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霍體清
-
2 # 慕小喬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反思,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自己想要的。在明孩子白這一點之後,試著為自己想要的而奮鬥,為自己負責。
社會競爭不僅僅是知識和智力的競爭,更是意志和毅力的競爭。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能力,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從這個角度看,吃苦當然是必要的。你想要的不會自然到來。一切都需要奮鬥,需要努力工作。這場鬥爭不會是容易的,必須是艱苦的。但在另一種意義上,它真的是苦的嗎?任何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奮鬥過的人都知道,在奮鬥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痛苦。反而會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非常值得。
另一方面,吃苦也不是絕對正確的,因為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受苦,而只是習慣了受苦,然後受苦就等於優秀,覺得不受苦就是壞事,就是墮落。這可能是痛苦的長期影響,它將阻止我們探索生命、挖掘生活中的資源,過上幸福的生活。它也會阻止我們接觸新的事物,變得越來越閉塞。畢竟我們不可能替孩子走完人生的路,所以不要用我們自己的經驗去指揮孩子在前行中的方向,否則你自認為的關愛,只會讓孩子在將來承受更多來自生活中的壓力和苦楚。
-
3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這個問題我在回答之前想要問一下,請問什麼是苦、孩子為什麼必須要吃苦,難道我們的生活必須要吃苦嗎,苦的標準又是什麼?
我提問的這些問題有誰能回答一下嗎?
各位家長們請再不要陷入這種錯誤的文化和邏輯思維方式中了,我們首先應該去活出自我、活好自我,活出快樂、健康和幸福的自我了,你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就基本成功了!加油吧
孩子從小受點苦沒有錯,有錯的是什麼樣的苦,對身心健康不利的苦就不能受,對不對?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也是不好回答的問題。很多成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應該讓孩子吃點苦,不然大了做不成事情,經不起失敗,不懂珍惜。但是當孩子面臨一點苦的時候,就心疼,把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尤其是隔輩的奶奶爺爺、姥姥姥爺,更見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這樣的環境,孩子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長大了吃不了苦,沒有責任心,沒有感恩心,不懂得換位思考,基本就是啃老族。
孩子小的時候不吃苦,大了吃得苦就多,就像劉備把什麼都給劉禪準備好了,給了孩子很多財富,但是孩子不具備掌管財富的技能,後邊的麻煩就大了。
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的,誰都不願意吃苦,何況是孩子。現在的條件,想吃苦也沒的吃,讓人迷茫。
劉亦婷的媽媽曾經做過這樣一件事,就是一個夏天,讓不到10歲的劉亦婷攥冰塊,從冰箱拿出來,讓孩子在手裡攥著,剛開始涼,後來疼,最後麻木,一般到疼的時候,很多孩子堅持不住,但劉亦婷堅持15分鐘,利用類似方法培養劉亦婷的吃苦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對孩子及時認可鼓勵,讓他再吃苦中體驗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尊敬,就能培養出不怕吃苦,堅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