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燕心理

    哈哈!明顯提問者不能理解妻子在育兒上的邏輯,還把對方的行為貼上神經質的標籤。客觀上是育兒問題,其實本質是夫妻關係的問題。當夫妻二人面對育兒的觀念不一致時,雙方如何處理這些差異和衝突是一個考驗。

    具體你不能接受的行為是指什麼?我無法猜測.....

    當生命進入一個新的家庭週期,新成員的加入,身份角色的轉變會在生心理上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新手媽媽在角色轉變中需要時間適應,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擔心、害怕和焦慮,加上現在育兒書籍和課程鋪天蓋地,有一種害怕做的不夠或者過度的內心糾結。

    有一點爸爸需要清晰爸爸和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當妻子的行為自己無法理解時,不急著否定、打擊妻子做得好不好,停下來好奇:為什麼她覺得她是對的?當你這麼想就可以換位思考,按妻子的邏輯去理解她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走進對方的內心。新手媽媽需要身邊人的鼓勵和支援,因為她也害怕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有了上面這一步,你再和對來溝通你對此的感受和看法,兩個人可以敞開內心坦誠相對,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當下養育的最優選擇。

  • 2 # 辛迪小屋

    在照顧嬰兒的問題上,媽媽天然的會更加敏感,母愛的天性讓寶寶出生後變成了生活的核心,只要一哭鬧媽媽就緊張的不得了,這個是完全正常的。

    像題主所說自己的妻子在照顧孩子上已經有些神經質了的父母,也有很多:孩子哭鬧了緊張,孩子不哭鬧了也緊張;孩子睡的時間長了擔心,孩子睡的時間短也擔心……彷彿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自己最敏感的神經。

    針對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們需要減少不必要的焦慮、緊張

    一、學習、儲備育兒知識

    緊張大多源於缺少知識儲備,第一次當父母,面對這樣一個沒有“實習期”又比其他任何一個工作都重要的“職業”,焦慮和緊張在所難免,建議爸爸媽媽們提前學習基本的育兒知識,瞭解孩子成長每個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那麼遇事就不會太過慌亂,也就不會對一些小朋友正常的行為反應大驚小怪了。

    二、多和同齡孩子的父母交流經驗,關注育兒的專業話題

    照顧小朋友和上學其實一樣,都是從陌生到熟練的過程,一個人一門心思啃課本,肯定不如跟著老師和同學一起來的效果好。小朋友第一次吐奶了,第一次便祕了,第一次發燒了……在我們看來非常緊張的事情,問一問有經驗的其他父母,可能懸著的心馬上就放了下來。

    三、有問題找權威,不要焦慮

    如果孩子真的有身體狀況你把握不住,身邊七大姑八大姨又七嘴八舌的傳授自己的“經驗”,查了網上自媒體也是眾說紛紜,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助於醫院醫生。

    四、夫妻間的相互支援、溝通

    最後,對於題主妻子,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丈夫更多的體諒和行動,多安撫妻子情緒,多主動擔負照顧孩子的責任

  • 3 # 木子的小家庭

    一半一半,妻子一半老公一半,互相體諒,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做媽媽,所以自己的老公得體諒下妻子,同時妻子也得體諒老公養家的辛苦。

  • 4 # 小豬690519

    這是一個母親正常的反應,本來平靜自由的生活增加了這麼個小人兒,睡不好,吃不好,還要照顧這個小人兒,讓原本就緊張的情緒再添幾分焦慮,做為丈夫,要清醒地引導,有時間要多幫助她照顧孩子,多學些科學的育兒知識去說服妻子,生活上也要多體諒,才能讓她變回原來的她。

  • 5 # 南山與梧桐

    1、最基本的,作為爸爸的你要在育兒、家務、生活中負擔至少一半的量,不要讓你妻子體會到喪偶式育兒,當然,為孩子賺取足夠的有持續安全感的金錢,也是必要的;

    2、大量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這樣在妻子做你所謂”神經質“舉動時,你能以翔實科學的資料說服她;

    3、始終要以溫柔、耐心、充滿愛的方式去溝通,要求一個剛生完孩子,本身激素不夠穩定的母親情緒穩定,作為配偶的你首先要達到這一點。

    4、細心觀察,詳加詢問,找到妻子這樣的根源所在,並耐心解決。如果做不到以上任何一點,那麼請閉嘴,默默承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偶像養成類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