霧繚繞,以為有伏兵因此不敢向前。這時,雙方在僵持之中。這種情況,敵軍又軍力不明,如果貿然出戰很容易遭受不該有的損失。

    常山趙子龍當初在長坂坡是七進七出救出少主阿斗,關羽是互送嫂嫂千里尋兄。可以說了這兩位將軍為了劉備是絲毫不在乎個人的安危,因此才有了“趙子龍渾身都是膽”、“關雲長為之義絕”之說。

    那麼張飛呢?筆者認為也是毫不在乎個人安危的,但是張飛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代表別人能不管他死活,譬如愛才若渴的曹老闆。若派手下大將擒拿張飛畢竟額付出代價的,曹操惜才是不想看到的,因為戰場上刀槍無眼且張飛是以命相搏,另一點是曹操始終沒有放棄過招攬那幾位萬人敵。

    最後重要的一點兒是,在《三國志》中曹操是看上劉備這種小勢力的,為了這種不值當的小勢力損失大將不值當。這時的曹操,已經生出了些許退意了。

    曹操見到張飛獨守當陽橋,本身就在猶豫不決。加之關羽曾向曹操說過: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這讓身為一軍主帥的曹操不得不深思了,為了要劉備的小命把自己的小命丟了不值啊!

    曹操也曾經見過,虎牢關前張飛和呂布的大戰,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張飛在當陽橋前又一直不停的在挑釁對方:“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夏侯傑又是直接的被嚇死。曹操是真怕惹惱了這廝性命不保,只能目送離去。

    綜上所述,曹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卻倉皇逃走,是由多因素綜合促成的。既有趙雲,張飛膽大心細,勇猛善戰,也有曹軍所處位置不利,看張飛太陽刺目,影影綽綽不清楚,而張飛看曹軍十分醒目。還有曹軍強弩之末,領導失態,指揮不當,難有作為的無奈等等。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張飛大鬧長坂橋呢?

    有,而且也很壯烈!

    據《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至於真實歷史中,許褚、夏侯惇、張遼、張郃、徐晃呢?是不敢出戰嗎?

    追擊劉備最前沿的是曹操的虎豹騎,由曹純率領,約五千人,為追劉備一夜行軍三百多里,已是強弩之末,被趙雲長坂坡一陣玩命衝殺,已經膽寒,又遇上一個不要命的。故此都不願出頭上前。

    至於許褚、夏侯惇、張遼、張郃、徐晃,都在曹操中軍,壓根就不在虎豹騎(當陽橋現場)。虎豹騎是騎兵,是曹操為了追上,攔住劉備,給後面大軍到來圍殲劉備爭取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普京可以消滅寡頭,而南韓總統卻沒辦法打壓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