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感如泉湧
-
2 # 趙黎醫生
如何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脫位”?
大家能夠理解“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但如何“早發現”,即如何發現那些不加干預將會演變為更嚴重病理情況的案例,是臨床必須明確做出的判斷。如我們已經認識到的,DDH 的診斷需要以影像學判斷依據。對於年齡較小、股骨頭骨化核尚未出現(多為6月齡內)的嬰兒,髖關節超聲檢查,相比其它影像學檢查手段,更能直觀、清晰地反映髖關節的結構,是目前首選的髖關節影像學檢查方法,並具有可重複檢查、沒有輻射等優勢。
Graf法髖關節超聲檢查,已經為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研究顯示,從影象的採集到影象的解讀與測量,採用Graf法髖關節超聲檢查,觀察者間的差異以及方法本身的重複性均較其它影像學檢查方法有明顯優勢。Graf法髖關節超聲檢查對於髖關節進行分型,根據分型選擇相應的處理方案。
在門診經常遇到拿著不同醫療機構的髖關節超聲檢查報告的寶寶家長,報告的結論甚至相去甚遠,這不僅讓家長感到困惑,也讓醫生感到困惑。 這是現階段執行Graf法髖關節超聲檢查仍然有待進一步培訓和規範的問題。其實,Graf方法是有簡明而嚴格的判斷要求的,涉及對獲得影象的要求和判斷程式的要求。按照要求執行,同一個案例應得出同樣的結論。Graf方法是透過髖關節冠狀位的形態判斷和分析來診斷髖關節是否存在異常。為了能重複測量,需要始終使用相同的透過髖關節的超聲截面,這就是我們需要定義的“標準平面”。在評估髖關節超聲影象之前,首先要系統地識別超聲影象上各個回聲點的相應解剖結構。識別解剖結構之後,才能來判斷超聲影象是否符合髖關節標準截面的條件。解剖結構的識別要先於截面標誌點的檢查,不能顛倒順序。常常用下面的順序來識別髖關節的解剖結構(圖7中的左圖):1. 軟骨和骨的結合部(股骨的骺板);2. 股骨頭;3. 滑膜皺褶;4. 關節囊;5. 髖臼盂唇;6. 自外向內的髖臼頂解剖結構順序(a. 盂唇b. 髖臼軟骨頂c. 骨性髖臼,總是保持a-b-c這樣的順序);7. 定義骨性邊緣。確定“標準平面”需要的三點(圖7 的右圖)是:1. 髖臼窩深面的髂骨下肢;2. 臼頂的中部;3. 髖臼盂唇。如果三個標誌的任意一個缺少或者沒有顯示清楚,這個超聲影象就沒有價值,不能用於診斷。唯一的例外是明顯的偏心型髖關節,當股骨頭滑出髖臼,它不僅向上,同時也向後滑脫,移位的股骨頭與髖臼以及髖臼的髂骨下肢處在不同的平面上。在做出判斷前,醫生還需要知道寶寶的十足年齡,年齡在判斷髖關節型別和考慮是否需要干預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按照該方法的要求,出生後的第12週末,一定要獲得I型髖關節。沒有獲得這樣的發育狀態,才有可能考慮相應的干預措施。對於脫位的髖關節(III 型、IV 型) ,應考慮儘早的干預治療。
圖片: 左側為解剖結構識別示意圖,右側為Graf方法的“標準平面”
回覆列表
首先應到正規的專業的醫院去進行檢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就長大成人,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家長付出全部的過程。
孩子小,骨的再生能力很強,專業的醫生會給孩子進行科學的治療,千萬不要去信那種土方法加偏方,你這樣會害了孩子,即然醫院真正的存在著,就有他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