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科普下玄武門,其實唐朝長安成內,有兩處玄武門。一處是太極宮的玄武門,而另一處是大明宮的玄武門。
歷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是秦王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那場政變。這場政變發生的地點是長安太極宮的玄武門。
李世民即位後,國力日漸昌盛,為表孝心,於貞觀八年開始修建大明宮,之後才有了大明宮的玄武門。而唐朝之後的幾場政變,則都發生在大明宮的玄武門。這幾場政變分別是:公元705年的【神龍政變】、公元707年的【李崇俊政變】和公元710年的【唐隆政變】。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唐王朝先後經歷三次玄武門之變。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唐朝中央政權的不穩定。
至於為什麼幾次政變都發生在玄武門呢?這原因其實不難解釋,因為玄武門作為大明宮北面中門,是大明宮十一座宮門中最為重要的城門。玄武門外設有兩廊,是唐朝宮廷衛軍司令部駐地,當時人們稱之為“北衙”。因此,玄武門是唐朝皇宮各宮門中最為堅固、也是防禦體系最為完善的城門,擁有雄厚的駐守兵力。
所以,只要控制玄武門,就等於控制整個宮廷,這對於政變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歷次政變,玄武門都會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
3 # 史肆說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四次“玄武門政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是唐代歷史上的第一次“玄武門之變”。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一月,宰相張柬之率軍攻佔玄武門,斬殺了武則天的情夫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逼迫武則天退位,繼而擁立太子李顯復位,重新恢復唐朝正統。這是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第三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僅兩年零六個月。太子李重俊假稱奉敕,率左羽林和千騎兵三百餘人,攻殺武三思和武崇訓,隨即發兵包圍皇宮,打算捕殺禍亂宮闈的韋后和安樂公主。狡猾的韋后與中宗登上玄武門城樓,宣佈李重俊謀反。士兵臨陣倒戈,李重俊逃到終南山,後被捕殺。
緊接著,三年之後,也就是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李顯,擁立溫王李重茂為帝。相王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佔領玄武門,隨即縱兵闖入皇宮,斬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事後,相王李旦登基,是為睿宗。這是第四次“玄武門之變”。至於為什麼玄武門成了政變必爭之地,我們就直奔核心,簡單的說一下。
唐朝初年,皇城分為大興宮、東宮和掖庭宮,而大興宮則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皇帝的居住所在。而玄武門則是最靠近大興宮內廷(皇帝居住的場所)的北大門,並且此處還駐守了大量的禁軍,由此可見此處的戰略地位。
控制玄武門就等於控制了禁軍,進而控制內廷、控制皇帝、控制朝廷。正所謂“俱以玄武門之得失及屯衛北門禁軍之向背為成敗之關鍵。”我想這就是答案了吧。
回覆列表
玄武門是隋唐京師長安城太極宮和大明宮的北門,隋唐長安有兩座玄武門,一座遺址在大明宮北面,另一座遺址在太極宮北。唐代長安城共發生四次玄武門政變。其中一次在太極宮玄武門,三次在大明宮玄武門。
較多政變次數的就是大明宮玄武門。
如上圖可見,自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663年)二月二日大明宮建成,李唐皇室從太極宮遷入大明宮。玄武門就是其北面最主要通道,皇宮外部勢力想要進入大明宮就必須透過玄武門。佔據這裡,進可向南殺入大明宮,退可直接向北逃入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