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公元1369-1415年),字大紳,明江西吉水縣人,洪武年間進士,人稱解學士。他6歲即能吟詩作對,是當時有名的神童。附近有個退休的曹尚書,對他十分嫉妒。一天,曹尚書把小解縉請到家裡,和他對對子。曹尚書特意出了一個“雙關對”(又稱歧義聯),就是聽起來是一層意思,而另外還有別的意思的句子。曹尚書念出的上聯是:
庭前種竹先生筍;解縉隨即應聲對曰:廟後栽花長老枝。
曹尚書見他對出來了,笑著說:“我這上聯的意思是說,庭院前種的竹子,先長出竹筍來了。”解縉也笑著回答:“我這下聯是說,廟後面栽的花,已經長出了老枝,難道不相對麼?”
曹尚書聽了,略一沉思,又說:“我這上聯另有別的解釋,是說庭前竹子長得不好,是先生把它損壞了,所以,‘庭前種竹先生損’。”
見曹尚書這樣說,解縉就回答他:“我的下聯也另有解釋,是說廟後載的花被風吹倒,廟裡長老拿棍子把花支起來,叫‘廟後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一聽,又說:“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是說庭前竹子長得不好,先生嘴裡埋怨,就是‘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還是未被難倒,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這下聯也還有講究,說的是廟後栽了花,小和尚去告訴長老,長老說,已經知道了,這就是‘廟後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見一變再變都難不倒解縉,只好服輸,此後對解縉稱讚不已。
解縉(公元1369-1415年),字大紳,明江西吉水縣人,洪武年間進士,人稱解學士。他6歲即能吟詩作對,是當時有名的神童。附近有個退休的曹尚書,對他十分嫉妒。一天,曹尚書把小解縉請到家裡,和他對對子。曹尚書特意出了一個“雙關對”(又稱歧義聯),就是聽起來是一層意思,而另外還有別的意思的句子。曹尚書念出的上聯是:
庭前種竹先生筍;解縉隨即應聲對曰:廟後栽花長老枝。
曹尚書見他對出來了,笑著說:“我這上聯的意思是說,庭院前種的竹子,先長出竹筍來了。”解縉也笑著回答:“我這下聯是說,廟後面栽的花,已經長出了老枝,難道不相對麼?”
曹尚書聽了,略一沉思,又說:“我這上聯另有別的解釋,是說庭前竹子長得不好,是先生把它損壞了,所以,‘庭前種竹先生損’。”
見曹尚書這樣說,解縉就回答他:“我的下聯也另有解釋,是說廟後載的花被風吹倒,廟裡長老拿棍子把花支起來,叫‘廟後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一聽,又說:“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是說庭前竹子長得不好,先生嘴裡埋怨,就是‘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還是未被難倒,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這下聯也還有講究,說的是廟後栽了花,小和尚去告訴長老,長老說,已經知道了,這就是‘廟後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見一變再變都難不倒解縉,只好服輸,此後對解縉稱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