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葉飛舞71290678

    現在會計官方語言包括審計報告中用的“賬”而非“帳”,實際是以政府為代表的,以前讀書時書本中這個“帳”也是經常出現的,但現在規範的寫法都是“賬”,兩者並沒有多大區別,寫“帳”也沒多大錯誤,但正規報告中幾乎不會出現“帳”字。以前用字“帳簿、帳頁、帳冊”,是因為是用布做的,“賬”多和錢財物的發生有關,現在都通用“賬”,如“賬簿、對賬、欠賬”等。

  • 2 # 鈺126397699

    就算是會計教材也是十幾年前就改為“賬”了,我不知道你哪裡看到的所謂“帳”,無聊的問題。現在的會計正規出版物,不可能再有“帳”這個字,發票裡也不可能有。

  • 3 # 山山其土567

    本人認為:賬與帳字義根本不同。特別是搞財會的用這字,應該是用準確。幹財會最忌諱的就是差錯,無論數字、文字上都要正確了,因經常還寫報告之類。會計最終都是關乎錢的事,所以要認真~哪都別出差兒。

  • 4 # 航信幫幫

    1、“帳”一般是指用來作為會計記錄的有實物形態的如:帳簿、帳頁、帳冊。這是因為帳簿的封面過去一般是用布做的。

    “賬”一般是指因錢、財、物的運動發生的如“欠賬”、“往來賬項”、對賬等。

    2、“帳“字的內在涵義引申到對社會經濟的核算方面,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後漢書》記載的是東漢時期的事情,東漢以後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也許這種起源還可以前溯。

    南北朝時期,“帳”字已經運用到了會計、統計核算方面。發展到唐代,“帳“字的意義又進一步向縱深擴充套件了。除了表示具體的會計、統計事項,為一筆又一筆經濟收支事項的總稱外,還單獨或者同“簿”結合在一起來表示一種會計方法的名稱“簿帳”、“帳”、“簿帳”、“帳簿”將以往雜亂的稱謂統一起來並沿用至今。

    到了明代,“帳”字的涵義已經延伸到了會計核算中的許多方面。如賒欠財物的叫“賒帳”,將盈利的分配稱為“分帳”,將藥物的賒欠稱為“藥帳”,將生絲的賒欠稱為“絲帳”,將往來客戶的欠款稱為“客帳”,類似於現在序時日記帳的“流水帳”,年底算總帳稱“算紅帳”等等,在帳簿的設定上,還設立了三帳,即“草帳”、“流水帳”、和“總清帳”,相當於現在的總帳和分類帳。

    其中的“流水帳”又名“日流”、“細流”、“流水總登”、“日積月累”、“堆金積玉”、“鐵板流水”等等,設定會計流水帳的主人們希望他們的金錢像三江五湖的流水一樣源源不斷而來。

    同時,“帳”不僅廣泛應用到會計核算方面,還引伸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誰要你管這“閒帳“,這人好“混帳“,一個事項了結了叫“了帳“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二手面包車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