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beral469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比如說這個家庭中父母都是經商的,孩子長大後經商的可能性相比從政和從事科研就大很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胎教開始,就在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對世界的認識。不管是從生活習慣還是言行舉止方面,孩子都會模仿大人的樣子去做。

    小時候有個小夥伴,他父母離婚,父親精神不太好,靠低保和打掃衛生生活,他跟著精神不太好的父親一起生活。慢慢長大之後,他就變的越來越像父親,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因為交不起取暖費,自殺了,人們在莊稼地裡的一口廢井中找到了他。他才被媽媽接走。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以父母的方式生活,並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愛孩子,就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做合格的父母。

    當然也有例外,有的家長品行不端正,一事無成,孩子看在眼裡,把他們當作反面教材,從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變成成功人士的例子也不是沒有,甚至佔了一定比例。

    父母對孩子有影響,但並不絕對。我們還是要做優秀的父母,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

  • 2 # 時鈺琪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其實是1994年,宋祖英在春晚舞臺上演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裡面的一句歌詞,歌頌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現在用在表達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孩子的言行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父母文化不多,靠著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供完兩個學生完成大學學業。那個年代,都是重男輕女的,偏偏奶奶重女輕男,爺爺為了多賺錢,累出病,早逝。姥姥家呢,還算殷實,給三個舅舅娶完媳婦還有餘錢。但是重男輕女,加上媽媽性格倔強,姥姥不給,她也不要。就這樣,爸爸媽媽白手起家,一斤豆油能吃一年,一磚一瓦,靠著過日子仔細和肯幹不怕吃苦,維持這個家。這樣的踏實肯幹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我後來的每段艱辛的日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爸爸為人老實忠厚,不善言辭,不會說好聽的哄媽媽,也不會到奶奶那爭取什麼,遇到奶奶不公平待遇了,更不會說個“不”字。媽媽脾氣火爆,大凡不公平了,必須說個裡表。可是,說完了,也改變不了什麼,因為本身你在人家那就不重要。但是每次都必須不吐不快。然後回來後還得埋怨我爸,不給她撐腰。

    就這樣,打打鬧鬧許多許多年,我媽成了一個絮絮叨叨的媽,每年的寒暑假放假回家,我都成了那個傾訴物件,800年的穀子,700年的糠都能數的無比清楚,當初奶奶是怎麼偏袒姑姑的,姥爺是怎麼讓我爸多幹活,我爸卻不反駁的等等等,我雖然傾聽的無比認真,但卻不能感同身受,因為這些事沒有發生在我身上,針不紮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疼。

    結婚前的日子是沒有那麼多煩惱的,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吃穿不愁,簡單無憂。結婚了有了孩子,什麼都變了。產後刀口疼痛,孩子太小哭鬧,夜醒,作為奶牛你需要保證產奶,而這一切只有我自己,沒有人幫我。16年的學校教育我以為我不會成為媽媽的樣子,但是當生活重重給我這一棒,我的本能反應是哭泣,咆哮,用喊叫表達我的憤怒,表達我的無助,用大聲呵斥表達我的不滿,喜歡上了和老公絮叨。我的身上有了當初媽媽的影子,影響深遠。

    為人父母都想帶給孩子最好的,就算長大後我成了那個稍稍不好的你們,又怎樣?因為我知道你們是最愛我的,這一路走過來的苦,我懂。

  • 3 # 晨風中起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後,他首先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從性別分工來,父親代表了剛毅、果斷、勇敢、.堅韌,母親代表了溫柔、賢淑、寬容、善良、優雅。任何成功的人,必然具備上述一種或幾種優點,而它們全部來自於我們的父母。

    記得小時候,我每天下樓都會看見一個獨居的老婆婆在蹣跚行走,由於年事已高,老婆婆每一步都老得很慢。每次父親下去看到這種情況,他總是走上前去,扶著老人走很長的路。直到老人連聲說”謝謝”,並堅持自已行走才你罷。這件事我看在眼裡,長大後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上前幫一把,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我們樓下鄰居,有一天孩子發高燒,晚上叫不到車,急得快哭出來了。媽媽正好回家,問明情況,想起了還在開出租車的大舅,連忙打電話給他。大舅當即開車趕了過來,連夜將他們送住市區醫院。臨走前,媽媽還給了他們五百塊醫藥費。事後,鄰居再三登門拜謝,並想把錢還給媽媽,都被媽媽謝絕了。此事雖小,但給我印象極深。在我們單位,我的人緣很好,是有名的熱腸子。工友們遇到任何麻煩或困難,都會找我商量,讓我幫忙,這大概也是媽媽的遺傳吧!

    如今我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父母的言傳身教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是他們將好的品德傳遞給我,我永遠感謝他們。

  • 4 # 科壇春秋精選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長大了就成了你,這句話有一定的真實性。父母的職業、生活習慣會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比如我的母親在圖書館工作,我小時候就經常在圖書館看書看報,對書籍有天然的親切感。我父母對老人很孝敬,我也是愛關心老人。我媽媽是一個特別能聊天的人,小時候街上遇到一個朋友,她可以一口氣和人家聊上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這對我日後的職業也有影響。我的職業是記者,我女兒很小的時候,家裡沒有人帶,她就跟我去很多地方採訪,她就對記者群體很有親近感。但是每個人的個體是不同的,興趣愛好是不同,眼界和思維是不同的,我們在學業和工作生涯中,也會有很多人會來影響我們,我就遇到了很多伯樂和師長,還有很好的朋友們。所以家庭會對孩子有影響,但是不一定是完全的複製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怎樣做好基礎護膚才能保持面板水潤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