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鴿分析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依舊在吃老本,包括最近在敘利亞戰場。

    第二次車臣戰爭於1999年9月開始,2001年1月22日宣佈從車臣全面撤軍,第二次車臣戰爭正面戰場基本結束。俄軍經過將近3年的軍事準備,在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傷亡率較第一次車臣戰爭降低2/3左右,為俄軍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這在2008年俄格“八日戰爭”和敘利亞戰爭中得到充分體現。

    俄羅斯在二次車臣戰爭中最大亮點是俄空軍採用了北約打擊南聯盟的模式,廣泛使用空中優勢和高科技武器對攻擊目標進行遠距離、高精度、無地面人員接觸以及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傷亡的軍事打擊,這是俄軍基於第一次車臣戰爭慘痛教訓而進行的一次實踐。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俄空軍出動了蘇-25攻擊機、蘇-27戰鬥機、米格-25RB偵察機、蘇-24M前線攻擊機、蘇-24MR偵察機、安-30照相偵察機和A-50預警機以及普拉卡-11無人機,俄陸航部隊出動一個由80架米-24武裝直升機和米-8運輸直升機組成的航空兵團,總計300多架各型戰機,統一由俄空軍第4航空軍指揮。

    俄空中作戰力量主要還是以無制導航彈和火箭彈進行覆蓋式轟炸為主,只有在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的近距火力打擊時才使用指制導武器,最常見的作戰編組是蘇-24在3500米左右高空使用精確制導彈藥打擊,蘇-25則藉助自身低空效能進行常規轟炸;雖採用了類似北約打擊南聯盟的空中打擊戰術,由於錢的問題,俄軍使用精確制導彈藥的比例遠低於北約,其戰術運用以及協同作戰能力也遠非北約嫻熟,後來因為協同問題,出現俄軍內務部特種部隊被空軍誤擊事故。

    在有限的空中打擊支援下,俄地面部隊發起進攻,原本進步的戰術思想又迴歸到蘇聯時代,俄地面部隊依舊奉行蘇聯大炮主義思潮,尤其在格羅茨尼巷戰中暴露無遺,為此格羅茨尼巷戰成為二戰後最殘酷的巷戰;俄軍與叛軍傷亡比達到1:3,俄第58集團軍副司令馬洛費耶夫少將被擊斃。

    再看看俄軍參戰裝備,無論陸軍還是空軍皆是蘇聯時期的典型裝備,使用的彈藥也是蘇聯時期生產的產品,不是俄空軍不想更多的使用精確制導彈藥,而是庫存沒那麼多;這種現象在十數年後的敘利亞戰場也跨時代出現,俄軍剛介入敘利亞戰場時大批次使用精確制導彈藥,但是沒有持續太久,俄空天軍就不得不減少精確制導彈藥使用。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國防投入跟現實需求相差太大,俄軍不得不將一些“吃金”裝備提前退役,同時常規武器系統因缺乏經費維護保養跟不上,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戰時能拿出手的裝備捉襟見肘;在新武器研發方面明顯先天發育不良,一系列所謂新武器只不過是在原來武器之上進行升級改進而來。

    不過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還是有諸多亮點,俄羅斯將敘利亞戰場作為新武器試驗田,先後派出400多件俄製新式各類武器裝備接受實戰檢驗,甚至將還未服役的蘇-57也投入到敘利亞戰場;客觀的來說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取得不俗的戰績,尤其是其空天軍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為俄軍後續軍改將有很大助益。

  • 2 # 兵器觀察員

    如果將在2000年車臣戰爭中空襲效果與1999年北約對科素沃的空襲相比,在空中力量的運用規模和質量上,俄軍同北約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北約用當時俄軍所耗時間的一半,就完成了37000架次的飛行,其中有14000架次為對地攻擊的任務,投下的23000枚炸彈中2/3屬精確制導彈藥。而2000年車臣戰爭中俄軍的精確制導彈藥不僅少得多,且多帶有作戰評估性質。由於近年俄空軍眾所周知的困境,外界認為、俄軍固然還能出動作戰,但前線飛行員是否還能保持作戰技能,以及彈藥是否充足等等,都是疑問。不過,這種局面並未出現,俄軍從各軍區抽調了富於經驗的飛行員完成主要作戰任務,且莫托克基地的彈藥數量也很充足。可是,負面影響仍然不小,據俄官員透露、為保保證後勤供應,從1其它部隊抽調燃料和彈藥的消耗佔俄空軍庫存的609%6,其勢必影響今年的正常飛行訓練計劃。因此從一個側面說明,必加強軍隊的建設投資和訓練,否則無法進行一場即曠日持久的衝突。從訓練時間看,空軍飛行員1998年平均累計飛行21小時,而原計劃也只有28小時。1999年形勢更加惡化,戰鬥機飛行員只能飛10~15小時,攻擊機22~24小時,轟炸機22~26小時。按現有空軍標準,對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平均年度飛行小時不得低於80小時,在前蘇聯時期戰鬥機飛行員的年度標準為150小時。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0年第5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100萬讓你娶個你不喜歡的女孩,還是不要錢娶個自己喜歡的女孩,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