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煙雲

    感謝邀請,但首先想說的是春節仍舊是每個華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而感到節日感不夠了可能有這幾點:一是以前很多家庭並不富裕,每逢過節過年才能吃上好的穿新衣服,現在基本上每天和過節吃的都一樣,沒有了一種心理上的追求。二是以前春節基本上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沒過二月二都是春節,人們有大把時光和家人朋友團聚,現在生活節奏快了,很多人匆忙趕回家,幾天的時間又是走親又要訪友,然後匆忙趕回工作地方,給人的感覺就是累和費錢。三是以前政府會出資辦各種民俗的娛樂活動,現在基本沒有了,所以很多人感覺現在節日氣氛不好了。個人意見,不喜勿噴,謝謝。

  • 2 # 萬丈桃花浪397

    什麼是年味?

    年味就是千百年來我們的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過年的習俗。你比如說: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打豆磨。

    二十六,蒸饅頭。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帖嘎嘎。

    二十九,煮肉肉。

    三十兒鋪席兒。初一兒,瞌頭作揖。

    這些雖然各地不盡相同的習俗,但也相差無幾。

    過年包餃子、放鞭炮、貼門對、守歲、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年拜、走親戚、舞獅子、演武術、踩高蹺,這些過年的習俗還有多少人在堅持。

    過年的習俗淡了,不再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年還會有年味嗎?

  • 3 # 歲月54999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曰,在華人的心目中,仍佔據十分顯赫的重要位置。是其他任何節曰都無法比擬的。若不然,怎麼每逢臘月底會發生如此龐大密集的人流潮,又怎麼能夠出現"春運"一詞的說法呢?佳節倍思親,回家過大年,團圓度新春濃厚的節日氛圍依然如故。只不過和過去相比較,人們過年的方式以及對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以。

    各種生活物質的極大豐富,相應衝談了過年的氛圍。過去我們過年才能享受到的東西,如今我們每天都在享用。舉一個簡單例子,那時的大米、白麵,老百姓稱之為"細糧",而細糧在當時城鎮居民是憑證限量供應的。每個月的幾斤細糧,家中老人要把它存起來準備過年享甪或招待家裡來客之用。而現在哪裡還有"細糧"一說呀?鑑於此,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小孩們對過年的期盼和渴望性大大地降低了。

    文化生活,過去過年各系統、各單位組織排節目、練秧歌,搭臺唱戲搞會演,弄得有聲有色、熱火朝天,烘托了過年的氛圍。這在當時人們也沒有其他別的精神食糧,因此參予的勁頭十足。而如今,五花八門、絢麗多姿、豐富精彩的電視熒屏和幾乎人手一部的智慧手機給每個人增添了無盡的興趣與愛好。想看什麼看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應有盡有。而且是365天天天如此,久而久之,原來過年的氛圍就淡漠了。但並不是說氛圍沒有了,而是如今過年的氛圍改變了、與時代的發展並軌了,與時俱進了。

    以上僅個人認識,不妥請指正!

  • 4 # 陝西漢中錢樹生

    我認為是人的因素,當然也有政府的因素。人的因素是:人的品味,條件,要求逐漸在變而且太快,政府的因素是:注重老百姓的喜好沒跟上,文化娛樂活動搞的時好時壞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和物件是異地戀,父母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反對,該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