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姜維北伐是跟諸葛亮一樣“唯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還是信心爆棚,真的認為自己可以“扭轉乾坤”?
13
回覆列表
  • 1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姜維逆天爭勝,九伐中原,這說明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理想主義並不說明他傻。恰恰相反,姜維很清楚魏國的強大也知道蜀國的國力有限,他在北伐的時代面臨的問題比諸葛亮更大。如果說諸葛亮時代的蜀漢還有可能透過一場野戰打敗對手獲得決定性勝利的話,那麼到了姜維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曹魏自曹丕,曹睿以來幾十年如一日的休養生息政策,魏蜀兩個國家的國力進一步拉大,特別是人口和財力上。到了姜維統帥蜀軍部隊北伐的時候,每次幾乎只能對抗曹魏的西北兵團而已。

    圖:平襄侯祠姜維神像

    那麼如何和越來越強大的對手抗衡呢?姜維在戰略上做出調整。“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三國志·姜維傳》)嚴格來說姜維的戰略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奪取隴右地區,進而控制關中,如果做不到的話透過戰爭掠奪人口,減少兩國的國力差距,這個戰略是符合當時實際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手的力量越來越強,仗更難打了。如果說諸葛亮還可以採取運動戰的話,那麼姜維就必須更徹底採取游擊戰。

    姜維將原本以步兵為主的虎步軍,大量加入了羌、氐騎兵,大大提高了自己軍隊的機動性,出兵的目標和少數民族一樣,就是搶掠雍涼地區的人口財產,不去佔領土地。把地方搶光了之後,讓曹魏再投入財力人力去恢復,自己再去搶,反覆多次,所以姜維九伐中原,幾乎年年在打仗,但是時間都相對比較短,對蜀國經濟破壞損傷較小,很好的起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和諸葛亮經常統帥十萬大軍對峙幾個月,不可同日而語。

  • 2 # 地球百科君

    姜維,生於公元202年,甘肅天水人。幼年喪父,所以很孝順母親。姜維是儒將,喜歡鄭玄的經學,後在天水郡參軍。228年諸葛亮北伐,姜維被懷疑有異心,魏軍關閉城門,不讓姜維進,姜維被逼無奈,投降了諸葛亮。

    229年,姜維才27歲,就被諸葛亮封為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可見諸葛亮對他是相當的器重。234年諸葛亮病死後,姜維統領諸軍,被封為平襄侯。後平定西南夷族和北方羌族胡人的反叛,將他們招降,遷入蜀地。

    姜維是主戰派,費禕是保守派,兩人有矛盾,所以費禕時常壓制姜維。姜維要出兵時,費禕多次撥給他軍隊的數量不足萬人。253年,費禕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殺身亡,此後姜維才獨掌大權,也開始了他的北伐計劃。但是到258年,經過幾次北伐,都沒有成果,還造成民困兵疲,姜維只好整頓兵馬,休養生息。

    262年,姜維再次北伐,這也是他最後一起北伐。最終被鄧艾擊敗,因宦官黃皓弄權,姜維不敢回到成都,於是撤兵到沓中屯田。劉禪聽信黃皓之言,沒有及時派兵駐守關口,後鄧艾、鍾會率兵入蜀,這才派廖化出兵救援,但為時已晚。263年蜀漢滅亡。如果沒有黃皓,姜維回到成都,蜀漢應該不會這麼早就滅亡,乾隆皇帝都說黃皓“殄民誤國,而漢祚告終”。

    後姜維不得不投降了鍾會,看出鍾會有謀反之心,勸說鍾會構陷鄧艾,然後鍾會在成都一家獨大。264年正月,鍾會擁兵20萬造反,後魏兵憤怒,爆發兵變,殺掉了姜維和鍾會。

    姜維是蜀漢名將,一生征戰無數,姜維之心,始終為漢,被後人稱為“又一孔明”,如果沒有姜維,蜀漢恐早已亡國,最後為蜀漢殉國,也死得其所。姜維的後代在唐朝時為將為相,風光無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跑烏克蘭大選首輪投票,喜劇演員為何成政壇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