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王爺
-
2 # 貝葉閒持
清末的1952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自金田起義始,在湖南一帶,所向披靡。政治腐敗,內憂外患的清政府,深感當時的八旗軍和綠營兵已經毫無作戰能力,無奈之下,只得讓曾國藩組建漢軍來拯救朝廷。
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基本上都是湘人,將領則來自曾國藩的親戚、朋友、師生、同學。這也就成為湘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領導的重要原因。
在曾國藩的帶領下,湘軍在淮軍和八旗的配合下,不但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了清廷與各地其他起義軍的作戰,挽救了末年的清王朝。
隨著湘軍的不斷擴大,有人勸手握重兵的曾國藩稱王稱帝,這令朝廷深感不安。智慧如曾國藩,又怎能不知道朝廷的憂慮?主動提出裁撤湘軍,只留兩萬的精兵強將。
再來說淮軍,它也是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授意下組建起來的。因為兵員及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故稱淮軍。
對於早期的淮軍,主要是在上海等地和太平軍作戰。到了太平天國後期,淮軍配合湘軍在江蘇、浙江、南京等地進攻太平軍,成為覆滅太平天國的主要力量之一。
覆滅太平軍後,淮軍的命運和湘軍是一樣的,也遭到了裁軍。只不過,它保留的數量較多,裁員之後,仍然有五萬人之多。
並在此之後,淮軍還在李鴻章的指揮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地與捻軍作戰。在清末時期,淮軍是清朝軍隊的中流砥柱,對清政府的保護,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3 # 意似近而既遠兮
因為曾國藩是狗,李鴻章也是狗,它滿清自己已經奴役不了華夏了、實力崩潰邊緣了,所以需要這些漢奸助惡,但又終究防著這些漢奸,因為清妖主子知道這類的奴才連民族都能背叛,又有什麼主子不可以出賣?所以滿清極其防範它們,留下它們要互相制約,就達到李鴻章、左宗棠互相咬、都向主子表忠心一樣的效果。
剿滅太平天國後,曾左部隊大部分被裁撤,但淮軍卻被大部分保留了下來。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當時大環境是緊密不可分的。曾左的湘軍普通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不像曾,彭,左,胡等高階將領具有文人特有的情懷,就是為了很現實的升官發財。朝廷沒有糧餉,平時主要來自於曾節制的幾個省份以及在地方設定釐卡,一旦戰爭結束,這種天怨人怒的事肯定不能再繼續下去。糧食得不到解決,軍中欠餉嚴重,軍隊無法得到凝聚。
為了平叛內亂,曾允許手下破城後大肆搶劫,這群人有了錢,有了名,早已鬥志全無。
當初為了消滅太平軍,急需招募士兵,這導致湘勇素質參差不齊,混進了大量底層黑社會人員,這群人在軍中始終是隱患,不定什麼時候會引爆惹出大麻煩。
湘軍裁撤,已是大勢所趨……
然而,太平軍被剿滅後,北方仍不太平,捻軍肆虐,需要留下部分軍隊與之抗衡。彼時,湘軍衰落,淮軍正盛,曾心裡看得清楚。況淮軍首領李又是自己親近門生,將來有需要,這支軍隊也可以為自己所用,所以,曾在裁軍時主張保留了大部分淮軍。
其次,淮軍不像湘軍那般充滿理學氣,李建軍的理念很清楚,實用,能打仗就行。因此,它不像湘軍那樣屬於曾一家軍隊,它有點僱傭軍的味道,這也是朝廷同意留下的重要原因。
最後,太平軍剿滅後天下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太平,內有捻軍流竄為害,外有列強虎視眈眈。朝廷綠營不堪一用,只能依賴具有戰鬥力的淮軍。這也由此,導致淮軍發展壯大,成為當時清朝實質上的國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