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著單車的sorry

    只要回顧歷史,總有一個時代是必然想到的,那就是第一個統一中原六國的秦國。也正是秦國,使中國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再也不是諸侯分治,天子集權的時代拉開了序幕。

    秦始皇嬴政的功績不可磨滅,同樣,他的殘暴也是罄竹難書。拋開戰火紛飛的時候,那些坑殺降士40萬的壯舉外,統治上也是非常殘暴。 背井離鄉、焚書坑儒等好多成語,都源於此時。嬴政統一六國後,怕這些前國餘孽起兵造反,強制逼迫五國之民遷移他鄉,並多華人民混雜,造成舉目八方無親人的局面,最大限度上的剋制了亡國民眾互相勾結的局面,誰都不能保證身邊陌生人裡是否混有秦國奸細。而中國古代人最重鄉土情,哪裡願意遷移數百里去異鄉居住,秦國對此事對策很簡單粗暴,抗命者,視為造反,就地格殺。 死的人多了,也就沒人再敢出聲了,畢竟故鄉再重要,也不如陪伴在家人身邊重要。打下了中原江山後,秦國就在為鞏固江山而努力,百姓遷移,也是為了安內,不失為一種良策。但接下來他的舉動,就和賢明背道而馳了。因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生存方式,秦國北方邊境頻受胡人騷擾,胡人是遊牧民族,派兵攻打得不到太好的結果,秦始皇就想將這煩人的胡人隔開,重用墨家子弟,設計打造世界奇蹟:長城! 古時候科技低下,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以巨量的人力來填補,在本來就比較繁重的負役外,又增加徭役,對百姓是雪上加霜。長城的修建,是伴隨著海量的人命填補進去的,所需勞力已經不是刑徒能夠滿足的了,而此時秦國統一沒有過多久,經年戰事所死去了的大量青壯年男子還沒有補充上,又大量徵集徭役,搞的百姓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並且,秦國律法相當苛嚴,徭役以亭為單位,需自行前往指定勞作地點報道,如遲到或半路有人逃脫,等待他們的一般都是死亡。以此事例多了,那些明知道免不了一死的人,開始在絕望之後尋生路,試圖逃跑或反抗。到最後就演變出最出名的,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這同樣是一個跨時代壯舉,打破了從古以來的各個侯爵扯大旗的局面,更是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眾生平等的口號。這次起義,給了無數被壓迫人的希望,並吸引了秦國的大量視線和軍力,給秦國在胸口插上了一把刀子,此次事變,是秦國走向滅亡的起點。 義軍攻城略地,曾打下了秦國好幾座城池,最終雖然被秦國軍隊殘暴鎮壓,但也給了無數人第二個選擇。漢高祖劉邦,和陳勝吳廣有著相同的經歷,前去服役途中,連逢大雨,無法在規定期限到達,最後也走上了抗秦的路,最重成就一番霸業。

  • 2 # 傑哥000

    不好說。

    兩個都好,都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打天下的主要是找好接班人和忠時自己大臣。

    繼承皇帝的主要是守好天下,也要看清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主要也是該怎麼使用他們。

  • 3 # 懷慶府東山下

    好不好因立場不同感受而異,老百姓說好官員不一定說好,惡人也不一定說好,反之亦異。如果站在廣大百姓立場來看的話,一般來說,開國皇帝要好一些。

    大凡一個朝代的消亡,多由自身腐化墮落引起,從而或是被農民起義推翻,或是被其他勢力藉助人民的力量推翻,這就像一面鏡子,使新上臺的統治者不得不改善統治減輕人民負擔,施惠政於天下而獲得人民擁護。若干代以後,未歷艱辛的統治集團開始腐化墮落,只顧自己享受無視百姓困苦,也就逐漸失去民心,開始了又一個歷史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人過年最怕什麼問題?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