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說實話,提升手機質感這個層面,確實是有點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們知道,其實使用者對於手機質感的要求並不是非常高,只要保持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舒適的握持度,就沒有太大的要求綜合來看,使用者最關注的點還是效能包括亮點部分。
從體驗上來說,對於黃章這樣致力於打磨手機質感的行為確實是值得讚賞的,但問題在於當下的使用者可不僅僅只是要求手機質感這一方面,如果能夠保持硬體的前提下再去打磨手感,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只是打磨手感而失去了手機本該有的特色或者說是激進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有點本末倒置。
今年以來,其實智慧手機的競爭我們可以看出是非常激烈的,無論是在硬體效能還是外觀設計部分,對比去年來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像劉海全面屏這樣的設計,甚至立馬應該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魅族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繼續打磨上下縮窄邊框的全面屏解決方案,雖然說將下巴寬度做到了4毫米,但我們知道與真全面屏的解決方案相比來說確實沒有優勢可言,即便是打孔屏,這樣可能有殘缺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似乎在整體的觀感上也要比魅族16s來得更好一些。
可否認魅族16s可能依舊是中國產旗艦產品裡面,質感,包括體驗上非常不錯的手機,但亮點確實太少了,在釋出會上,一組表示,在使用三色和ois光學防抖上,其實魅族有過激烈的爭論,最後還是選擇了相同成本的ois光學防抖的攝像頭技術。
問題在於在很多廠商都採用了後置三攝的狀況下,魅族16s這一步確實是不太明智,我們知道,連蘋果下一代產品都要上三攝了,不知道魅族為什麼要和很多消費者的期望來對抗其實使用者在某些層面的需求是非常強硬的。
與此同時,打磨手感可能更是魅族的一個遮羞布要知道在硬體水平的競爭中,魅族16s很難獲得先機,也很難獲得優勢,即便是漲價也難以拿到足夠的硬體供應,所以小米9和魅族16s為例,即便魅族16s比小米9貴了200塊錢蛋,很難看得出魅族16s相比於小米9來說有什麼提升甚至於很多地方,還不如小米9。
質感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個比較主觀的因素,也就是說並不像很多元器件的引數或者是硬體的水平能夠直面帶給使用者感受。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魅族其實也是黔驢技窮了。
只是說實話,提升手機質感這個層面,確實是有點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們知道,其實使用者對於手機質感的要求並不是非常高,只要保持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舒適的握持度,就沒有太大的要求綜合來看,使用者最關注的點還是效能包括亮點部分。
從體驗上來說,對於黃章這樣致力於打磨手機質感的行為確實是值得讚賞的,但問題在於當下的使用者可不僅僅只是要求手機質感這一方面,如果能夠保持硬體的前提下再去打磨手感,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只是打磨手感而失去了手機本該有的特色或者說是激進的解決方案,其實就有點本末倒置。
今年以來,其實智慧手機的競爭我們可以看出是非常激烈的,無論是在硬體效能還是外觀設計部分,對比去年來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像劉海全面屏這樣的設計,甚至立馬應該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魅族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繼續打磨上下縮窄邊框的全面屏解決方案,雖然說將下巴寬度做到了4毫米,但我們知道與真全面屏的解決方案相比來說確實沒有優勢可言,即便是打孔屏,這樣可能有殘缺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似乎在整體的觀感上也要比魅族16s來得更好一些。
可否認魅族16s可能依舊是中國產旗艦產品裡面,質感,包括體驗上非常不錯的手機,但亮點確實太少了,在釋出會上,一組表示,在使用三色和ois光學防抖上,其實魅族有過激烈的爭論,最後還是選擇了相同成本的ois光學防抖的攝像頭技術。
問題在於在很多廠商都採用了後置三攝的狀況下,魅族16s這一步確實是不太明智,我們知道,連蘋果下一代產品都要上三攝了,不知道魅族為什麼要和很多消費者的期望來對抗其實使用者在某些層面的需求是非常強硬的。
與此同時,打磨手感可能更是魅族的一個遮羞布要知道在硬體水平的競爭中,魅族16s很難獲得先機,也很難獲得優勢,即便是漲價也難以拿到足夠的硬體供應,所以小米9和魅族16s為例,即便魅族16s比小米9貴了200塊錢蛋,很難看得出魅族16s相比於小米9來說有什麼提升甚至於很多地方,還不如小米9。
質感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個比較主觀的因素,也就是說並不像很多元器件的引數或者是硬體的水平能夠直面帶給使用者感受。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魅族其實也是黔驢技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