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歸落照

    我是舊曆10月20日生,生日不久就要過年了。記得三歲那年,快過年了,哥哥引我到樓上找到爸爸藏起來的鞭炮,說是過年上墳(燒香)時用的。

    終於等到初一上墳,我爭吵著要去,爸爸揹我在墳地,把我放在大石頭上(穿新布鞋不讓土弄髒水弄溼),然後和哥一起圍繞一個一個土包忙碌著,只見母親和姐姐遠遠地站在一棵松樹下看著我們。

    爸爸叩完頭,就把我抱過去教我叩,先站著作三個揖,又跪下作三個,然後起身一個。我本不願意,為了得到鞭炮,只得聽話跟著拜。爸爸一邊教一邊介紹,這是你爺爺,這個是你“羊屎媽”,這個是你大哥哥、二哥哥…。

    回家的路上,想起我姐叫代五,哥叫代六,我是代七,前面的哥哥姐姐們平時不曾見,原來跑這兒來了。於是問媽媽“什麼是死”,媽回答“睡著了",“哦,睡土裡不冷嗎?”,媽說“死了就不覺得冷了”,“哦!”…。

    回家後,關於死的事很快忘了。有天半夜被隔壁婦人的哭聲驚醒,母親問“怎麼了”,婦人回“娃兒丟了”,媽媽叫我好好睡,說有事就急急忙忙跑出去了。我就想,隔壁的夫妻生了兒子,白天還和母親送雞蛋去探望,婦人高興地叫我“快來抱弟弟“,還真讓我抱了一下。可是他這麼小又不會走路,怎麼就丟了呢?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第二天見母親又往隔壁跑,就跟腳過去想弄個明白,見婦人披頭散髮坐床上傷心地哭,婦人見我後用一隻手拉著我,另一隻手指著牆角的提籃說:“弟弟沒了,弟弟弄丟了…”。我一下明白了,“丟了”原來是“死了”。母親一邊安慰婦人,一邊又指點男人怎麼去埋掉孩子才不會給別人和自已的下一個孩子帶來危害。

    回家後心總是不安,老想著那死的事。以前母親生病了總是撫摸我的頭說:“我死了你咋個辦?能看到你長大再死就放心了”,什麼屎不屎的?當時一點聽不懂母親的話。上墳後知道這個“死"不是那個“屎”,但也只不過是睡著了而已,大概是對哥哥姐姐們沒有在生時的直觀印象或沒建立起感情,只是擔心他們睡在地裡會著涼,也沒覺得有什麼可怕。直到隔壁家小孩死了,才明白死不僅是睡在冰冷的地裡,而且是小孩與父母永遠分離見不著了,原來死是一件比任何壞事(如沒好吃好玩的或被大人責罵)都更不好的事情。

    我後來問過那小孩怎麼丟的,媽說是晚上睡覺時大人翻身動了被子,捂住了孩子的嘴悶死的。我也問過我那些哥姐姐們怎麼死的,媽媽醫療衛生條件不好,有些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有些活到三、四歲時本來活潑亂跳的,忽然得急病就死了。母親充滿哀傷和無奈地告訴我:“你本來是老八,老七是個姐姐,生時遇到了災荒年,大人沒奶水,又買不到糖,米羹沒甜味她不吃,有天睡在那個貨架子上哭著哭著就沒聲了…”。

    原來死不但是很壞的事,而且是挺容易發生的事,想起那些死去的哥姐姐和隔壁的小孩,我開始擔心了,“我會死嗎?”,這個關於“死亡的問題“就這樣提出來了。從此我成了怕死鬼。

    有西方大哲說:”要理解生的意義,得先行到死中去”,中國的哲學愛好者們,你思考過死嗎?如果沒認真思考過,我敢肯定地認為你不知自已為什麼要喜歡哲學,也不會真正理解什麼是”終極關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或者電視劇有哪些作品被過度解讀了?