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議和就是自身能力不足以和對方抗衡時的權宜之計,強盛的一方獲利頗豐,弱勢的一方委屈求全,就像漢朝時的和親,以金錢物質的代價換取暫時的和平相處,但是實際上暗潮湧動隨時都可以爆發,只是表面上的和平!
先說宋遼議和檀淵之盟,宋朝自開國之初滅西蜀,北漢,平南唐,吳越歸降,內地已經大一統,外部卻面臨著多方的威脅,西夏是一個,最大的就是遼國了,在北宋平定北漢的時候就一直明裡暗裡支援北漢,宋真宗時遼已經改名契丹,彼時契丹大舉入侵,真宗派曹利用為使赴契丹講和,底線是土地不能給,可以像漢朝和親一樣給錢,但是契丹目的明確想要關南大片土地,訴求不一和談不成,契丹蕭太后也是有名的鐵娘子,一言不合就發兵,宋真宗在寇準等大臣的忠諫下決定御駕親征,果然遠近將士,望見御蓋皇帝親自來督戰,踴躍鼓舞,士氣大振,一舉擊敗契丹,寇準主戰想一勞永逸解決契丹外患,宋真宗主和只願給錢不給地,與契丹議和你來我往達成檀淵之盟:兩國境界如舊,宋廷每歲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契丹國主,以兄禮事宋帝!盟約已成,錢,絹皆是民脂民膏,經濟上無疑加重了宋朝百姓的壓力,軍事上契丹更加輕視宋朝的軍力,也窺視到宋朝不願打仗不想打仗的心理,從而更加噬無忌憚蠢蠢欲動,邊患依然存在!
宋金議和,遼國傳到遼王延禧時,淫荒無度國勢漸衰,以致女真部崛起東北立國為金,宋徽宗時金攻打遼國,宋朝欲連金攻遼以奪取幽雲之地,沒想到唇亡齒寒,遼國滅亡後下個就是自己了,靖康之役後高宗南渡不思進取規復中原,主戰派岳飛,韓世忠,宗澤,李剛,死的死罷官的罷官,遂與金議和,“議以淮水為界,索割唐、鄧二州及陝西餘地,且要宋主向金稱臣,歲納銀幣等物。高宗令與秦檜商議,檜一律承認。金使許歸梓宮及韋太后,當下議定和約,共計四款:
一、東以淮水西以商州為兩國界,以北為金屬地,以南為宋屬地。
二、宋歲納銀絹各二十五萬。
三、宋君主受金封冊,得稱宋帝。
四、宋徽宗梓宮及韋太后歸宋。
真是宋朝自靖康恥後又一奇恥大辱,割地賠錢不說還要稱臣,南宋君臣確甘願偏安一隅,樂不思蜀不圖規復中原,直把杭州做汴州了,從此南宋國勢更加衰弱,民窮疲弊無力北伐,等蒙古崛起時又欲連蒙攻金,前車之鑑離敗亡不遠了!
自古議和就是自身能力不足以和對方抗衡時的權宜之計,強盛的一方獲利頗豐,弱勢的一方委屈求全,就像漢朝時的和親,以金錢物質的代價換取暫時的和平相處,但是實際上暗潮湧動隨時都可以爆發,只是表面上的和平!
先說宋遼議和檀淵之盟,宋朝自開國之初滅西蜀,北漢,平南唐,吳越歸降,內地已經大一統,外部卻面臨著多方的威脅,西夏是一個,最大的就是遼國了,在北宋平定北漢的時候就一直明裡暗裡支援北漢,宋真宗時遼已經改名契丹,彼時契丹大舉入侵,真宗派曹利用為使赴契丹講和,底線是土地不能給,可以像漢朝和親一樣給錢,但是契丹目的明確想要關南大片土地,訴求不一和談不成,契丹蕭太后也是有名的鐵娘子,一言不合就發兵,宋真宗在寇準等大臣的忠諫下決定御駕親征,果然遠近將士,望見御蓋皇帝親自來督戰,踴躍鼓舞,士氣大振,一舉擊敗契丹,寇準主戰想一勞永逸解決契丹外患,宋真宗主和只願給錢不給地,與契丹議和你來我往達成檀淵之盟:兩國境界如舊,宋廷每歲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契丹國主,以兄禮事宋帝!盟約已成,錢,絹皆是民脂民膏,經濟上無疑加重了宋朝百姓的壓力,軍事上契丹更加輕視宋朝的軍力,也窺視到宋朝不願打仗不想打仗的心理,從而更加噬無忌憚蠢蠢欲動,邊患依然存在!
宋金議和,遼國傳到遼王延禧時,淫荒無度國勢漸衰,以致女真部崛起東北立國為金,宋徽宗時金攻打遼國,宋朝欲連金攻遼以奪取幽雲之地,沒想到唇亡齒寒,遼國滅亡後下個就是自己了,靖康之役後高宗南渡不思進取規復中原,主戰派岳飛,韓世忠,宗澤,李剛,死的死罷官的罷官,遂與金議和,“議以淮水為界,索割唐、鄧二州及陝西餘地,且要宋主向金稱臣,歲納銀幣等物。高宗令與秦檜商議,檜一律承認。金使許歸梓宮及韋太后,當下議定和約,共計四款:
一、東以淮水西以商州為兩國界,以北為金屬地,以南為宋屬地。
二、宋歲納銀絹各二十五萬。
三、宋君主受金封冊,得稱宋帝。
四、宋徽宗梓宮及韋太后歸宋。
真是宋朝自靖康恥後又一奇恥大辱,割地賠錢不說還要稱臣,南宋君臣確甘願偏安一隅,樂不思蜀不圖規復中原,直把杭州做汴州了,從此南宋國勢更加衰弱,民窮疲弊無力北伐,等蒙古崛起時又欲連蒙攻金,前車之鑑離敗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