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寶坊
-
2 # 大海141086483
八十年代的這種墨,市場上好多,現在已經不再出售了,很難找到它的蹤跡,這種墨己經成為文物。
先說墨,墨是文房四寶之一。也是記錄生活,記錄歷史的重要證據。現在的墨和過去的墨形式上有很大區別。現在的墨都是成品的瓶裝墨,倒出來後直接可以應用。而過去七八十年代以前的墨,則是條狀的幹塊。用時要用硯臺,先在硯臺里加少許水,然後把墨條拿在手裡,在硯臺的水裡研磨。研磨時力度要適中,不能用力過重過猛,也不能過輕。用力過重過猛墨汁就會被淺出,且墨的質量也不好。用力適中,研磨出的墨則越加細泥滑潤,書寫就會流利。字的色澤更加美觀,並且在研磨時要逐漸加水,不能一次倒水過多。如果研磨不到位,墨到紙上會向四周滲。並且字的顏色淺,寫出的字也不美觀。因此研磨墨汁也不能馬虎的。古人對磨墨還要講究姿勢正確,手拿墨條姿勢要端正,磨墨的墨條也不能偏斜。並且用多少磨多少,如果磨的多了用不了,就會變幹,就會跑膠。第二次寫出的字也就不美觀。所以古人在研磨墨條上也有很多學問。
不過,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古人的做法都成為歷史。這些都值得我們見償。
-
3 # 檀紙間
沒看見研磨的痕跡啊。
這塊墨不錯的,遇到墨硬的話,是你的運氣。
“摽有梅”這個品種,市面有不少70年代的,松煙、油煙、混合煙的都有,你這品,從表面顆粒看,松煙的可能性大,但具體質量如何,還得你自己磨開試了算數。
自古形容好墨有句俗語“斷口能削木”,用來形容墨的“硬朗程度 ”,硬朗的墨,相對偏軟的品種,更耐用,究其內在原理,一時制墨的時候,錘墨敲打更為密實,而是墨法、膠法更為高明。
怎麼辦?俗話還說“磨墨如病夫”,你要有耐心,按如下方法去操作:
擇一方好硯,注水少量,耐心磨500圈。墨皮比裡面要更加難磨一些,等磨開大約5毫米之後,以後再用,就不會這麼難磨了。
做完這些之後,再發圖回覆來看看效果吧。
新墨要先開墨(墨的外層膠重),硯臺最好是四大名硯,磨得時候先到一點點水大概1毫升不到,先輕推就是不使勁,讓墨在硯上滑,大概推個1分鐘左右,墨裡的膠軟了在向下使勁磨。
磨到墨像酸奶一樣濃稠(不是老酸奶)就好了,如果量不夠再加水磨。切記水不可多(淡筆是用墨的技巧,不是磨墨的!!)!!磨的時候不可急,墨放正,緩緩磨,用力重按不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