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之南
-
2 # 皓媽課堂
反過來問,孩子學習好了誰受益?答案自然就有了。無利不起早,沒有人會為了你的利益去無償付出。
從國家的角度。義務教育是對全體的,國家提高教師待遇,合理編輯教材,制定考試製度等一系列措施都是盡力提升全國的教育水平。是整體的,不是為某一個人的孩子的。全國的孩子有學好了,我的沒學好,還是沒用啊,只有家長才為自己孩子負責。
從學校老師角度考慮。教育局管學校,校長管老師,財政給老師發工資。你說老師和校長對誰負責?對教育局,對國家,反正不是對家長。
聽說哪個老師班級學生考上清華老師進職稱了嗎,哪個班級平均分高老師漲工資了嗎?你班第一,我班倒第一,我工齡長職稱好,我工資比你高。這種情況你是老師你怎麼教,過得去就行,個別學生不好是個例。
萬一你的學生是個例呢?學校沒人管,你也不管,孩子不就被耽誤了嗎?孩子耽誤了誰承擔後果啊?家庭啊!
不要再問什麼教育是誰的事了,孩子考了清華只有家庭受益,當然是家庭對孩子負責了。
-
3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孩子成績差,家庭責任最大。
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開來看
一個是成績差,是因為什麼?
沒興趣?那作為家長,怎麼去培養他的興趣呢?學前有那麼長的時間,家長沒有去引導,難道還指望孩子在學校裡一接觸就喜歡上?概率太小了。學的太晚了?就我所知,對孩子有所期待, 或者說,家庭觀念比較正常的,都會提前給孩子一個啟蒙,如果等學校教了,才開始,那就比別的孩子晚了,這個是惡性迴圈。學校教的不好?那說的成績差,相對的那些好的孩子,學校怎麼教出來的呢?培訓機構不行?本身培訓機構的廣告是很吸引人的,但是沒人逼你去,對吧,學習不好,還能怪到培訓機構身上,那家長也該去回爐一下。還有一個是,成績差,該怎麼辦?
家庭關愛,誠然,學習差,老師找,沒面子,還要輔導,很麻煩,那能不能用解決麻煩的時間,提前給與孩子一定的關愛呢,提前準備總好過事後補救。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瞭解下為什麼不喜歡學習,或者學習上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畢竟只是小學,很多家長應該還是能應付小學課程的。學習榜樣,多和好的孩子一起玩,會有促進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不是白說的。壓力不能大,壓力越大,反彈越大,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培養興趣著手。 -
4 # 天儒文化
教育質量=生源質量×教學水平×教育管理,每個人的大腦都不同,但供給大腦的能量是一樣的,善於讀書的大腦選擇記憶力與理解力,善於學習大腦人人都有,技能、管理、市場大腦會讀書未必善於其它學習,還是孔子說的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
5 # 莫嗔堂堂主
先說教育是國事。可以放眼現在的世界,那些發達國家,哪個不重視教育?而且他們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很少有應試的。因為這些國家知道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是一個國家可以長久的繁榮昌盛的保障。越是發達的地區,越是能吸引人才到那裡去,相應的人才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與保障。否則高等人才連個溫飽都達不到,還怎麼為國家科研界奮鬥?
再說教育是家事。大凡稍微開明的父母都會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以使孩子能在起跑線上領先一兩步。哪怕是有些始終在強調讀書無用論的家長,他們也總是在孩子讀書方面大手大腳花錢。現在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哪怕自己吃些苦頭,因為孩子成長了,出息了,家裡自然就穩定了。多數家長辛苦工作也都是為了孩子,學區房,陪讀,送出國等等。可以很準確的說,教育就是家事。
孩子學習不好,能說是老師的責任麼?家長的責任?孩子的責任?教育體制?孩子是在一個綜合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就像地裡的小苗成長要靠土地,Sunny,水,空氣一樣。有的孩子可能不適合應試教育的模式,但目前就是這個現狀,那他可能學習就受影響。有的老師可能不擅長引導孩子,導致孩子學習興趣下降。有的家長可能自己就天天玩,不好好上班,那他非要讓孩子努力學習,孩子慢慢就反感起來。所以這個問題太大了,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家長最好先了解一下孩子喜歡什麼,在哪些方面有天賦,然後再根據天賦培養孩子。一窩蜂樣的都讓孩子考第一,那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天賦所在的方面並不相同。如果家長兩眼一抹黑的說,我也不知道啊,那學辦法了,老師更不知道,只好用國家統一教育模式處理了。
回覆列表
請大家看看,真實的事情,看完就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了。
日本有一個十分偏僻的海島,名叫飛島,坐船到本島要花一個多小時。這裡總人口只有200人,平均年齡68歲,簡直是一座“老人島”。
島上有一座中學,幾十年間也曾熱鬧過,不過由於沒有學生,已經閉校了6年。直到一名叫澀谷新的男孩到來。
原本澀谷新以為自己就要“失學”了,沒想到當地教育局得知新增了一名適齡學生後,立馬就從其他地方調了5名老師去,島上的中學就開始重新開張了。
雖然學生只有一人,可師資配置可不缺,校長、教務主任、班主任、副班、保育員一應俱全,中學生該上的課目也一堂不少。
除了語數外理科這些必要考試科目,課外課程也不差,甚至算得上是豐富多彩。
為了提高澀谷新的人文修養,書法課也必須有:
為了培養他的男子漢氣概,劍道課也得有:
不過課上的節奏比較特別,當堂課的老師1對1教學,其他沒事的老師也都會來旁聽。
他在學校吃午飯,都是跟校長、老師一起,順便透露下,食堂負責做飯的是他媽媽。
在這樣的學校,完全不用擔心考試的排名吧!橫考豎考自己都是第一,太爽了吧。
這所學校的教學態度更讓人敬佩。雖然僅有一個學生,也絕不應付了事,盡全力讓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不過最大的痛處在於,最需要朋友的年紀裡,他身邊沒有同齡人,每天獨自走在上下學的路上,課間也沒有同伴交流。
為了幫他拓展同伴社交,學校還安排他去本島訪學,參加運動會、合唱團,甚至還去參加海外交流專案,儘可能地拓展眼界。
他在這些活動裡,也交了不少朋友,不過畢竟離得遠,學業也忙,平時聯絡也不是太多。
全村(島)的希望作為飛島中學僅有的學生,小新簡直稱得上是“校寵”,也是全村(島)的希望。島上的老人們因為他的到來也都很開心,當作自己親孫子一樣疼愛。
幾乎每個老人都曾到學校,參加他的課外教育與活動,教他織毛衣,合唱排練,為他參加的馬拉松加油,陪他一起長大。
在澀谷新的畢業典禮上,三年前獨自站在講臺上發表入學宣言的他,如今站在同一個地方發表畢業致辭。
這一天,幾乎全島出動,哪怕行動不便的老人們,都來參加了他的畢業典禮。
澀谷新說,雖然沒有學長和同學,自己一直是一個人,但也從不曾感到寂寞。學校裡的老師、島上的老人們,都是他的朋友。
不因為只有一人懈怠教育,既傳授科學知識,又教會生活常識,飛島中學對孩子教育事業敬重的背後,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
這段獨特而充滿魅力的人生經歷,整個島為一個人而快樂慶祝,感覺就像是一個大家族了,對於澀谷新來說,一定會深刻銘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