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費玉山

    午夜子時祭祖先,

    供品擺放要莊嚴。

    燭光明亮香氣繞,

    跪拜磕頭保平安。

  • 2 # 玄月不易

    我們這祭祖,俗稱“上墳”。

    一般在大年三十吃完團圓飯過後,一般從當日下午六點,村裡村戶,挨家挨戶,大人紛紛帶著小孩,準備好草紙(也就是冥幣)、蠟燭、香、爆竹、貢品,開始竄墳頭。

    上墳之前都會理一理思路。

    比如:

    你需要給哪些已經過逝的先輩上墳?

    哪一位先輩的輩分最大?

    哪些和自己家庭的關係最親密?

    上墳的順序概括起來,無外乎這八個字:先親後疏、先長後幼。

    在你準備了相應數量的祭祀物品後,就得按照這個順序開始了。

    上墳的時候,你可以虔誠的許下各種願望。對墳頭的主人,你的先輩說一說“來年保佑我事業有成”“給我找一個好物件”“老父老母身體健康”等等之類的話。

    雖然不足信,也不科學,但卻是民俗和風氣。若是將科學方面的解釋,代入這些民俗活動之中,估計中國這些民俗活動將會被砍掉絕大部分,也就完全索然無味,蕩然盡失呢!

  • 3 # 國學新知堂

    我們春節祭祖俗稱“請爺爺奶奶”,年三十的傍晚活動就開始了,地點在村裡的“家譜堂”。先有兩人打鼓敲鑼,號召人們向“家譜堂”集合。我們小時候最喜歡湊熱鬧,和著鼓點又蹦又跳。長大了就要參加活動了。

    大概到七八點鐘時,參加活動的人基本都到齊了,活動就要開始了。活動時每人都要拿一把香,並點燃,排成長長的隊伍,向村外的固定地點出發。每次活動參加人數至少也要一二十人,隊伍出發時人人口中唸唸有詞,要切忌不要回頭看。活動的高潮是在村外的固定場所燃放煙火,由燃放的量大,燈火通明,鞭炮聲響個不停,也是很壯觀的。活動結束後,隊伍返還家譜堂,主持的人稱爺爺奶奶已經來到,和我們大家一起來過年,然後大家散去。但活動並未結束,過完十五,十六晚上還要有一個送爺爺奶奶的活動,到時人們也要結隊將請到家譜堂的爺爺奶奶送回去。

    這個活動的用意是要將故去的祖先請回來與我們一起過年,讓死者與生者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除了這個活動之外,正月初一早上拜完年後還要上墳,但這個活動不是一個集體行為,限於各家各戶,給自己亡故的親屬送去新年的禮物一般餃子、酒、紙線、鞭炮,讓故去的親屬感受新年的幸福與快樂。

    這些活動體現著生者對死者的尊重與懷念,活著的人過年快樂,不要忘記亡去的祖先和親屬。我們要與他們一起來過年。這個傳統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了,但是這些活動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起了一些變化。比如,現代農村人搬到城裡住的不再少數,往返不方便的話就有可能不來參加“請爺爺奶奶”的活動。上正式班的,一般過完初六就上班了,在外打工的晚的初十左右也要奔赴外地了。“送爺爺奶奶”的儀式已經很少有人參加了。我每年都參加請爺爺奶奶的活動,沒有參加過送爺爺奶奶的活動。

    風俗的細節雖然在變化,但人們對祖先與故去親人的感情不變,這些活動就不會消失。

  • 4 # 老色狼4

    以貴陽普遍都是三十夜的年夜飯就開始,(首先供飯完了大家才坐上去吃飯)初一父母不在的一大早就先去上墳,初九,(我們稱為上九)也要供飯,還有十五,(要供飯和湯圓),這年春節就算過完了,

  • 5 # 對我說一世晚安

    孝道是中國的傳統,祖先是根,有根才會枝繁葉茂,開支散葉,長成一氏只樹,不僅春節前要祭祖,清明節,中元節等節日也需祭祀,包括一些重要的事情,升學,嫁娶,遠行等都要祭祀祖先,已念祖先恩德,人有根才不是無根之萍,所以一些節日,重要的事情都需祭祖。

    平時節日需燒一些祭祀紙錢,重要事情,需要高香,供果,紙錢等祭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抱養的孩子,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