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
2 # 磊磊008
歷史上的包拯不黑,因為一身正氣,人們因為把他當做正義的化身,鐵面無私,大義滅親,有包青天在,世上沒有冤案。
-
3 # 80美食君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稱包文正,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其實額頭的月牙是形象化的。
真實歷史上的包拯是位白面書生,沒有黑的如碳的臉,也沒有月牙在眉目之間。沒有認識展昭和王朝馬漢,也沒有結識三俠五義公孫策。更沒有軋過包勉,又軋了駙馬陳世美!
包拯出生在一個宦官之家,有很幸福的童年,不像傳說的,父母雙亡,嫂子養大,家境貧寒。他家庭環境還好,主要是很有上進心,二十九歲中了進士。可他拒絕出去做官,是為了侍奉父母。
1037年春,包拯給父母守孝已過制期,三十九歲的他到了安徽天長縣(今安徽天長市)出任縣令。
包拯後被調任端州(今廣州肇慶),端硯是那裡的特產,包拯整治端硯,有較好成績。三年後被調進京城開封,走時沒有帶走一方端硯。
宋朝是個士大夫意識高度盛行的時代。包拯在京任的第一個官職是御史中丞,是個諫官。仁宗皇帝寵愛的張貴妃有一伯父張堯佐,升官過程如飛機一樣快,而且擔任出財政部長以外,還有四個要職擔任。包拯等一干大臣開始彈劾他,爭論激烈,包拯朔說,張堯佐的職務再宋史外戚史上是沒有的。包拯滔滔不絕,唾沫星亂飛。仁宗實在是反駁不了了,用衣袖查了查臉上的唾沫,走了。回到後宮,就把張貴妃吵了一通:你就知道讓他(張堯佐)升官,任那個任那個,你知不知道還有一個御史中丞包拯啊!
在仁宗的袒護下,包拯的彈劾不是很順利,後來張堯佐在惶惶之中去世了,包拯的彈劾還在繼續,他這時樹立了不放過一個貪官汙吏好形象。
包拯進京當官正是范仲淹改革得時期,儘管包拯是保守派提拔起來的,可是包拯就事論事,先是反對范仲淹的按察使制度,使范仲淹的改革受挫。1045年范仲淹被罷相出京。六年後,包拯任知諫院時有寫奏章,與范仲淹的主張一樣。說明包拯是實事求是的。
1057年,包拯到了人們想象中開封府任市長,這時已經五十七歲了。他首先改革百姓打官司難的問題,打破打官司層層上報的弊端,使那些官吏不能再敲詐百姓,百姓可以直接接觸到辦案的官員,百姓們人心大悅,稱開封有個“包青天”。
包拯只在開封市長的位置上不到兩年。六十一歲時被調到三司使,打理國家財政。期間正好江浙江淮災情不斷,他不斷上書給這些地方免稅。
1061年,皇帝越來越信任,離不開包拯,讓他出任樞密副使(副宰相職),成了朝廷重臣。可是這時包拯已是六十三歲的風燭殘年了。宋仁宗親自到包拯家裡探視,1062年,包拯病逝於開封。時年六十四歲,聚過哀慟!歐陽修評價包拯說“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包拯沒有像電視電影裡說的那麼神奇高大,卻是一位埋頭苦幹,為百姓挖過井的好官,好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