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那蘇聯或許就不復存在了。近代蘇聯誕生以後一直著重於優先發展重工業,這對於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等仍舊產生著深遠影響,但是並不能說這是錯誤的。輕工業與農業雖然與民生息息相關,非常重要,但是輕工業與農業的基礎也是要建立在重工業的基礎上,否則只能受制於人。

    蘇聯大規模優先重工業,使得蘇聯的農業現代化得以迅速進行。1937秒蘇聯的拖拉機超過56萬臺,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已經機械化播種與收割,二戰時蘇聯的糧食產量仍舊超過9000萬噸,比沙俄時代最高產量還要多1000萬噸。二戰結束蘇聯人口銳減2700萬,蘇聯1950年糧食產量仍舊達到了8200萬噸。

    發展重工業是國家之重、經濟之重。重工業是其他所有工業的基礎,而輕工業與農業屬於消費型工業,本身並沒有“造血”能力,如果沒有重工業作為根基,那麼發展輕工業的時候只能大規模引進外資、技術,被別人“抽血”,而且還要受制於人。

    蘇聯誕生時局勢困難孤立無援,如果當年的蘇聯優先發展輕工業與農業,輕點來說無法成為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國家,重點來說蘇聯能否堅持到二戰結束都是個問題。

  • 2 # 阿爾法軍事

    其實該發展重工業還是輕工業,並不只是斯大林一個人的事,也不該把功與過都歸在他一個人身上,只能說這是以斯大林為首的國家領導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根據實際國情作出的決策。人們把當時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稱為“斯大林模式”,在蘇聯歷史上,斯大林模式佔據的地位、產生的影響都是十分重大和深遠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和挽救了危機重重的蘇聯,並且使得蘇聯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尤其是在重工業方面取得了迅速發展,甚至超越了西方強國,為國家積攢了大量的物質基礎,為取得二戰勝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質資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斯大林模式在幫助蘇聯綜合國力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積攢、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優先發展重工業上,對農業和輕工業發展的關注和相關政策措施很少,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斯大林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市場缺乏活力,更缺少創新,容易出現“浮誇”現象,導致商品種類不多、質量不高,同時,由於權利的高度集中,容易滋生腐敗,以及出現嚴重的個人崇拜現象;由於農業和輕工業得不到發展,國家資源又被政府高度集中控制和配置,導致農民生活水平不高、幸福感不強,生產積極性越來越低,生產力水平得不到更好的發展。這些弊端,也為後來蘇聯的解體埋下了隱患。

    總而言之,斯大林模式是蘇聯歷史上重要的政治經濟體制,使得蘇聯實現了國家工業化,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並且這種模式還被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所借鑑,中國就曾跟“蘇聯老大哥”學習過。這種模式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可以說沒有斯大林模式,就沒有二戰中強大的蘇聯,就沒有“美蘇爭霸”時期達到巔峰狀態的蘇聯。所以,現在討論斯大林是否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也可能就有些不切實際了,因為這是斯大林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所做出的決定,如果當時斯大林發展農業和工業,就沒有把更多的精力發在重工業和軍事方面的發展上,蘇聯或許不會解體,但可能也不會有曾經的輝煌。

  • 3 # 高山流水71017

    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是英明的,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也緊抓重工業建設,但毛主席比斯大林更全面,就是農業毛主席從來抓的緊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晚上睡覺前喝200ml葡萄酒對身體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