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袍子仙女

    導語:在中國古代史上,皇帝非常多,但真正有所作為的皇帝並不多。而要做到“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皇帝就更少了,非要論個高下的話真的很難,我只能以我個人觀點作出以下分析。

    在我心裡排上位的幾位皇帝

    對於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很多人都能說出“以德治國”、“以民為本”。但是,中國古代史朝代更迭頻繁,和平時期與戰時會採用同樣的國家治理模式嗎?國家強盛蒸蒸日上之際,與搖搖欲墜生死垂危之際會採用同樣的國家治理模式嗎?答案很顯然,對於國家的治理從大方向上遵從千年的儒家文化是不爭事實,但是對於特殊時期一定會有特殊手段與政策。一般來說,只有四種國家治理模式最為常見。

    休養生息

    該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節儉,尤為適合大戰剛剛落幕或者朝代剛剛建立的時期。最為代表的就是漢文帝劉恆,反差最大人物乾隆。民貴君輕的思想自古至今都有,但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皇室之前的皇帝又有幾人呢?乾隆六巡江南,宮廷樓閣修建無數,而百姓的生活狀態並不盡人意。雖說是“乾隆盛世”,但也可見皇家的奢靡消費,相比前朝其他明君,乾隆也就是個笑話。但是與乾隆完全相反的皇帝也有,這個人就是漢文帝劉恆。

    “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為了穩固國家根基,為了百姓生活儘快從戰時恢復,漢初就開始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而漢文帝對於其中精髓把握十分苛刻。在位期間,奢靡浪費之風完全禁止,甚至禁止屬國上供財務。剛剛即位時,有人貢獻一匹良馬,劉恆竟從小小舉動中看到未來發展的趨勢,馬上昭告天下“朕不受獻也”。話中之意則是:“只要能讓百姓生活幸福,你們不用拿著禮物來獻給我”。

    皇帝的權力與慾望是成正比的。棉麻絲綢作為服裝面料,皇室必然會選擇最奢侈的,但是劉恆卻整天穿的都是粗布衣,而後宮更是從材料處著手節儉,以至“衣不曳地,帷帳無紋繡”。高高在上的總會喜歡一些宮廷樓閣,而歷史上別的皇帝修建樓宇完全不加思考,在劉恆身上卻完全變了樣子。一次劉恆想要造個露臺,手下工匠馬上著手預算,當劉恆知道要耗費百金的時候,想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決然放棄。

    民本思想

    該模式最大特點就是“以民為本”。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及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是從民本思想出發提出的思考。代表人物李世民。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是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皇帝,李世民與魏徵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知人善用,虛心納諫,善於反省自己行為是否對百姓造成影響。重視農業生產,重視下層人民,“寬律令”就是最好表現。

    “寬律令”最好的表現就是“簡一”,凡事以繁化簡。在對待百姓方面,禮法並施,重禮輕法。李世民認為,對於百姓繁重的稅務能免則免,縱貫過往朝代往往都是“刻民以奉君”,最後導致國軍墮政,民眾難以生存,“君富而國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國家治理模式的選擇不僅要以民為重,更要尊重本國文化與經濟實際,這也是李世民在位期間國富民強的重要原因。因而,後人讚譽此階段為“貞觀之治”。

    新政模式

    該模式最大特點就是改革。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記載的改革很多,比如讓秦國強大的商鞅變法,唐朝唐玄宗改革,宋朝王安石變法等不勝列舉。在歷史中,改革往往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每次改革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留下借鑑意義,都會推動歷史向前發展。代表人物宋仁宗趙禎。北宋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展迅速,與此相伴的政治必然改革極多。而宋仁宗推行的“慶曆新政”就在此時。

    北宋政治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人們生活在富足的環境下,居安思危的意識消弭,積貧積弱情況顯見。1043年,西夏大敗北宋,此時的皇帝認識到朝政弊病,迫切需要改革,而這個人就是趙禎。趙禎任用范仲淹、歐陽修等改革派“欲更天下弊事”。事實證明,明君配名臣必有作為,在范仲淹《十事疏》總領之下,改革避免了冒進帶來的阻力,依次有序進行。不僅改變了諸多弊病,更開創了後期宋朝改革先河。

    嚴苛刑罰

    該模式最大特點就是以法治國。我們對於法家思想,最為了解的一定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兵家與法家在亂世中發跡有其合理性。所謂“治亂世,刑不得不重”,面對亂世,人們心中缺少敬畏之心,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規範民眾行為顯然不切實際。此時嚴刑的“紅線意識”作用突出,明確道德與法律的界限,觸碰法律嚴懲不貸,這樣不僅能規範民眾行為,更能讓政令順利推行。

    明太祖朱元璋由衣不蔽體到坐擁江山,蔓延看到的都是當時官吏的貪腐亂象,所以朱元璋是極重刑罰的皇帝。“重法度、嚴吏治”成為明初的鮮明特色,各種大案接連而起也全是因為統治者注重刑罰。在明朝,官僚絕對是高危行業,不知道何時何事就能讓自己身陷囹圄。朱元璋編訂《大誥》以鐵手腕治國,對於所有過錯一律從重,據說曾發生過官員帶著枷鎖審理犯人之事。雖說效果並不長久,但是當時官場的風氣確實大有改善,史稱“洪武之治”。

