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舞動到天跡
-
2 # 追記歷史
司馬家族在當時也是名門望族,到司馬懿也可以說是根紅苗壯,司馬懿是個很聰明的人,從小也接受了優良的儒學教育。自古文人多古怪,司馬懿這個能人也不例外,也是個高傲的人。剛開始曹操請司馬懿出山,司馬懿是不屑於與曹操為伍的。對曹操伸出的橄欖枝也是婉轉的拒絕了,後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吧,司馬義還是扭扭捏捏的出山了,開始為曹操服務。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經營,也慢慢得到曹操的信任,成為曹操的得力干將,當然未來曹操之子曹丕能夠成功篡權奪位,司馬懿也是賣了大力氣的。
只不過曹丕稱帝后,對手握重權的司馬懿發生了猜忌,時刻想把司馬懿殺死以絕後患。司馬懿在洞察了一切之後,也是沒有辦法才發生了兵變,這可能也是為了他自己自保。司馬懿勝利之後也沒有稱帝,我想可能和司馬懿自身的素質及當時所受的儒教有關,還有不想落下個篡權奪位的名聲吧。曹丕當時篡位時也是以禪讓包裝了一下自己,可能當時人們所處的環境,那種封建儒教思想所至吧!
司馬懿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司馬昭最終也沒有稱帝,但當時司馬昭所處的歷史時環境比較複雜,司馬昭可能考慮如果自己稱帝可能會引起國內動盪,也同時會給周圍其他虎視眈眈的國家可乘之機。
其實當時司馬懿和司馬昭都是有實力稱帝的,但是那時候可能稱帝比不稱帝的更穩妥,在古代世襲制的思想影響下,很多人的思想都是名正言順血統繼承,而手握重權不比皇帝差,又何必去落下個謀朝篡位的壞名聲呢。
一直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才兜不住,逼著曹奐下臺,司馬家族這才正式登上了一代帝王的舞臺。
司馬氏從最開始逃避入世,到後來司馬代魏,中間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而這個過程更是達到了幾十年之久。
亂世之時打碎了一切階級,所謂亂世出英雄。平民有財即可升遷,貴族無才即被其他貴族碾碎。而幾十年的亂世前期將百姓中的人才儲備挖空,司馬氏作為一個有才的貴族,活到人才凋零,階級重新固化的三國時期,影響力在魏國也是一天天重起來。新的貴胄夏侯曹氏宗族也對司馬家族逐漸顧忌。曹魏前三代尚可壓制司馬懿。但在人才凋零的大環境下,曹魏還得靠司馬懿來打壓蜀國。司馬家族的地位一天天的膨脹起來,曹魏對司馬家族的防備也越來越多,甚至是除之而後快。後期曹魏壓制司馬懿的重擔就落到一代庸才曹爽身上。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懿完全可以為了自身家族安全而發動政變。但是司馬懿不反曹而且警告後代不得反曹(司馬代曹是司馬懿孫子的事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嗎意自己並不想取代曹魏,他只是想做一個像霍光那樣的權臣,也許是為了自己的野心,也許真的只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
司馬懿相比曹操,司馬懿終生反對篡位,曹操雖然說自己沒有篡位,但是已經做了篡位了打算,只是第二年就死了,篡位留給兒子去做了。曹操更像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同樣是意圖篡位而身死,留給兒子完成。
司馬懿的野心,也就到此為止了。他的忠義程度只是大於曹操。而奪天下的野心,那是他兒孫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