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裡面的個人偏見嗎?還是怎麼樣的呢?
14
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我們要了解王安石的為人,首先要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林語堂為什麼會在《蘇東坡傳》一書中說王安石的壞話,說這些壞話的依據是什麼。

    林語堂說王安石的壞話,原因就是王安石曾經在推行“熙寧變法”過程中,因為蘇東坡反對變法而遭到了王安石的排擠和貶斥,而林語堂是蘇東坡的骨灰級粉絲,對他的喜愛,已經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於是,愛他所愛,恨他所恨,王安石因此成了林語堂在書中嘲笑和批評的物件。

    林語堂嘲笑和批評王安石的依據又從哪裡得來的呢?那就是宋朝的正史或野史,因為那些古籍中,因“熙寧變法”而批評和咒罵王安石的大有人在,他們或從形象入手,或從性格著筆,給王安石編了很多搞笑的段子,他們在文章中,將王安石描寫成一個 “虎頭牛耳”、“臉孔黧黑,膚理如蛇皮”、“目不停轉,視物如射”的怪物,說他長相不堪,吃相不雅,穿著邋遢,形象猥瑣。

    他們為什麼要如此醜化王安石呢?原因當然是“熙寧變法”。因為在變法中,王安石對稅收和差役的改革,觸犯了官僚的利益,因為大官僚就是大地主,屬於免稅、免差物件,但“熙寧變法”卻按田的多少和好壞徵稅,無論物件;按戶服役,無論身份。這樣,原來不要交稅的要交稅,不要當差的要當差,因而,他們紛紛站出來反對。

    但宋神宗嚐到了改革的甜頭,因為國庫錢多了、軍隊兵強了、農田水利修好了,所以他極力支援王安石變法。於是,王安石以皇帝作後盾,強力推行改革,凡反對變法的,或降級,或貶官。

    這些人大都是十年寒窗考出來的,都是文人,無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們無處出氣,就在詩文中譏諷或咒罵王安石,來發洩內心的不平,王安石因此就被他們描寫成那麼不堪的模樣。

  • 2 # 醉翁亭畔人

    不知怎麼的想起了一首小詩: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夜來翻讀王介甫的《答司馬諫議書》,喟嘆再三,為之傾倒,真是字字珠璣啊!

  • 3 # 燕然山下且輕嘯

    可以肯定說,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對王安石是有偏見的,王安石確實是一位“拗相公”但是人品和能力確實有超乎常人的地方,那麼林語堂為什麼對王安石有偏見呢?這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紀傳體文學的性質。無論紀傳體作品多麼尊重個人的史實,但是都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所以,王安石的出現是作為塑造蘇東坡形象的一個襯托,這就決定了王安石是個被矮化的形象;二是歷史上蘇東坡確實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是王安石變法確實促進了北宋的全面革新和發展,這些事實是不因文學敘述而改變的。既然從功業上來說不能全面抨擊王安石,林語堂便避重就輕,從最沒有依據的倫理道德上進行批判,其說列諸事可以說“戲說”者多,坐實者少;三是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界歷史上十二世紀傑出的改革家,在宋朝儒家思想超級發達的時代,怎麼可能讓一個道德上有瑕疵的人作為儒家形象的代表呢。

  • 4 # 淮西一哥

    作者只是對蘇軾情有獨鍾,王安石變法期間兩次被擺官,司馬光出走。蘇軾他老人家心裡也明白,蘇軾後來被罷官是章敦乾的,立場不可能都一樣的,有你蘇軾的發展空間就沒有我王安石的施展平臺。所以說王安石也是受害者。都在想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手段可能不一樣罷了。

    只是這文章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也不一定是有意黑王安石,現在的球迷還互黑呢,性情中人,文豪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tk放樣精度如何達到毫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