    總結:古代治理國家的模式大抵分為上述四種,四種模式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最重要的是是否適合國家發展。在亂世,嚴苛刑罰有利於政令推行上下一心,而大戰過後,必然需要與民休憩,發展生產,盛世則更適合民本思想,讓社會穩定執行。而這期間往往都穿插著各種革新,以改革流弊,發展社會。一個朝代能否長存,除了外界力量影響,治理模式的選擇重要性可想而知。

  • 2 # 海南博物苑

    從秦始皇到清宣統皇帝趕出紫荊城共經歷27個朝代更替,歷史跨越了2132年,產生了皇帝493位皇帝,其中未在位的有71位(死後被追封的),

    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

    乾隆

    其次是武則天82歲

    最短的是金末的一個從即位至被殺,不到半天!

    幾百位封建帝王中有四位傑出帝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大家請跟我來…

    秦始皇:

    秦始皇不僅得罪了六國的貴族和儒生,更得罪了天下的百姓。秦始皇在世時曾提出了秦國的“三大工程 ”,即修築長城、建阿房宮、修建秦陵。三項巨大的工程,徵調民夫幾百萬,從此也落得民怨鼎沸,把自己逼到了“暴君”的牆角。

    “功績有掃滅六國,統一海內;開創帝制,加強中央統治;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等。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修改歷史疑雲: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 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如始皇帝一般吞服丹藥,迷信長生,最後死於吞金;重名聲而輕實利,和親入藏,傳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吐蕃成唐朝大患,終唐一代,到宋,掠奪財富子民無數。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根據當時的形勢,鑑於南方是經濟重心,各國力量較弱,而北方契丹建立的遼政權,實力又比較強大的現實,在徵詢了張永德、趙普等大臣的意見之後,確定了與後周世宗大體一致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北宋完成了對全國大部的統一

    同時通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還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儘快醫治了二百年的戰爭創傷,而且使國家呈現出相對穩定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從1908年到1924年被馮玉祥將軍將其逐出皇宮,他在紫城中住了16年,三歲登基,六歲退位…

  • 3 # 四方天下游

    在歷史眾多的皇帝當中,我認為治國安邦最好的當屬清朝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自幼聰穎好學,努力學習儒家經典思想和治國經驗,也正是他刻苦、勤奮的學習,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智慧,成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治國安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一是8歲繼位,14歲時,計擒鰲拜,開始親政。親政之後,撤三潘,收復臺灣,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抗擊沙俄,並簽訂《尼布楚條約》,維護了國家的大一統;二是注重選賢任能,懲治貪腐,他在位期間,湧現了一批清正賢明的忠臣良吏;三是在發展農業經濟和民生上,積極墾荒,廢除“人頭稅”,施行“攤丁入畝” 制度,六次南巡治河,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四是在文化上,更加重視並優待漢族文化知識分子,組織編纂《康熙字典》等書籍,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他的豐功偉績為“康乾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勤政的態度也為以後的皇帝們樹立了好榜樣。

  • 4 # 屈羽徹民汗燁

    看到這個命題的時候,大家想到都是不是唐宗宋祖,就是秦皇漢武,但是我覺得應該是中興之主劉秀,劉秀深處的時代,屬於西漢末年,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天下大亂,經過12年磨難統一全國,平定戰亂之後,經濟上,修養聲息,發展經濟,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最主要的是有待功臣,開創了唯一一位沒有登基之後殺功臣的先河,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在邊防上,劉秀採用了保守為主的政策,在位期間保證了東漢王朝的和平和安定,

  • 5 # 北斗星3557

    又講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安邦治國最好的皇上,開創了中國古代先河,就是唐朝,太宗李世民,她用23年時間,平東遼,把高麗人,趕出,鴨路江,這個功勞最大,為什麼說呢?如果不把高麗人趕出東北,把高麗人打過鴨綠江,還東北現在的安寧,過去高麗人,不少住在東北,李世民能聽信忠臣的那言,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李世民在位,是最有福氣的,史書記載,風調雨順,祥光瑞氣,有時老百姓犯錯了,畫地為牢,開創了貞觀之治,世界上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日本人,北韓人,來唐朝取經學習,可以說李世民,開錯了歷史先河,拿現在的話說,達到了小康,是萬國羨慕的一個國家,一個君王,把國家治理這個程度,可以說是了不起的,在今天,各個國家,還在學習中國古代唐朝,難道唐朝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今天國家實現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就是奔著這個目標實現,謝謝大家

  • 6 # 偽裝的觀點

    治國和安邦是兩種概念。。。

    一般來說,王朝前幾位皇帝都有治國或者安邦的才能,他們也是一個王朝延續的根基,後代子孫多數都是坑貨,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最終王朝崩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鄉有哪些不出名但值得一遊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